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没有大小企业,关键是优势和成长性
我曾经参与过这么一个中美对接的项目。
我们把国外投的一个项目带到中国,也介绍了中国投资人,双方借用我们的办公室进行谈判,一开始特别顺利。后来老外CEO给我打电话说,不行,他们反悔了,明明都最后调查签字了,对方突然觉得亏了,要打八折才能继续合作。
但老外好像没有打折的习惯,尤其是商业里面。中国这边就开始挑理,你看你产品有问题,这不好那还不好,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用到老外身上了。
我就跟他讲商业的规则,谈判是循序渐进的,咱们前面谈好了,人家产品足够好有市场,你才谈到后边的合作。谈到价钱后,再去找补产品不好,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如果说产品不好,我们就要重新谈要不要合作了,而不是合作的价钱是多少。最后这个项目好不容易才勉强达成。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国外的一些创业公司对中国经常是爱恨交织。爱的是一旦合作,确实会降低成本,恨的是实在被坑的太多了。他们都说每一个在中国成功的公司,背后都有一笔血泪史。
人家习惯了一套商业规则,我们习惯另一套商业规则。这些痛苦,人家一定会想办法代替我们。我跟你合作不顺,我又需要这种能力,那怎么办?只能我们自己搞。所以我觉得中国人要真正国际化有10年的时间,10年之后真有困难。
我们往前走一步,我们还是全球化制造基地,往后走一步,我们以前的成绩会丢失。
我们以前成绩丢失可不是一例二例了,我们都瞄着代替进口,后来人家升级换代产品又来了,我们所有代替进口都废了。中国人今天要国际化,一定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让我们以前制造业所有优势都丧失了,所以我们这次中国人一定要看到世界最前沿,而且要和最前沿结合在一起,我们输不起了。
之前我们的制造太强调怎么造了。,思路是对的,中国制造必须强大,但是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制造厂商不需要外人怎么指点怎么造,只需要知道造什么。今天我们知道比亚迪原来是手机代工,后来苹果把比亚迪给了富士康,比亚迪从此一蹶不振。
因为富士康拿到了苹果的代工的时候,它的手机代工能力就上了一个层次,就这么简单,所以要发展先进制造,关键是要对接先进产品。而不是外人去告诉别人你要上先进设备,那会把他害死。所以我们认为政府不要具体操作制造。
虽然我们用了30年的努力,走到了下一个分水岭,有机会在世界的未来当中有一席之地,但是难度比以前更大了。因为至少以前我们是谦虚的,现在很多人不谦虚了,所以从成功到成功更难,所以我希望能给他看到世界前沿,希望我们每个人沉下心来卧薪尝胆,再谦虚地向世界最好的师傅学30年,中国那时候就一定是最棒的。
但是这个转换很难,原来向500强学,现在向小企业学。向大企业学可以,向小企业学觉得没有面子,但科技时代是没有大小企业的。
因为科技企业特点,就是高成长性。所以中国人千万不要给科技企业惯什么大企业、小企业的名号。在这个时代,大小没有意义。关键是你的优势,关键是你的成长性。
所以吴声老师有一个金句我很认同,送给大家:我们的知识是盈余的,但我们的见识是匮乏的。
未来我们企业需要协作,需要清晰的战略目标、显著特色优势、生态组织能力。关键是你要有一个长板给别人合作,有人说我没有长板怎么办,说实话这个世界没有长板真没有机会。
长板种类很多,会社交也是长板。所以一定要下工夫找到自己长板,当你找到长板时,会觉得有乐趣。你之后做的事情会是你感兴趣的、自我实现的东西。
节选自4月22日 王煜全 | 2017前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