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提升其思维素养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既要区别于小学阶段的丰富形象思维训练,也要注意逻辑思维锻炼的适度性,避免因为过度的逻辑思维训练给学生平添许多不必要的学习困扰。
学生在初中语文课上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有序归纳,或者通过文章各段意总结出中心思想,这些学习活动都可以很好地锻炼他们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逐渐形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解决问题思路。例如:在朱自清《背影》这一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在文中寻找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时的一些动作词语来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他们通过动词这个第一指向性特征可以顺利找出“穿”“跳”“爬”“蹒跚”“探身”“攀着”“缩”“微倾”这些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词汇,这一过程有效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了通过共同性质来提炼知识要点的有序思考模式;然后可以让学生找出其中最感动他们的词语,学生会循着作者的情感变化顺利找到“攀着”“缩”“微倾”这三个触动读者内心的动词,这就是其感性形象思维与理想逻辑思维进行合理融合的有效过程。学生由此自主完成逻辑思维素养的提升,同时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进行了充分结合,有效达成了初中阶段思维素养的提升目标。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出的善总结、精提炼的思维素养不仅有助于自身正确分析问题思路的逐步养成,还能切实掌握透过现象探索真谛的学习方法,这些能力对于学生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是具有很大帮助的。
二、 通过课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科目具有强烈的人文性特征,其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健全人格与正确人生观等个性塑造方面,还体现在爱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这类正确世界观的构建上。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利用课文中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与人生哲理来引导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在文章中学习到荔枝的生长习性和外形特点等科学常识;还可以从作者在文中大量引用的经典诗文和故事中充分了解荔枝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而激发出自身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浓厚兴趣,并在自觉积累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这一显著特点,通过文字、语言的精神魅力来引领学生自主的完善人格、陶冶情操,由课文积极思想的浸染作用促进其人文素养的自主提升。
三、 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有必要重视起自身信息提取能力和输出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写作训练可以很好的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让他们能够快速抓住信息主题,并能够使用文字将重要信息进行合理阐述。
学生在进行“感悟自然”这一主题的写作练习时,可以结合有关自然环境变化的新闻报道来详细阐述自己的内心感悟和观点,比如“黄河壶口瀑布百年内将消失”、“北极冰面逐年减少”这类自然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新闻都是文章中可以使用的有效论据。学生对时事新闻进行分析的写作手法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亮点,还能提升文章论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同时也是学生加强自身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