深陷气囊“安全门”的高田为何如此任性?

高田气囊造成的全球召回累积已经突破5300万辆,然而高田株式会社(TAKATA)能查询到的公司信息少之又少。全球最大规模汽车召回的始作俑者一直颇为神秘。

高田气囊安全问题已经存在10年之久,首次召回始于2008年。有媒体报道称高田公司过去一直隐瞒了以硝酸铵作为气囊推进剂的安全隐患。从2008年高田气囊在美国市场被强制召回开始至今,高田气囊在全球的召回数字一直在变化。如今,超过5300万辆的召回,也没能换来高田公司的正面回应。

高田气囊召回门有可能演变成历史上时间最长的召回。就在外界以为高田公司深陷召回门困境,要么积极应对、要么破产关门的时候,高田公司传达出来的状态却是承认问题,尽力改正,至于何时能改正,他们也不知道。

强化矩阵

6月25 日,高田公司CE0、高田公司创始人第三代传人高田茂久在年底股东大会向高田气囊消费者鞠躬道歉,他表示:“我对于没能及时与受害者沟通表示歉意,对于死伤者表示歉意。非常遗憾作为一家安全设备供应商,我们的产品却为用户造成了伤害。”但同时,高田公司发布声明表示其对于缺陷安全气囊原因的内部调查进展不顺,现在仍未确定高田气囊发生爆炸的根本原因。而高田高级副总裁清水宏还宣布,该公司将继续使用硝酸铵作为气囊推进剂。

高田茂久对CEO的位置并不陌生,2013年6月之前高田茂久一直是该公司的CEO。彼时,受到召回的影响,高田公司2012财年业绩从上年同期盈利119亿日元转变为净亏损211亿日元,是当时高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亏损。

2013年5月10日,高田宣布任命瑞士人斯特凡-斯托克为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他也是高田历史上的首位外籍总裁。针对这次任命,时任高田首席财务官的野村阳一郎表示:“此次管理层变更与召回事件并无任何关系”。在经历了召回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的2014年后,高田在日本的股价下跌了30%,直接损失超过1.5亿美元。高田公布的2014年财报显示,2014财年(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净亏损269亿日元(约合2.23亿美元),亏损同比2013年财报亏损211亿日元(约合2.08亿美元)进一步增加。

斯特凡·斯托克于当年12月24日递交辞呈并获得高田董事会通过。接任总裁位置的还是高田茂久,当时高田还宣布总裁高田茂久的月薪将被削减50%。二进宫的高田茂久被公司寄予厚望,高田公司表示由董事长高田茂久在次兼任总裁职位正是为了解决安全气囊隐患造成的影响。高田茂久的工作进展显然不那么令人满意,今年2月,因为不配合美国监管部门的相关调查工作,高田被处以每日1.4万美元的罚款。6月26日高田股东大会上已经有股东表示公司迟迟不能找到发生问题的原因,也不能给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担心高田最终会破产。

利益共同体濒临破裂

高田的有恃无恐可能来源于气囊行业的高门槛以及高田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们。

据高田中文官网的介绍,高田创始于1933年,主要从事纺织品的生产。1950年,高田研发机动车安全带。目前,高田拥有56家工厂遍布全球20个国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已成为全球安全装置的主要供应商。日本高田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车安全部件制造商,这家高田公司的主要客户除了日系阵营的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汽车等,还有奥迪、奔驰、宝马、通用、现代、福特等诸多知名车企。

高田与德国大陆(Continental)和德国博世(Bosch)是少数几家掌握安全气囊核心元件气囊控制单元(ECU)和传感器的企业,而高田又是这些掌握核心元件中唯一能够独立生产安全气囊的企业。高田气囊目前在全球气囊的市占率超过20%。据海外媒体统计,在高田气囊门召回事件中占比最高的车企为日系,约为78%,其次为美系车企占比约17%,占比最少的是德系车企约5%。

高田手中的核心技术决定了他在安全气囊市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与日系车企广泛的合作关系也让其拥有了足够强大的后盾。日本两大汽车品牌本田和丰田都是高田气囊的坚定支持者,二者都多次表示不会因为召回门而弃用高田气囊。

