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伯阳牺牲之谜:从农奴到红军骑兵师长,他死于战友之手!

其实按正确的音译,他的名字应是“恰巴耶夫”。原因在于上个世纪30年代电影在上海放映时,英语名"chapaev" 被错印成了“chapaen",于是他就得到现在这么个中国式的名字。

勇敢、机智、剽悍,哥萨克皮帽、小胡子。。。。。这是人们所熟悉的苏联电影中“夏伯阳”的英雄形象。其实,对生活原型中的他,很少有人了解,有关他的轶事,则更是鲜为人知。

不幸的家庭生活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恰巴耶夫,也即“夏伯阳”,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奴家庭,父母拥有的唯一财产就是家中那群总是挨饿的孩子们。夏伯阳小时候就很顽皮、机灵。父亲对他将来的命运非常关心,尽全力供他上了中等师范学校。夏伯阳学习上用功上进,成绩也不错。但有一次他因为闯了祸,被老师关进了禁闭室。时值隆冬,他赤着双脚,在严寒中足足站了几个小时,腿都冻麻木了。偏巧,那个老师又忘了他受罚的事,扔下他回家了。愤怒到极点的夏伯阳拼力砸开窗户跳了出去。当他勉强走到家时,全身几乎都冻僵了。父亲没有责备他而是拿来酒给他上下揉搓,再让他靠到炉子边烘烤,这才慢慢使他缓过来。为此,他发誓再也不去学校了。

夏伯阳一家的生活极为困苦,父亲伊万·斯杰潘诺维奇和母亲叶卡捷琳娜一共生过9个孩子,其中5个过早地夭折了,剩下的4个在成人后都把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夏伯阳在家中排名老六。虽然说不上是聪颖过人,但也不象德米特里·富尔曼诺夫的小说的同名电影剧本中描写的那样鲁莽和粗俗。他在自学方面很刻苦,还进过军事学院学习,30岁出头便接任了步兵第25师师长职务。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并不走运。虽然他与既有钱又漂亮、出身小市民阶层的姑娘佩拉吉娅恋爱结婚,但她父亲却没有同意这桩婚事,而夏伯阳自己仍痴心不改。这个妻子给他生下了亚力山大、克拉夫吉娅和阿尔卡季三个孩子。不料,后来有个邻居拐走了他这个妻子。佩拉吉娅把孩子们一股脑儿地扔给婆婆,与那个情人私奔了。后来,夏伯阳从部队探家时,把孩子们又带到了部队,让他们住在离营房不远的地方。当晚上愁闷时,他常常会对女儿说:“啊,卡拉瓦,你真漂亮!简直像你妈妈一样。。。。。”

夏伯阳有位战友名叫彼得·卡缅斯凯尔采夫,在一次战斗中受了重伤,临死前他请求夏伯阳一定在帮助他妻子把女儿抚养成人。夏伯阳答应了,他每每把自己的薪水寄给卡缅斯凯尔采夫的妻子。在亲情、友情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他毅然割舍了亲情。在给父亲的信中他这样写道:“爸爸,我的一位朋友在战斗中牺牲了,我发誓要把他的女儿抚养大,不能让她饿死。请不要再指望我的薪水了,我将把钱寄给他的孤儿。请原谅我吧,爸爸,我现在只能这样做。”后来,过了一年之后,夏伯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彼得的妻子,他向她讲述了彼得牺牲的经过,讲述了自己和孩子们的处境,并建议这个名字也叫佩拉吉娅的女人和他一起把两个残破的家庭组合成一个,共同开始新的生活。这样,她就成了夏伯阳新的妻子。然而也许是命 中注定,这位与他前妻同名的新妻子不久也离他而去另寻新欢了,又给他扔下了个孩子。

