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这个条文:几个名医都在吵! 2024-03-22 20:53:25 艾御享堂 今天 伤寒论条文言简意赅,去内涵丰富,深藏疾病生发机理,又彰显治法的效如桴鼓。由于流传年代久远,至今少说也有1800年了。也许条文中的内容被人改了都难以考证。当学习到下面这个条文时,居然发现近现代几位名医对条文的本字本义差别很大。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几位名医尽管对条文的理解不同,却又出奇不意地一致认为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来治疗。这个条文在古本康平伤寒论是这样记载的,“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倪海夏的倪注伤寒论中是却将条文中的大汗出,脉洪大写成了“不汗出,脉洪大。”发现这个问题后,于是干脆把近现代几个名医曹颖甫、倪海厦、胡希恕等对这条文此处的记录罗列了出来。倪海厦:不出汗,脉洪大。曹颖甫:大汗出,脉不洪大。胡希恕:大汗出,脉洪大。他认为此处脉洪大写错,应该是脉浮。 古本伤寒:大汗出,脉洪大。这些名医们竟然对这个条文的理解出理了差别,奇怪的是他们都认为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来解决。要知道,在疾病中,出汗与不出汗,脉洪大与不洪都是十分容易区分的,而且所代表的发病原因不同。这些名医看法都不一致,还很任性!那到底是大汗出还是不汗出?脉洪大还是脉不洪大?如果抛开从症证倒推病证的罗辑,仅从语义的逻辑关系分析,便会得出谁是谁非的问题。首先,整个条文是讲述了吃桂枝汤后的情况,而且个中还有一次再吃桂枝汤。第一次吃药,为什么要吃桂枝汤?显然,病人得了桂枝汤证,医生才给他吃,因为桂枝汤的症状是很好辩认的。那第二次,还给他吃桂枝汤,为什么?说明病人吃了桂枝后,尽管出大汗了,脉变洪大了,身上还表现出桂枝汤证的症状。当吃了第二次桂枝汤的时候,本以为好了,病人去表现出忽然发热,忽然怕冷(恶寒)的症状,一天发作一次这样。到这时候才发现,这病人原来还有伤寒的兼证。于是用桂枝二麻黄汤一。从这个语义逻辑还原当时的情况,条文中应该是“大汗出,脉洪大”为宜。就是因为吃了一次,尽管脉洪大了,但还出汗,桂枝汤证还在,再给他吃桂枝汤。倪注的条文内容说“不汗出”似乎与语义逻辑有异。其次,桂枝汤是解肌发表剂,病人有了桂枝汤证,本身是有微汗出症状,一般喝了会出更多的汗。从这一点应该是“大汗出”的。再次,大汗出与不汗出字形简单,容易辩认,即使在古代,也不至于分辩不出来吧,多个版本显示是大汗出,而倪注版本是不汗出,倪注的版本显然存在传抄手误或擅自更改问题。最后就是关于脉洪大与不洪大的问题。胡希恕认为这里写错了,应该脉浮,而曹颖甫干脆写成脉不洪大。这显然是根据他们的主观判断来定义。依据就是既然第二次还是喝桂枝汤,就不应该是脉洪大,脉洪大是化热入阳明的表现,属于白虎汤的问题。这是不是属于用脉象定主证的思路呢?那么脉洪大一定是白虎汤症吗?谁也说不准,因为白虎汤还是烦渴问题。以单一脉证判定主证未免有过偏面。但唯一敢肯定的是,脉洪大,这一定是病在表。这是正邪斗争表现出的体层问题。这个表是在阳明还是在太阳呢,这后面的“形如疟”就是重要的证据了。白虎汤证是不恶寒的,这个“形如疟”,就是一会发烧,一会怕冷。不是表寒是什么?说了这么多,这个条文讲的是病人既有中风证,又有伤寒证,既有桂枝汤证,又有麻黄汤证,桂林汤证多点,麻黄汤证少点。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 试针试药 赞 (0) 相关推荐 结一老师讲《伤寒论》2021-10-24日课 结一老师讲<伤寒论>2021-10-24日课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我们继续伤寒论课程的学习. 我们去看第40条的条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渴,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 ... 远怀说伤寒(24)——条文三十、卅一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从今天开始,我们讲讲太阳病的中篇,这是条文最多,方剂也最多,达38首.上篇主要讲太阳病中要类型之一的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及相关变证,在最后还举例了如何"观其脉症,随证治之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桂枝二麻黄一汤 汗出不彻邪还袭,如疟频来时翕翕: 桂枝汤二一麻黄,表后脉洪为病吉. 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麻黄.杏仁. 功效:辛温轻剂,微发其汗. 主治:太阳中风轻证.症见发热,恶风寒,形似疟状,一日 ... 伤寒论这个条文,几百名医生都在吵 中华易医 17:30 伤寒论这个条文,几百名医生都在吵 伤寒论条文言简意赅,去内涵丰富,深藏疾病生发机理,又彰显治法的效如桴鼓. 由于流传年代久远,至今少说也有1800年了.也许条文中的内容被人改了都 ... 3位名垂青史的名医都用过的祛湿秘方,效果显著,建议收藏 中国历史悠久,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名垂青史的名医,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李时珍等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当代名医.三位名医所写的医学著作也成为了现代人研究学习中医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资 ... 古代名医都具有特异功能(神通)! 摘自修行圈往期精选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除了广为人知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之外,还有医家.与其它学说一样,医家同样与道家存在渊源,即医家是以道家道法自然.重德修身.贵性养命为根本理论 ... 古代的名医都具有特异功能(神通)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除了广为人知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之外,还有医家.与其它学说一样,医家同样与道家存在渊源,即医家是以道家道法自然.重德修身.贵性养命为根本理论基础的. 在被中国医 ... 中医必背:伤寒论纯条文背诵版(赶紧收藏)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 ... 名医都善用这四个穴位,为家人收藏备用! 颐爱健康 中医养生知识.百病调理方法.秘方偏方大全等.是专业人员和爱好者提升技能的学习宝库.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人体是最大的药库,穴位是最天然的药物,很多疾病可以通过穴位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每次 ... 学中医必备:伤寒论纯条文背诵版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 ... 古代名医都具有特异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除了广为人知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之外,还有医家. 与其它学说一样,医家同样与道家存在渊源,即医家是以道家道法自然.重德修身.贵性养命为根本理论基础的. 在被中国 ... 【重排伤寒论(辨证条文版)】精 太阳病总论 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传经 2.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 3.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