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学生作文评点升格打磨‖取之有方,和谐发展!

高考倒计时
仅剩
49天

文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地圣洁的水!而他们却想转动一个开关,拔起一个塞子就利用瓦尔登的湖水了!这恶魔似的铁马,那震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神的一滴》

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学生初稿评点
取之有方,和谐发展

(原文)瓦尔登湖畔,梭罗痛斥肮脏的工业。讽刺的是,初到伦敦的旅客大声赞叹:“这充满烟尘的空气让我感到踏实,我的肺仿佛在咀嚼它。”

(修改文)瓦尔登湖畔,梭罗痛斥肮脏的工业。但是,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初到伦敦的旅客却大声赞叹:“这充满烟尘的空气让我感到踏实,我的肺仿佛在咀嚼它。”

【点评:开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极度对比,吸引眼球。】

(原文)诚然,我们不得不为工业革命和人类利用自然点赞。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就不会有如今迅猛发展的人类文明。人类从敬畏自然走向征服自然,虽然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但这仍是人类文明向前迈进的一大步。毕竟,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对自然的开发与利用,这是万物生长的规律,也是自然界的平衡法则。

(修改文)诚然,我们不得不为工业革命的进步和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点赞。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就不会有如今迅猛发展的人类文明。人类从畏惧自然走向征服自然,虽然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但这仍是人类文明向前迈进的一大步。毕竟,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对自然的开发与利用,这是万物生长的规律,也是自然界的平衡法则。

【点评:对工业文明的分析、议论,比较客观、公正而全面。】

(原文)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认真接受梭罗的批评。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能力更大的我们拥有了极速膨胀的野心,我们对自然的索取已越过了界线,近乎成为掠夺,打破了自然的平衡。不必说那逐渐消失的森林,也不必说那浑浊污臭的河水,单是那茫茫雾霾,就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所以,正确利用自然,和谐发展尤为重要。

(修改文)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认真接受梭罗的批评。随着工业肆意的发展,能力越来越强大的我们,野心也就越来越极速膨胀,人们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超过了一定的界线,近乎成为掠夺与毁灭,打破了自然的平衡。不必说那逐渐消失的森林,也不必说那浑浊污臭的河水,单是那茫茫雾霾,就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警告了我们的行为。所以,正确利用自然,和谐开发自然显得尤为重要。

【点评:论者要指出的是对自然的肆意开放,不负责任的开发。】

(原文)首先,我们要学会节制。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同样,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自己破坏了自然。可是,当亿万个人都如此肆无忌惮地挥霍,自然便会不堪重负。所以,每个人都节制一点,自然的负担就会减轻不少。

(修改文)首先,我们要学会节制。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同样,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自己破坏了自然。可是,当亿万个人一齐来肆无忌惮地挥霍的时候,自然便会不堪重负、伤痕累累。所以,每个人都节制一点,自然的负担就会减轻不少,人与自然就会和谐起来。

【点评:分条离析,指示如何利用自然,一要节制。】

(原文)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早在几千年前,先贤孟子就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提出了“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等主张。这种应时顺势的哲思传承千年,在劳动人民传唱的二十四节气歌中得到充分体现。二十四个节气,与农事一一对应,是农业发展的不二法门。而如今,人们越来越高看自己,塑料大棚比比皆是,反季蔬菜风靡市场,怕是亚圣难以想象的吧。

(修改文)更为重要的,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早在几千年前,先贤孟子就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提出了“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等主张。这种应时顺势的哲思在华夏传承了千年,而且也在二十四节气歌中得到充分体现与珍视。二十四个节气,与农事一一对应,是农业和谐、健康发展的不二法门。可是,如今,人们越来越高看自己,塑料大棚比比皆是,转基因食品、反季蔬菜风靡市场,怕是中华亚圣难以想象的吧。

【点评:更重要的利用自然是尊重自然。】

(原文)利用自然的最高境界,是用发展促进保护,进而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如梭罗一般认识到了工业的弊端,工业正向科技转型,这使得自然保护前景良好。例如滴灌技术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生物科学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改善生态环境等。我相信,随着技术手段不断成熟,发展将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局面,迎来以清洁生产促进绿色经济增长的美好未来。

(修改文)利用自然的最高境界,是用合理开发与平衡发展并举,保护与利用并举,进而达到和谐发展。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如梭罗一样认识到了工业的弊端,当代工业正向科技转型,这使得自然利用与保护前景看好。例如滴灌技术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生物科学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改善生态环境等。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成熟,人类文明的发展将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局面,迎来以清洁生产促进绿色经济增长的美好未来。

【点评:利用自然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和谐发展。】

(原文)金山银山不可少,绿水青山亦不可无。正确利用自然,和谐发展,让世界少一份贫穷饥饿,多一份富足安康;少一些污染与破坏,多一方清澈的瓦尔登湖。

(修改文)金山银山不可少,绿水青山亦不可无。正确利用自然,和谐发展,让世界少一份贫穷饥饿,多一份富足安康;少一些污染与破坏,多一方清澈的瓦尔登湖。

【点评:用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尾,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考生必读 ‖认真读题,有时候比认真读文更重要!

