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读《道德经》| 拾
晚上好欢迎和鲲一起读《道德经》
开设本系列,是想聚集一批同好,一起来学习中国经典,让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静下心提升自己,从中受益,鲲就充当一个领读者的角色(预计花6-7个月的时间更新完)。《道德经》在中国哲学界地位无需置疑,修心首选,必是它了。
大家要知晓的是:本系列《道德经》原文内容会和通行本有所差别,参考了通行本、帛书本、郭店楚简本。
今天是第十章的内容。
第十章·笔记
本章讲修身养性,是“修道”的次第——是「身心自修、治世化人、感应天道」的次第。本章内容偏难理解。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是语气词,无需管它。“营魄抱一”则需要好好理解一下。
通行本多解释为:身心合一。也就是“精神和身形合一,还能分得开么?”这种理解本身没错,情绪会影响身体,这是中医自有的理论,情欲伤脾胃、情绪焦虑伤肾等。但我们应该理解到更深一层。
《黄帝内经》说“取血于营,取气于卫”,“营”是在血液中流动着的、人体深层次的能量,叫做“营气”;而“魄”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身体的组织功能,它不是肉身,而是身体的一套自组织系统,无需用理性去指挥就能运作的一切。
“营魄抱一”就是指“营”和“魄”都要抱一,而不是指它俩抱在一起。“一”就是无形的混沌,指自然的状态。
放下身心,让它们都合于自然,能不去破坏它们吗?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通行本都是这样写的。但“专气”是什么词?其实都不像词。因为“专”是不对的。有人说“专”是使气,是运行它、使它柔了,可是那么使劲它还能柔吗?帛书乙本写的是“槫”,也就是“抟”(tuan),是聚拢的意思,把它聚拢起来。第八章的“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揣”是在手里玩弄的意思,这个“抟”跟那差不多,但其意思是聚拢、凝聚,把它聚在一起,团成一个圆的感觉。
“抟气致柔”的意思就是把气聚拢在一起,把本来要张扬出去的给它收回来。比如刚毅之气和阴柔之气要分离,我给它揉在一起,阴气、阳气揉在一起,叫“抟气致柔”,使它进入柔和的状态。
这样做了之后能不能像婴儿那种状态?婴儿的身体是非常好的,气血能够合在一起。婴儿的状态,是我们生命的初始状态,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状态。成人以后欲望变多,孩子却很单纯。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这也是通行本里的原文,很多人说“玄览”是心镜,是心里边的镜子,为什么是镜子,也解释不大清楚。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出来以后,一看,原来不是“览”,而是个“监”,监视的“监”。原本写作“修除玄监,能无疵乎?”。
《荀子》说“上周密,则下疑玄”,玄监——总想窥探/监视一切。父母总是想看孩子的日记本,老板总想监控员工的一切动作。很多人都把这种“情报”看的过重,以至于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对决策的重要性。
所以,玄监的妄念一定要放下,能不能做到一点儿瑕疵都没有呢?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这句也要做个辩论。
王弼版本写作“爱民治国,能无知乎”,河上公版本写作“能无为乎”,帛书版本写作“毋以为乎”,权衡之下,治国无为的说法更妥帖。
爱民治国,就是以爱民护民为出发点,来治理国家,能做到无为的境界吗?
(关于无为,前几章已经着墨很多去解释了,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是一种积极作为,而非放任自流。)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关于“天门”,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日月出入的地方,有人说是二月份的别称,有人说是天界之门,还有人说是修道人的“心门”。
庄子说,“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 意思是万物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这种变化之间的枢纽叫“天门”,这是一种大概念,讲的是自然之道,和道德经里是一以贯之的。
阴阳变化之间,给你呈现了各种机遇,在这种机遇到你面前的时候,你能不能保持一种“雌”的状态呢?
所谓“雌”,是和“雄”所对应的状态,是雌柔和谦逊的状态,而非追逐和索取。这种状态,与“婴儿状态”是一以贯之的。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这句也有各种版本,还是校订为最新出土的帛书乙本的“明白四达,能毋知乎”,与上文的“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区别开来。
“明白四达”,真正通达了,内心清明,一切都理顺了,也就没有得失心了,这样还会去为了人生而设定目标吗?
“知”通“智”,不是说没有知识没有见识,而是说“没有强加给社会和自然的价值观”,没有“圣人情节”,没有做“教主”的心思。是没有目的一种状态。好比“天之道”,天道让万物生长,太阳让阳光达向四方,有什么目的吗?没有。以各种形式通知你要给大家阳光了吗?没有。它自然地去施与,没有任何形式上的教条的东西,这叫做“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一句在各版本里都用括弧标注了,很可能是错简重复,应该是第51章的内容,那一章专门讲“玄德”。所以这里就不展开了,大致写一下内涵:
“最高的境界玄妙而实在,没有目的性、没有价值感、没有对人生的困惑,只是鲜活而自然地发生和成长,最后又返回自然去。”
综上,本章讲修身养性是对决策者的要求和鼓励,通过这一系列身心修为和治世实践,洗涤内心,达到天人合一、坦荡无我的高境界。
oki,本章的内容就到这里啦。
参考资料可选以下几个:
① 古代:河上公注本、王弼注本
② 现代:《傅佩荣讲道德经》、《黄明哲正解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