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姝:相爱相伤的师生
原创作者:张姝图文编辑:阿拉善未来文化艺术传媒
《相爱相伤的师生》
今晚班里的一个女娃生病了,头晕、恶心、肚疼,鼻子囔得很。根杨带去卫生院瞧,这是她接班主任工作不到两个月来第二次领孩子看病。夜色里卫生院的门厅反着光,这对师生在冷风中等待卫生员的到来。孩子不住地吸鼻子,根杨不改往日的严厉,问:“头疼有没有减轻点?”孩子说:“没有。”“晚自习前,楼前耍的时候咋不穿衣服?让你们进门脱衣服,出门脱衣,你就是做不到……”卫生员来了,开了门,询问了孩子的情况,说是胃肠感冒,开了药,嘱咐了几句,根杨便领着学生回学校了。孩子和根杨并排走着,根杨搂过孩子来叮嘱:“药喝上,夜里要不舒服就敲我的门,不要忍着,知道没?”孩子喏喏地应了一个字“嗯”。回到宿舍看着孩子吃完药,根杨看了看表,已是九点四十。根杨给孩子爸打过去电话说明情况,告诉他如果不方便来就不来了,明早看情况,症状减轻了就不用来了,如果不好再请家长带孩子回去看。挂电话前孩子爸一个劲儿说:“谢谢老师,给您添麻烦了,药钱多少微信上我转给您。”挂了电话,根杨坐在床上久久不能平静,觉得不应该自作聪明给家长说没事,万一半夜孩子发烧呕吐咋办?就应该让家长接回去,管他远近,管他方不方便,少给自己惹事儿才是明智之举。又想,就是个感冒没发烧没咳嗽的,大半夜让家长接孩子回去,坑洼路颠簸上,寒风吹上,折腾了大人,折腾了孩子,说不定病情反倒加重。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为人师的德像一团火烈烈在胸口,一想到从教的初心啊,她大胆决定让孩子留校观察。忽地又心疼起这些孩子,因为离家远,牧区的路又不好走,他们上一年级就离开父母过起了住宿生活。孩子们大多两周回家一次,每到周末不回家的孩子会在宿管阿姨的带领下去逛超市,说是超市也就是个小卖部,在那里孩子们释放着对于“美食”的欲望。一个周末因为调休只放一天假,为了省钱根杨决定不回家。周五放学后,一个孩子在楼道里哭得稀里哗啦,问了原因得知爸妈临时有事不来接他,同学们去超市买吃的了,他没钱也没有零食。另外一个孩子是因为丢了钱,尽管同学给他分享了好吃,但他还是难过。心疼孩子,根杨用省下来的车费给他两买了零食,一同回校的路上,两孩子可开心了,一边告诉别人:“这是根杨老师给买的。”一边冲着根杨灿烂地一笑,仿佛戈壁滩上的马兰花。自打这学期当了二年级班主任,根杨的母爱心更加泛滥了,班里瘦小的五个娃蛋子常让她想起自己的孩子,不能常伴孩子左右,就把母爱分一半给学生,她时常忘了自己是一名老师,班主任当的更像管家婆,要求家长给孩子带上一周的牛奶,她每天给娃们煮蛋,每天陪孩子午读半小时。根杨经常一个人站立教室后面看他们剥鸡蛋,吃鸡蛋,读书,心里甜甜的,这种幸福感绝对是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天,根杨无意中听到孩子们聊天,“根杨老师对我们真好。”“跟我妈一样。”其他几个娃也附和:“嗯,嗯。”这段对话听的根杨心肺暖。根杨所在的学校位于内蒙、甘肃、宁夏三省交界地带的戈壁滩上,学校里,学生是孩子,老师是父母,虽无血缘关系,老师在娃娃们身上倾注了如同亲身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感。不管这种情感是不是为了让自己出名,但关怀和教育不曾减少。
有一天,学生因为不写作业被根杨抓了个现形,她承诺中午补写,结果饭后偷摸地溜掉,屁股挨了板子。根杨感觉自己的用心良苦换来的尽是狼心狗肺,一天没有好心情。第二天,丧气又生气的她走近班里,说:“不就是作业不改错嘛,干嘛要打你呢?这样的我,连自己都讨厌,你们也讨厌……”话未说完,一个孩子蹭一下站了起来,说:“老师,我门喜欢你呢!”“我们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挨了打的陈英子说。这两句话犹如清泉冰凉了根杨怒火中烧的心,又如冬日的暖阳温暖着她,原来孩子们知好歹呢。“以后可不敢不写作业了,不然屁股还会开花。”根杨严肃地说。