本田汽车是高田最大的客户之一,也是在召回事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企业,截止目前本田汽车在全球召回总数中占比接近一半。值得注意的是,本田汽车持有高田公司1.2%的股份。今年6月,本田受到气囊召回的印象,不得不重置其2014财年的财报。本田汽车发言人称,根据美国相关规定,此项因质量问题所导致的额外开销,需计入于3月31日截止的上一财年,而非今年。而重新制作的财报会在本月底向公众发布。本田于4月底曾公布其于3月截止的上一财年运营利润为651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8亿元),比前一年下降了13%。随着召回数量持续上升,高田迟迟拿不出解决方案,召回的所需要的成本也在急剧上升,本田与高田的关系似乎开始出现裂痕,本田在整个召回事件中已经花费了近448亿日元。

过去的5年中,以本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们也曾经对高田发起过诉讼,而然要替换数量庞大的召回车辆,短期内日系车企并没有更好的供应商替代,召回替换的配件依旧由高田提供。据路透社报道,日本汽车制造商们与高田公司之间并未就分担召回成本达成一致,双方代表表示,将在高田安全气囊增压泵破裂原因出来后再作商议。本次召回成本达10亿美元,而高田市值仅刚过10亿美元,或将承担5.2亿美元。

本田已逐渐减少日本本土市场新车使用高田安全气囊,不再是高田的五大客户之一,其北美市场的雅阁轿车现已采用丰田合成株式会社的安全气囊。即便如此,本田在全球仍有20%以上的车使用高田提供的安全气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非日系品牌,6月23日菲亚特-克莱斯勒高级副总裁昆瑟曼在听证会上表示,菲亚特-克莱斯勒已经决定弃用高田制造的安全气囊,该公司因为气囊问题共计召回了410万辆汽车。

7月6日刚刚上任的本田公司社长八乡隆弘在其首次记者会上再次就高田公司安全气囊隐患问题和主力小型车“飞度”等一系列召回道歉,称“因质量问题给大家造成了困扰”。这已经不是日系车企的高管首次因为高田气囊而道歉了。

去年由于故障气囊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召回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者怀疑高田所应支付的费用及赔偿金可能导致公司瓦解,去年高田的股价曾一度下跌一半。高田公司的股价在今年1月8日上涨了13%,达到1,848日元(约合15.52美元),这是去年10月20日以来该公司股价的最高水平。股价的上涨得益于得到借贷方支持。

高田主要贷方之一三井住友银行主席奥正之表示,该行与高田之间关系密切,并且正在监视后者的市场情况。2月17日,本田官方发表声明,表示不会再为高田提供财务援助,当天高田股价在东京市场大幅下跌5.4%,报收于1321日元(约合11美元),创下自1月26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当日本田汽车在东京市场的交易中上涨1.4%,报收于3937日元(约合33美元),创下一年多以来的收盘最高价。

高田的梦想

尽管高田公司目前的处境在外界看来十分危险,但高田公司似乎仍在坚持一贯的傲慢与神秘。用良好的态度道歉,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决”来作为每次公告的结果。

即便是这些没有结果的公告,也是在美国市场严格的法规下逼不得已的产物。在中国市场,高田几乎从未发声。其中文官网上找不到任何关于气囊召回的信息。国内的汽车召回中也几乎见不到高田的信息。中国市场固然有安全法规不健全的问题,但中国市场并不能忍受在安全问题上一直被区别对待。

高田对问题气囊的回应几乎全部集中在美国市场,但召回的车辆却不限于美国。很难想象以目前高田公司不积极、不主动的态度,能用多大的诚意来推动问题的实质解决。相对于问题产品,高田似乎更在乎资本市场的表现。

日系企业相对封闭的供应商体系能为高田提供支撑下去的环境,跳出法规强制规定与资本市场运作需要的利好消息,似乎很难看到高田主动寻求问题解决办法的可能。

高田官网上写着“高田的梦想是‘成就交通事故零死亡的社会’”,现在看来,高田对梦想的追求似乎并不那么坚定。【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