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美食主编餐桌丨从食材到方法 粤菜的守正与创新
在中国美食广博谱系的众多分支中,善于吸收与革新的粤菜却独有一味。
广东,作为中国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通商口岸,开放包容的环境促进了一方餐饮文化的发扬。食材汇聚,名家荟萃,在粤菜中,延续百年的传统技艺与脱胎换骨的新式风味一并造就了“食在广州”的繁荣局面。
地点:嘉苑
时间:2020.11.10
人物:麦广帆 粤菜南天王 中国鲍鱼王子 海港集团总裁
闫涛 美食美酒评论家 《风味人间》《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
林卫辉 美食作家 《风味人间》美食顾问
王振宇 凤凰网生活方式总监
01 广府美食的炼成
“一个菜系其实是一种共同的想象。”
“天下所有食货, 粤东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也。”
谈及粤菜,当从岭南美食说起。发源于岭南的粤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虽起步较晚但影响却十分深远。民国时期,粤菜的精进与发展达到高峰,“食在广州”也从正是从此时开始盛名远扬。善于将“山珍海味”作为食材用料,粤菜物美且价昂,一时间跻身高档餐饮之列。
如今,“广味”已经走向世界,为天下人所熟知,在海外中餐体系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风光无两。
王振宇:粤菜在发展上是具有优势的——能向海洋索取食材。食材的多样性永远是菜系繁荣和上台阶的一种表现。
闫涛:广东是在明清之后最早向海外向全世界对接的一个地方,这种“对接”会为人文交流带来极大便利。而且,这里又处于大陆最南端,大大避免了在历史震荡过程中的损耗,广东也被称为是“历史文化的冰箱”。
林卫辉:今天很多外地人,所认为的粤菜,其实很大部分是潮州菜。很多潮州菜属于高端餐饮,因为食材丰富,比如鲍参翅肚宴就是潮汕菜。在某种程度上,文化的叠加越多就越厉害,而潮汕从地理上来看属于是客家板块,广府板块,闽南板块三个板块交汇地,因此潮汕文化是先被多种文化滋养,然后放大了很多倍。
闫涛:近几年,以色列最著名的人类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写的《人类简史》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我认为菜系其实也是一种共同的想象。 这种共同的想象一方面是先天的,比如说“海洋”的滋养成就了粤菜具有原生性的特点。
王振宇:广东所处的河流的出海口“三角洲”构成了粤菜原材料供应的体系,这些都是粤菜繁荣的客观因素。
闫涛:除此之外,一个菜系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主观因素,也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潮汕人是有消费能力的,粤菜之所以会成为今天中国档次最高的菜肴,其实必不可少的是这其中利益驱动力。
麦广帆:我身上有个很好的例证。现在大家都说我干鲍做得好。其实,1997、98年的时候,主流消费者还吃不起干鲍,我就想了一个办法,用煲干鲍的方法煲鲜鲍,鲜鲍便宜一些,又容易入味,吃起来也有干鲍的口感。大概经历了10年的时间,从2002年的时候,经济登上了新搞点开始发展起来,才卖得起干鲍。消费者开始追求干鲍了。所以说鲍参翅肚是最能代表粤菜,是因为食材优先是粤菜特点,但是好食材的使用对经济基础是有要求的。
02 精细粤菜:从食材到方法
“吃全世界的东西,但是方法论在我手上。”
粤菜对于食材充分尊重,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食材的选用,也体现在烹饪方法的精细上。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每个粤菜大厨对菜品的一致要求。极富工匠精神的粤菜厨师,掌握了最精细的烹饪方法,才能将食材发挥到极致。他们尽可能地利用食材,将所有烹饪方法都为食材而服务,最终是食物呈现清而不淡的口感,兼具美味和营养,发挥食物最大的养分。
如今,我们得以在漫长岁月中,淋漓尽致地感受到粤菜的风味,正是源自背后的这份工匠精神。
闫涛:除了高端的鲍参翅肚,粤菜还有一个更为普遍的食材,中十分有名的就是“鸡文化”。在广东,无鸡不成宴,一道鸡就有一百多种做法之多。
林卫辉:一样食物如果能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必须是一个平民化的东西。鸡也是一样就如此,从寒冷地区到热带地区,它都可以存活,这是鸡能流行的基础。广东这个地方十分特殊,这里的气候热、温度高,所以所养育出来的鸡被人说是是“偏阳性”的,鸡肉味道也好吃。
王振宇:让我想起在东北,也有一道关于鸡的菜——小鸡炖蘑菇,这种烹饪做法是谷氨酸跟鸟苷酸的组合,也是很不错的。但是这样做缺点是味道都在汤里,鸡肉的口感就不好吃了。鸡肉中的蛋白质最多只能跑5%出来,剩下95%还在鸡肉中,这样就变成了一块没有味道,但是很有营养的鸡肉。对于菜品来说,其实是不好推广的。
麦广帆:广州关于鸡的众多做法中,白切鸡、盐焗鸡,就是做法很极致的两道菜。白切鸡,掌握了鸡最恰当的温度——70℃。在这道菜制作的时候,我们会把鸡拎起来,使鸡降温,分阶段烹饪,完全符合对肉温的把握,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留住风味物质和口感。
