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有全国首家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继续抢救性调查中医药传统知识
这一新闻标题中用了一个词:抢救性,显示出了挽救中医药传统知识传承的紧迫和危机感。
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其实在2014年的时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便组织过一次全国范围的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工作,当时的工作目标是:重点针对分布在基层、民间的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抢救性调查、挖掘和整理,全面掌握中医药传统知识资源状况,为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专门制度奠定基础。
我们多多少少都有了解,安徽属于中医药资源大省,中医药历史悠久,还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
更早一些时候,2011年,由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发起,安徽中医药大学100多名师生参与进行了安徽省民间医药暨民间中医医疗机构基本现状现场调查,并在后期总结了调查报告。2011年到2014年,他们花了3年多的时间,走遍了安徽省17个地市105个县区,最后在那份调查报告中显示出一个真实的情况:近千名民间中医里,有很多都没有行医资格,但是拥有真材实料的方药和技术多达846个。
这说明植根于民间的这些中医方药技术以及持有这些中医方药和技术的民间中医是很多基层百姓的首选,他们绝大多数拥有真材实料,疗效明确,必定是相对来说操作简单便于实施,而且经济负担小。他们缓解了基层民众对于医药资源的需求,同时缓解了就诊群众的经济负担。
但问题在于,这些有真才实学的民间中医,他们或是祖传或是自己研究自学成才,在一些病种上有特殊的技术,但是他们之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因各种原因无法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只能成为非法行医。对于他们而言,面临的现实情况便是:一方面是无证行医,战战兢兢;而另一方面又还源源不断的有病人来求医问药,产生实际上的医疗行为。
为了解决这些民间中医面临的困境,当年的安徽省做出了一个挺有魄力的决定——成立安徽省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
2016年5月26日,安徽省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落户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这是全国首家民间医药传统诊疗中心,通过严格的准入招录制度让这些具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特别是没有行医资格证的民间中医,让他们能在医疗机构特定区域内合法行医,发挥民间传统医药特色,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当时安徽省共有800余名民间中医,外省200余名民间中医申请加入安徽省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可见这一举措吸引了众多民间中医。
2016年9月22日,中国著名针灸学派黄帝内针掌舵人杨真海老师带着三十名弟子在安徽省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进行治疗活动,吸引了数百名居民前去就诊。
此后,经过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中医药大学有关专家论证、走访、考核,最终确定了28位民间中医进入民间特色诊疗中心。2017年5月10日,安徽省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试开诊。
虽然一家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所能吸收容纳的民间中医人才数量很少,但,这一举措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中医药法》颁布执行之前,安徽省率先开设民间特色诊疗中心,为民间中医合法执业开辟了一条通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如今,安徽省再次启动抢救性调查挖掘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工作,真心希望,继此前安徽省对民间中医所做出的支持和鼓励举措能得到更深更广的延续。也希望,类似民间特色诊疗中心这样的由官方认可批准的医疗机构能够多起来,让更多的民间传统医药知识能合法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