孩子们齐齐应了声:“嗯”。二年级的小屁孩儿居然说出这么有深度的话,根杨心想如果这事儿要搁在城里的学校,可能她就要挨批评、受指责了,她暗自窃喜遇到了一群心底单纯的孩子,也庆幸所遇家长通情达理。记得期中试后,四年级一个家长和根杨聊天,说了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而老师则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虽严亦慈。这句话没毛病,也不禁感慨,老师虽没生养这些孩儿,因为职责所在承担了教育他们的责任。在这所寄宿制学校里,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代替着父母陪伴孩子,院墙边的一排杨树作证。秋去冬来,月上杨树头,办公室的灯总会有几盏亮着,推开门,总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有时候为了不打扰宿管的工作,老师会把孩子带去宿舍学习。苦了孩子,苦了自己,想想图个啥?根杨时常愤愤地想,......,该是为人师的心安理得吧,总不想在学生娃子长大后忆童年时说上学那会老师不管“我”。
在温都尔勒图这个三省交界地带的学校里,从校长到书记,从老师到学生,一律住校,不夸张地说,师生同吃同睡,这样的关系尴尬也和谐,少了些师生间的羞涩与难为情,多了些家人间的情意。一大早学生会见到老师身穿睡衣、拖鞋梳洗、上厕所。晚上老师会闻着学生臭脚丫子的气味卸妆、美容。看到嘴脸上了沾了饭粒的娃,老师会给张纸让他们擦嘴。一天,时髦飒酷的丽丽老师还给拖着鼻子的乌达木擤鼻子,一边笑一边擦,像姐姐更像妈妈。土厕所,是根杨学校最有意思的地方,夏天蚊子叮,冬天冻屁股。妙的是师生们会很巧地选择上厕所的时间,夏日早成蚊子少,冬日中午暖,这两个时间段土厕所热闹非凡,如果在外面站上一会儿,你就会知道孩子们的趣事,了解到为人师的无奈不是只有自己一人有。看似不尽如人意的日常生活,细细想来正是家庭生活的映射。根杨时常在想要在这个地方呆多久?放眼望去满是荒凉,远离自己幼小的孩子,却要在下了晚自习后还要像妈一样辅导别人家的孩子,还时常吃力不讨好,一想到几个学生的学习她费了老牛鼻子劲也没有起色,就闹心。可冥冥中又一个声音告诉她,要把最优质的资源送到山区去,为孩子启智明心。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前,根杨问孩子们为什么读书?馨馨说为了学更多的知识。高大姐说想考一个好大学,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乖巧的媛说,让爸爸妈妈开心,将来过得好。锐锐说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韬韬说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大婷子说为了让父母有面子。翔哥说中国是头沉睡的狮子他要唤醒这头狮子,让他大吼起来。根杨被打动了,她想这就是为人师最大的快乐啊。根杨想到自己初来这里,她常高尚地把自己比作这戈壁滩上的雨露,润泽这片并不丰茂的草场,她常高尚地把自己比作开启希望之窗的天使,明亮着孩子们看向世界的双眸。所以,每一次当被学生伤成内伤,根杨用“精神胜利法”自我疗愈,失落后告诉自己“曾经的你也不优秀”。每天清晨,根杨都会多看几眼新日,那光芒由弱到强,她说这像极了她,于是她抖擞抖擞精神,走上讲台根杨还是那个深情款款可柔可刚的人民教师。深夜里,火车隆隆而去,忽地想到,相爱相伤的师生关系就如同火车与铁轨,悠悠的火车承载着铁轨的希望,静静的铁轨托起火车前行的梦,相亲相爱却又互相伤害,互相伤害却又彼此成全。想到这儿,根杨不禁庆幸在第二场雪化之前,她明白了这层关系。
作者简介张姝,1988年出生在黄河岸边——金城(甘肃兰州)。大学毕业后远行内蒙古,嫁给热情豪迈的阿拉善。心中怀恋着对故乡满满的记忆,热恋般的生活在阿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