林卫辉:盐焗鸡也是这样的原理,通过盐作为媒介来导热,表面可以产生“美拉德反应”,使鸡更具风味。除了用盐导热的方法,包荷叶、隔纸的方法,也是为了让温度把握的恰到好处。好吃的盐焗鸡里面是有汁水的,汁水正是烹饪是否恰到好处的度量仪。
麦广帆:还有一点,广东的白切鸡,能够好吃是因为发明了一个调料——葱姜汁,这个葱姜汁里用的油是土榨花生油,山东的土榨花生油是最香的。
林卫辉:姜跟葱都是硫化物,当把它们剁碎了之后,里面的酶会对原来的硫化物进行分解,产生一种化学反应,最后产生的物质非常香。之后再加盐,不仅仅是调味,而是通过盐的渗透压把姜和葱的香味全部调出来。而将土榨花生油加热再浇上去,又可以再激发这其中的芳香物质。
王振宇:其实工业花生油更卫生也更有利于健康,但是这里的鸡不需要高温烹饪,所以用土榨花生油反而是味道最好的。
闫涛:技术和食材是美食繁荣的普遍支撑。粤菜跟其他菜式不同在于“技术决定论”,吃全世界的东西,但是方法论在我手上。粤菜厨师对鸡能够把握的如此精细,其实对于其他食材也把可以把握的恰到好处。
林卫辉:可能我们的师傅们不一定理解这背后的科学原理,但是他们所理解的就是要原汁原味,尽可能地要发挥表现出食材本身的味道。在这个摸索如何体现本味的过程中,刚刚好就摸到了最科学的烹饪方法。
03 守正出新中探得平衡
“粤菜善于学习其他菜系,但也留住了自己的味道。”
作为亚欧大陆最早面向外面世界的贸易口岸,历史环境的优越性孕育了广东人善采众长,不拘一格的禀赋和性格。
在粤菜上也是如此,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粤菜,长期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与滋润,在传统味道基础上更加入了现代思考。如今的粤菜既保留了传统味道、技法,又融合了全世界的食材、佐料,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闫涛:粤菜师傅在代代的传承中,有些精髓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就像艺术家一样,是“老固执”,这是粤菜特有传统能保留下来的很大部分的因素。
林卫辉:还有一个原因是“市井味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妈妈的味道”。无论潮菜、粤菜,食客们有自己的饮食习惯,他们所偏好的就是粤菜原有的味道,所以菜系也是这样形成的,如果味道颠覆的太大,他们反而接受不了了。
麦广帆闫涛:如果将粤菜寻根,会溯源到很多菜系,淮扬菜、中原菜、川菜,甚至能追溯到西餐。广东人是非常善于学习的族群,因为广东人具备先天条件,以后,广东很早就成为一个贸易中心,新事物、新思想都在这里汇集。包括辛亥革命也是在广州,这些都表明了广东个人的思想是非常新的,更是愿意与外界对话的,善于学习并且学习能力很强。所以在菜系的发扬上也是如此,粤菜的厨师可以采纳全世界的食材,学习全世界各种菜系。菜系最先与世界菜系的对话就是从粤菜开始的,是应该发扬的。
王振宇:这些善于学习的厨师,用粤菜的烹调方法烹饪了全世界的材料,所以现在粤菜已经冲出国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麦广帆:而且还在继续提高。但是我们还是会留住我们的味道。这是我们广东人熟悉的味道,也是我们区别于别人的味道,是我们有吸引力的东西。但是这种传承也要改造,比如我在这里做鲍鱼,虽然是潮州菜,但是我希望鲍鱼是按照我的方法来,做汁的时候,不需要更多的东西只有鸡汤,化繁为简,反而做出来人们喜欢的鲍鱼。
闫涛林卫辉:麦大师这一辈,主要是靠师傅的传承。现在有了条件,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让粤菜更快速、科学的发展。比如他刚才说的鲍鱼制作方法,其实有科学原理。鸡汤和鲍鱼的成分是相互加强。鲜味来源是谷氨酸,比如在鸡汤中。而鲍鱼中的核苷酸可以让鲜味放大20倍。因为我们的味蕾细胞的感受区像花朵一样打开,谷氨酸进入形成感受,但是很快就会离开。而核苷酸可以让这个“花朵”关闭,这样就增加和放大了感受。我们就会觉得非常鲜美。传统做法加入瑶柱这些海产品,其实也是富含核苷酸,和鲍鱼就重叠了。因为本身粤菜就是把食材本身的味道,原汁原味的表达出来,这就是尊重科学,。保持着好学和求真,那么未来更多的食材都将成为粤菜的一部分。
04 精细“粤味” 繁荣自有其道
作为最早与现代文明“对视”的潮粤地区,粤菜的一路演变都在被世人见证。
传统不是固守,更应与时俱进。从传统粤菜到现代粤菜,地道风味和传统技艺在保留的同时,又经粤菜无数手艺人的大胆革新,得以呈现如今极具多样性的繁荣局面。一席广府风味,从味蕾中将释放出人们对粤菜的群体记忆或不凡印象,令食客久久难忘,也是“食在广州”的真谛所在。
如同粤菜守正出新的繁荣之道,在国内,提起林肯,“豪华 自有其道”的“林肯之道”早已深入人心。百年来林肯坚守豪华品质,并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打造中国“智”造的至臻品质,通过林肯中国工厂的至臻生产标准,进一步满足了中国客户对豪华车日趋极致的要求。“豪华 自有其道”,林肯正在豪华底蕴里创变,从而实现品牌的豪华进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