考前突击‖欢迎参加2020高考考前一个月将自己平时佳作打磨转化为高考考场作文突击班!

作文总评:

这是一篇社会化科技小论文。作者用文学手法,议论方法,一点一点,一层一层,分析、议论,举出工业文明之不足——破坏大自然,同时也指出如何改进,如何治理,如何达到天人合一的利用而又保护自然的境界,富有思辨性、理论性和哲理味。

文章最大优点,有文采,有眼光,作者不只是写作学生式议论文,而是实用式小论文,对工业发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有思辨味道,难得。

不足之处,眼界还要扩大,如果能够多一点对旧农业不足附带分析,论文就更加有社会意义

原文按照70分制,可打62分。

学生升格稿评点
取之有方,和谐发展

瓦尔登湖畔,梭罗痛斥肮脏的工业。但是,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初到伦敦的旅客却大声赞叹:“这充满烟尘的空气让我感到踏实,我的肺仿佛在咀嚼它。”

诚然,我们不得不为工业革命的进步和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点赞。旧式农业是封闭而落后的,它将人们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使人们失去了开放与交流的积极性,也失去了科技发展的良机。如果没有工业代替农业,就不会有如今迅猛发展的精彩纷呈的现代人类文明。人类从畏惧自然到利用自然走向征服自然,虽然是从一个被动落后走向了另一个积极进取,这是人类文明向前迈进的历史性步伐。毕竟,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对自然的开发与利用,这也符合万物发展的规律,现代,不可能也不会放弃工业发展,历史的步伐不会倒退。

你也许会质疑,既然工业文明对人类如此有利,那么怎么还有梭罗的批评声音呢?

【点评:语言概述要有一点历史味道,更会增加文采和充实。】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梭罗的批评有其合理性。随着工业肆意的发展,能力越来越强大的人类,野心也就越来越极速膨胀,人们对自然的索取超过了一定的界线,近乎成为掠夺与毁灭,打破了自然的平衡。不必说那逐渐消失的森林,也不必说那浑浊污臭的河水,单是那茫茫雾霾,就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我思考,雾霾如警钟,好似警告了我们——如果不能正确利用自然,和谐开发自然,那么将会有更加严重的自然灾乱等着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这么做:

【点评:文章的衔接过渡要自然而然,好比春晚两个节目之间的衔接一样。】

首先,在开发自然的观念上,我们要学会节制。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同样,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自己破坏了自然。可是,当亿万个人一齐来肆无忌惮地挥霍的时候,自然便会不堪重负、伤痕累累。所以,每个人都节制一点,自然的负担就会减轻不少,人与自然就会和谐起来。

其次,在顺应自然的问题上,我们要尊重自然。早在几千年前,先贤孟子就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提出了“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等主张。这种因时顺势的哲思在华夏传承了千年,而且也在二十四节气歌中得到充分体现与珍视。二十四个节气,与农事一一对应,是农业和谐、健康发展的不二法门。可是,如今,人们越来越高看自己,塑料大棚比比皆是,转基因食品、反季蔬菜风靡市场,怕是中华亚圣也难以想象的吧。

再次,在利用自然的程度上,我们要天人合一。这是利用自然的最高境界,合理开发与平衡发展并举,进而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如梭罗一般认识到了工业的弊端,当代工业正向科技型工业转型,这使得自然利用与保护前景看好。例如滴灌技术促进了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生命科学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改善生态环境等。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成熟,人类文明的发展将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局面,迎来以绿色生产,清洁发展,大力促进绿色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美好未来。

【点评:文章提出人类应该的做法,要规范好中心句,做到评比对称,层层深入。】

金山银山不可少,绿水青山亦不可无。正确利用自然,和谐发展,让世界少一份贫穷饥饿,多一份富足安康;少一些污染与破坏,多一方清澈与美好。

【点评:】

愿瓦尔登湖不再污秽,永远碧绿如新。

【点评:结尾处,要呼应前文,决定取舍,支持主旨。】

作文总评:

上海有一位特级教师说,一篇文章写两遍就是他教语文,搞写作的绝招。对于学生来说,不少人,把作文写了,自己都不愿意看一遍,这样的写作教学,怎么能够提高水平,所以,能够把一篇作文修改之后,再修改,真是难得,要知道,《红楼梦》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哦。

这篇文章,是一篇难得的科技小论文,作者用十分的胆气,七分的文采,写出如此好文章,而且是在校园作文之中写出来,说明作者是有感而发,早就储藏好了作文素材,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值得学习;反复修改,也是锤炼人的毅力与品味,对自己成长,善莫大焉。

原文按照70分制,可打满分。

考生必读 ‖认真读题,有时候比认真读文更重要!

高考前作文评点打磨‖不唱经验的哀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