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文/达古拉
《母亲》
母亲的太爷爷曾经是大清朝世袭的协理(协理,官名,相当于宰相),到了我姥爷这一辈时,已经是民国了,虽然世袭业的爵位已经时过境迁了,但是,家业还是良田千顷,骡马成群,丫鬟婆子一大帮的日子。母亲出生的时候,家境还是非常不错的,应该是一位尊贵的大小姐的命运。
1949年解放了,国家迎来了第一次土地改革,母亲家里的千顷土地全都被分了,母亲的家人也都被从硕大的院子中赶了出来,曾经的辉煌在一夜之间不复存在了,于是,年幼的母亲和家人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因为承受不了生活的巨变,姥爷也在郁郁中过早离世了。姥姥只好带着幼小的母亲回了娘家,母亲的奶奶则带着其他几个孙子孙女投奔漠北他乡另寻生路啦。
母亲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她被富贵抛弃了。
姥姥带着幼小的母亲总呆在娘家也不是长久之计,无奈之下,她只好带着母亲改嫁了。
年幼的母亲来到新姥爷家时,他家已经有三个姐姐,明显,她的到来是多余的。
母亲虽然年幼,但很懂事,早早的就帮助大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62年,全国一片饥饿声,年仅十三岁的母亲,虽然骨瘦如柴,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家里的三个姐姐中,两个大姐都早已出嫁,三姐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读书,姥爷去生产队干活,姥姥则又添了嗷嗷待哺的小孩,都腾不出手来帮家里弄点能填饱肚子的东西,这个担子就落在了母亲身上,她虽然也在读书,但毕竟离家才七八里路。
母亲每天上学都背上一个,与她的身材相比太硕大的筐子,并带上一把挖野菜的刀子,筐里装上一个用一块破花布包着的几本书(这就算是书包了)。
放学后,不是急着回家,而是赶紧带着筐子往山上跑,得赶紧去挖野菜,必须在天黑之前,挖满满的压了又压并且顶了筐梁的野菜回家才行。因为菜挖的太多太沉,本来就弱小的母亲没法用正常的方式把它带回家,就只好先找一个相对高一点的地方,放好菜筐,然后蹲下身子,把菜筐一点点地移到后背上,再慢慢移到头顶上,两个手在筐边扶着,头顶着一大筐野菜回家,每次到家天都黑透了。
每天一捧通红的高粱面,掺和一大锅野菜,这就是一家人明天一天的口粮。
一旦哪天挖野菜少,不够明天一家人糊口,姥姥就会告诉母亲“明天别去上学了,在家哄孩子挖菜吧,一家人都快饿死了,念书能顶啥用,也不解饿。”为了不让姥姥担心明天一家人挨饿而取消了自己读书的资格,就必须挖更多的野菜回家。虽然,母亲的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但姥姥还是固执的认为,女孩子读书没用,不如去挖野菜吃饱肚子来得实惠。
整整一个漫长的夏天总算熬过去了,秋天终于来了,有些生长期短的农作物能吃了,母亲为全家吃饱肚子挖菜的日子,也总算告一段落啦。
1966年,读高中的母亲,又遇到了人生的第二个转折,文革开始了,取消高考,所有学生全部都离开学校去大串联,母亲又被考大学就能改变命运的梦想拒之门外了。
1968年冬天,母亲嫁到了我家,从此,开始了一贫如洗的漫长日子。因为父亲成分高,母亲也自然的受到了压制,每天去生产队干活,虽然日子很苦很累,但她却很乐观,对生活充满了憧憬。
三中全会以后,成分论取消了,母亲终于在村办学校,以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当上了村子里的小学教师,从此开始了她的教书生涯。
82年,开始联产承包了,我家也分了几亩薄田,母亲成了土地的主人,多年来的挨饿让母亲特别珍惜土地,土地就是生命之源。
她上着班的同时,还种着自家的十几亩地。当年学校没有双休日,只有一个星期天休息,地里的活计都得靠这一天干完。母亲不会骑自行车,去自家的地里干活只有走着,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便成了母亲的“腿”,个子不高的我,骑上大二八自行车,在后座上带上母亲还不算,还能在前横梁上滴拉八挂的带上很多东西,风风火火的去十里外的集市赶集或收拾庄稼。