有勇有谋革新军备的骑兵将领

夏伯阳深受士兵们的爱戴,这此士兵们都为自己能在他的师中当一名战士而引以为荣。但夏伯阳本人从不自夸自傲,也从不摆官架子,大家都愿意和他在一起。

夏伯阳不仅以英勇作战闻名还深具谋略。他早在沙俄旧军队时,就先后获得四枚乔治十字勋章。此后,他更是凭着有勇有谋担任红军师长的。在同他共事的所有红军将领中,他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名声甚至不亚于他的上级伏龙芝和图哈切夫斯基。他并不是象小说、电影所描写的那种只会指挥骑兵冲杀的游击队长式的领导人,他懂得打胜仗要尽可能多地掌握新式装备。夏伯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精心地装备了他所管辖的部队。他的部队并不象电影中所描写的:骑兵只会挥马刀,机枪架在马车上。。。。而是装备有当时最精良的武器,他本人也经常乘坐汽车指挥战斗。夏伯阳对自己步兵师内的第17装甲部队也给予了特殊的照顾。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这支部队的装备,谁见了都会赞叹不已:大个头的“加斯福尔德”装甲车,看上去足有10吨重;彼得堡制造的“奥斯采诺夫”装甲车功率极大,无坚不摧;夏伯阳师的炮兵工厂拥有2000多名能工巧匠,产品源源不断地供给前线;在夏伯阳的师里甚至拥有战斗机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有了这些装备,加上夏伯阳指挥有方,他的威名和他的部队足令敌人胆寒。

英雄之死及其疑团

1919年9月,一场决定25师师部全体人员命运的战斗摆在了夏伯阳的面前。然而,令夏伯阳力不从心的是,当时他的所有部队几乎都被调空派作它用,他设在勒比先斯科市里的师司令部,实际上已无多少部队可用。夏伯阳向古比雪夫市打电话求援,与伏龙芝在电话中吵得很凶,他反复提醒伏龙芝:“现在我们的侧翼力量过于分散,司令部防备空虚,处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但对方竟置之不理。

此时,在勒比先斯科市,夏伯阳的手下总共只有200人,其中的教导队还几乎没有配备武器。这200人面对着5000多名高尔察克白匪军的疯狂进攻,只能是凶多吉少。夏伯乐阳在战斗中负了重伤,战士们把门板拆下当作担架,把他们的师长轻轻放上去,准备渡河撤退。但就在摆渡之中,夏伯阳停止了呼吸。悲痛异常的红军战士们把师长的遗体安葬在河岸上,但在墓地没有做任何标志,他们担心高尔察克白匪会掘墓盗尸。然而,当他人再次返回墓地时,竟真的发现墓穴内已空空如也。

彼得·谢苗诺维奇·伊萨耶夫(即影片中那位忠诚的警卫员佩季卡)在对师长来说是决定命运的那一夜,完成了师长交给他的到距离勒比先斯科很远的地方送信的任务。他回来后,立即组织人搜索失踪的师长的遗体,众多的红军战士们整整找了近一个月,但最终还是没有一点线索。在为师长举行的追悼会上,满腔悲愤的彼得开枪自杀了。

多少年来,许多人对夏伯阳的死因存疑难解,后来许多人认为长期与夏伯阳不和的师政委德米特里·富尔曼诺夫应此负有直接责任。

基于出身、经历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富尔曼诺夫一直对曾是旧沙俄军官的夏伯阳怀有成见,尽管后者对革命事业的忠实是有目共睹的。同时,夏伯阳在军事指挥上的驾轻就熟及在部属中的崇高威望,也令心胸狭窄的富尔曼诺夫心中充满了对他的妒忌和敌意,以至于置大局于不顾。而富尔曼诺夫在军事指挥上的无能、懦弱却又一直受到性情直率的夏伯阳的无情斥责,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于是,富尔曼诺夫便不断歪曲事实真相地向上级汇报夏伯阳的“问题”,使得上级也不明真相地逐渐对夏伯阳也另眼相待了。

丧失了党性原则的富尔曼诺夫不仅达到了个人目的,还又捞到了名声。他在后来撰写的有关夏伯阳的小说和电影剧本,不但歪曲英雄形象还竭力抬高自己,使他本人也随着夏伯阳名声大噪。为了粉饰自己,他在作品中对夏伯阳的形象做了一番别有用心的丑化,好象夏伯阳最终是因为有勇无谋、独断专行才丢了性命,只有他这个政委才是一贯正确且耐心地与这位草莽英雄共事的。几十年里,人们被这些假象迷惑住了,现在该是澄清事实的时候了。

夏伯阳的大儿子亚历山大经历了伟大卫国战争的全过程,直到晋升为将军。他在上世纪80年代末逝世。夏伯阳的小儿子阿尔卡季,后来当上了飞行员,1939年9月,在一次飞行训练中牺牲了,那天正好是他父亲牺牲20周年纪念日。幸存在世的只有女儿克拉夫吉娅·瓦西里耶夫娜,她后来住在莫斯科直到病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