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现代化的五个维度
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八大理念阐述了教育现代化,用"更加注重"四个字突出了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和共建共享的八大理念。
教育现代化所提出的八大理念从实质上都将目标指向了人,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了人的现代化,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发展人、成就人,而只有实现了人的现代化才是教育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当然,关于人的现代化,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很多学者就已经展开了深入的论述和阐释,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人的现代化,并通过人的现代化提出了对教育的要求。无论是教育现代化还是人的现代化,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育管理,因为只有当教育管理实现了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在教育管理现代化中,应重点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一、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任何的教育变革或者是教育实践,都离不开理念的支撑,都离不开先进理念的支持。因此,对于教育管理而言,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先决条件。这必然要求管理者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教育实践。
二、管理目标的现代化
目标管理是当前管理中常用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通过制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查控制、反思改进等步骤,实现管理的正向循环,教育管理也不例外,因此,实现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必然离不开管理目标的现代化。管理目标的现代化是指管理者在制定管理目标过程中既要结合本学校的教育发展实际,又要结合本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还要结合学生发展实际,同时还要结合学校所在社区、家庭教育等实际情况,通过预设教育愿景,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学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学期、周、日工作计划将教育愿景一步步分解到教育实践中,这样的管理目标才可能实现。同时在制定学校发展愿景以及教育发展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征求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借助各种场合阐释学校发展愿景,让教育利益相关者了解学校发展愿景,了解学校长期和中短期发展规划,以达到人人熟知的目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愿景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后的落地方案,即学年度、学期、周、日工作计划的制定要在学校愿景和学校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并向着目标一步步的靠近。
三、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管理手段是指在管理过程中所采取方法、措施和行为,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必然涉及到管理方法的科学性、管理措施的合理性、管理行为的可接受性。科学的管理方法是调动被管理者积极参加教育实践的前提,当管理者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实践时,就会被被管理者接纳并付诸行动,反之亦然,当然我们所说的管理方法不单纯指科学上的管理方法,而科学与人文并重,量化与质性并用的管理方法,因为作为被管理者的教师,有着知识分子独特的思维视角,因为被管理者的学生有着鲜活的思想,如果我们单纯依靠量化等一些数据来衡量教师工作优劣的话,那么教育管理就会走向被动的局面,甚至会出现问题,所以在管理中我们要在教学实绩量化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分数来解决的教育量化问题从看成长、看进步的角度来进行人文的考量。当我们采取了科学加人文的管理方法,并取得被管理者的理解、支持,并成为被管理者教育生活的内在要求时,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和管理行为的可接受性就自然而然得到了体现。
四、管理过程的现代化
管理过程其实就是管理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具体行动。管理过程自然离不开过程管理的有效性和有序性。所谓有效性是指过程管理能够得到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与支持,并且在过程管理中实现有效的互动。在管理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到控制的环节,即所谓的质量控制。要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并进行适当的调整,要善于总结管理过程中的得与失,以便更好的实现优质管理的有效循环。
五、管理结果考核方法的现代化
教育和其它行业不同,因为无论是教育的输出端还是输入端都直接面对的是人,有思想的人,因此,教育管理结果也自然不能仅仅通过数据来衡量,如八大理念中的每一个理念,其实都无法完全通过量化就能够得以衡量的,甚至是短期内无法看到教育的效果,这就必然要求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对学校发展进行评价时采取多个维度,运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在对管理结果的评价中既要考虑到管理的有效性,又要考虑到管理的长效性,还要考虑到管理所起到的影响作用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