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与游观修行

华北地区以碧霞元君为中心的朝山进香活动从明代开始兴起,同一时期,宝卷也开始在华北大量出现。根据车锡伦的研究,关于碧霞元君的宝卷主要有三种,其中明代两种,为《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和《灵应泰山娘娘宝卷》,另外,明代隆庆末王之纲《玉女传》中引《玉女卷》,但《玉女卷》今已不存。近年来,新发现清初南无教《泰山圣母苦海宝卷》一种。在这些碧霞元君宝卷中,年代最早的是《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以下简称《泰山宝卷》),目前发现的最早版本刻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为刊折本,共五册。无独有偶,叶涛整理泰山香社碑后发现,最早关于泰山香社的碑刻与文献记录也出现于同一时期。明代中期,泰山碧霞元君信仰开始在华北地区产生很大的影响力,而泰山宝卷与泰山香社是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内相伴出现的现象,当无疑议。

 明嘉靖二十七年后,《泰山宝卷》的刻本情况如下:明有《泰山宝卷》刊本五册,清康熙元年(1662)刊折本五册,康熙四十六年(1707)仁门李氏抄本五册,民国十四年(1925)北京永盛斋刻字铺刊本五册、民国十四年(1925)张至德和张至芳刊本五册、民国二十五年(1936)高彬仿明刊摹写本。《中华珍本宝卷》内收有两种《泰山宝卷》,一种题为康熙元年折本,但第四卷开篇有“大清康熙十二年五月十七日修,卣众等虔造”,卷一终页有“康熙戊戌年丁巳月乙卯日请信心弟子马魁宝、刘全仁、杨仲信等叩”字样,即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五十七年(1718)间均曾重刊印行。另一种卷末落款为“大清宣统元年至四年,天津西北后常家堡村弟子李云章愿纸、武鸿志虔心抄录”,即重抄于1909-1912年之间。自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泰山宝卷》不断刊行,而对照清康熙、清宣统与民国十四年各种版本可发现,各个刊本和抄本之间从文字到图画均差别不大,内容相当稳定。以下本文叙述,以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元年(1662)刊折本为主,但也同样适用于其它版本。

  目前已见的《泰山宝卷》均为五卷,主要讲述释迦牟尼、观音与玉皇大帝是古佛授职、执掌乾坤的三位神灵。观音老母为解救众生之苦而下凡投胎,也选定了泰山作为得道修行之地。古佛与无生老母不忍她独自下落凡尘,便先行一步,化作她的父母——国王和黄氏娘娘。菩萨果然于甲子年四月十八日降生,起名为千花公主。公主在皇宫内长到14岁,不愿结婚生子,发愿去泰山修行。行路中经过二十余处地点,其中有些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例如黄河、邙山、山东泰安,但更多的无法判断其确切地址,例如黑松林、扶桑林、转经山等。在每个地方,公主会遇到不同磨难,最后由金星化作的老人背上泰山桃花洞修行。通背白猿来献桃,白鹿仙女送来鲜花野菜山果,千花公主终于修成“婴儿”境界。遇阴灵告苦,于是度化山后阴灵超生。最后,千花公主于志心石上舍弃肉身,终于真性归空,坐定九品莲台,回上天宫。父母也随之升天归位,都至南岳天台,母女团圆聚会。这样的修行过程,无论是细节还是经历,都与更早的《香山宝卷》高度相似,碧霞元君不仅成了观音的转世,也重新经历了一次观音的成神过程。千花公主成为碧霞元君,座下“同东岳,合地藏,掌管幽冥。有眼光,合子孙,坐了二府。管温灾,掌生死,取送儿孙”,俨然已是掌管生死的至上神。

明刻本《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白棉纸 经折装

01

参考文献:

鞠熙,游观入道:作为自我修行的女性朝山——以明清碧霞元君信仰为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