秋收的季节,当时农村的学校,多数老师都有土地,到了农忙季节,一般都会放三五天农忙假,母亲则利用这短暂的假期,赶紧收秋。院子里,金黄的玉米,黝黑的大豆,油滑的黍子……挨饿挨怕了的母亲,兴奋得很晚都不去睡觉,院子里有太多太多的幸福和收获等着她去忙碌。
96年放寒假,上级下达指示,凡是85年以前参加工作的民办教师,都参加考试,转成国家统一在编教师,参加工作三十年的可以免以考试。当时母亲已年近半百,当民办教师不到三十年,不能免考。上级又没有明确指示,考试不合格的老师会有如何的命运,一时之间,大家议论纷纷,认为考试不合格的肯定会被辞退。母亲非常担心,因为一把年纪了,又要参加考试,难免有些着急。虽然,当年也是高中毕业生,但毕竟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并且,这么多年来自己都是教小学,怎能让人心里有底气呀。
我看见她每天书不离手,做饭在看书,吃饭在背书,甚至躺在床上枕边也是书。睡前还在背“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父亲会帮她提问,那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哪个词在注解里怎么解释,还有什么是主谓宾定状补等等……母亲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灯然后翻书,继续背昨天背过的东西,因为有些东西一觉醒来忘了不少,看她的样子真的很着急。
一天,母亲的同事来串门,看见母亲在背书,她轻蔑的笑着说,“哎呀,我说你还这么费劲的背书呢,我倒着背,都滚瓜烂熟了。”
她才三十多岁的年纪,比母亲年轻很多还不算,尤其她说倒着背都滚瓜烂熟这句话,无形中给母亲更多的压力。
“人家倒着背都滚瓜烂熟了,我正着背还老是记不住,”母亲失落的说。
“不用听别人的,按照自己的步骤走,即使不能得高分,也不至于考成最后一名。”父亲总是开导她。
这才是母亲最担心的事,她怕全赤峰市两千多人考试,一旦自己考个倒数第一,那得多丢人呀,转正不成是小事,丢人现眼是大事呀。菜板上,一边背书一边切菜,随时不会了,随时打开书翻看一遍,那精神头,远远超过现在高三的待考生。
如此努力了整整一个寒假,97年三月,终于迎来了考试的日子。
四月,成绩下发了,年过半百的母亲,竟然在全市两千多考生中。以144名的好成绩脱颖而出。母亲,终于用真才实学迎来了她人生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一个春天,母亲激动得喜极而泣。
我特八卦的想知道那个倒背如流的人考了多少名,结果,她竟然是一千名以外。
母亲现在已经是古稀之年,身体依然硬朗,还在弟弟的帮助下,与时俱进的学会了玩电脑和智能手机,每天都有无限的乐趣去陶醉和忙碌。
据说,苦菜经霜后,味道变甜。所以,《诗经》里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原来,人生唯有经历了苦难的洗礼才会迎来神圣和崇高,也许这就是苦尽甘来的人生真谛吧。
作者简介
作者,达古拉,笔名一叶扁舟,内蒙古赤峰市人。爱好文学,不求有人喝彩,只求与诗书一路相伴,闲暇之余填词写赋,希望人生如诗词般恬淡,并把诗词的点滴融入平静的日子。有诗词散文游记散见微刊。还喜欢骑行,在单车上感悟人生,别有一番滋味,希望有一天能有幸单车走天涯。 微信15049611078
本刊编辑:幽兰公主
本刊主播:欢灵儿、白云、金全、朱思聪等老师
投稿邮箱 :py7610@126.com赞赏全额发放!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点击原文可以阅读幽兰公主最新小说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幽兰公主
总编微信:py7610518888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