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不愿意戴口罩?2020小明新春微课

2020小明新春微课

今天,我们主要想探讨的是为什么人们会恐慌?为什么在恐慌的同时,老年人却不愿意戴上口罩?这些都代表着什么?

大家看起来学了这么多的心理学,你们怎么看待这些问题?你们能不能用正确的心理学来解释上面的这些现象?

我看到这几天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文章,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调节心理。

其实作为一个大众的科普来说,他是没有错的。但是真正懂心理学的就明白,人们面对焦虑,人们就想要解决焦虑。

解决焦虑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呢?举例说,焦虑有时候会引起人们失眠,于是我们就想去对抗失眠。

这种针对失眠的一种心理学的调节,在我们心理学里面叫做对症治疗。

我们可能会学会很多种治疗失眠的方法,但是大家治疗失眠的方法,就如同我们说要减少我们的恐慌。

我们因为某些事情产生了失眠,我们就想来减轻失眠,我们会用一些药物或者心理学方法来减轻我们的失眠症状。

比如说我们产生了恐慌,于是我们就想:我们就来减轻我们的恐慌,怎么减轻?我们做一些心理调节。

但是我们忘记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很多时候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其实就是两点之间的直线。

但是大多数人面对焦虑的时候,他并不是去直接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

但是更有效的是什么呢?

假如说你是因为学习压力而失眠,那么更有效的是什么呢?

更有效的就是你真正采取了一些能够让你的学习压力减轻的,能够让你的学习成绩提高的,能够让你应对这个问题和困难的方法。

这些方法不管你做了多少,只要你做一些,你马上就会发现焦虑水平会下降,你马上就会发现失眠症状会缓解。

甚至只要有这样的想法,需要做的事情并不太多,有时候大脑里面只需要做几个简单的脑回路。

换句话说,哪怕你只是想象了一下,都有助于我们真正焦虑的环节。

那么同样面对现在的传染病,我们很多人会恐慌,那么很多自媒体文章传播的概念是什么?让我们来做心理调节,减轻恐慌。

这是曲线救国,其实还有更好的更直接的方法。

小明告诉你,更直接的方法就是:现在首先大家在大脑里面搜索一下,在纸上可以写出来,目前我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我目前应对当下的传染病,我有哪一些有利的因素和哪些不利的因素把它全部写出来。

在纸上左边右边分开,左边是有利因素,右边是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可能是我现在没有感染;我现在是一个健康的状态;我的家庭成员可能没有感染;或者我接触的亲密的人没有感染。

那么不利因素可能我所在的地区有人感染,再往下写:我也没有做必要的准备。我要做什么准备?好,我有口罩,我有眼镜,我减少了外出。

那么还有哪些不利因素?我可能订购了一些外卖,我可能仍然和外面的人有一定的接触。

把我们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全部写完之后,我们再来看如何能够做一些有效的减少不利因素的方法。

假如说我还在继续订外卖,那么我在接外卖的东西的时候,我如何做到跟他说话的时候会戴口罩,可能还会戴上眼镜。然后食物拿到家之后,我可能要做一次消毒。

然后我们再想一下,我还能做什么?其实大家可以发现抵抗力很重要,好,我这段时间可以做哪一些可以提高抵抗力有效的方法?

增加睡眠时间;增加在冬天的时候睡觉时候的基础温度;如果房间冷,我可以想一些办法让房间变热;因为这个时候感冒会让抵抗力下降,所以尽量不要感冒。

然后补充更多的维生素;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如果你平时可能不太吃一些像肉类的东西,或者增强你身体抵抗力的一些东西,这段时间你可以吃一些。

还有过去我的生活习惯里面有哪一些会降低我抵抗力;这段时间我要怎么忌口?

还有一些能够提高抵抗力的路径,比如我每天晚上泡热水澡,或者我做按摩。当然为了减少人和人接触,你可以坐在自己家的按摩椅上。

或者简单点,这两天我多做点运动,在家里自行运动一下,让自己出出汗,然后你会发现,当你真正做了有效的事件的时候,你的基础的焦虑自然就会下降。

所谓的面对恐慌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去调节恐慌的情绪,而是做必要的准备,这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路径。

同样面对失眠问题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每个人的失眠都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因素,有一个原因,我们不想去解决它,我们想逃避。

那么实际上如果你直接面对问题,不管你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多多少少只要你做一定的有效的事情,你会发现失眠症状都会缓解。

所以在心理学里面大家记住,所谓的调节心理不是指的这样的方法,更多的调节心理的方法实际上都是无效的。

因为那个问题始终在那里,人的大脑非常聪明,大脑有个后台程序,它始终在监控,在你生活的环境中有哪一些警戒的因素,时刻都会引起我们的警觉,那个事情如果你不真正的去面对它,去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人们的警觉系统就不会关上。

警觉系统不关上,你所谓的什么调节恐慌心理其实是无效的,也不会产生真正的心理学的含义。所以大家如果真正的学懂了心理学,就应该知道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心理调节。

那么我们第2个问题又出来了。

就是面对现在的这种情况,有些人说是我们过度恐慌了,但是还有一些人说是明显有些人恐慌的不够,比如说老年人为什么还不戴口罩?老年人为什么还要执着的要出去旅游呢?

说到这件事,我给大家讲一下,过年的时候我们师兄同门请我们的导师吃饭,我们一般每一年都要请我们的导师吃一次饭,因为平时我们每个人都很忙,有些忙工作,有些人在上班,有些当公务员,有些像我们到处讲课,也没有时间去请教导师。

所以跟导师吃饭的时候,我们就跟导师聊聊天,然后其实也是跟导师再做一次学习,虽然已经离开学校离开导师了这么多年。

这次吃饭的时候,我们的导师又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他说我现在成为了老年人,我才真正的懂得了老年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他说老年人思考问题,有最有效的或者说最简单的一套逻辑,这套逻辑是什么?

老年人心里最关键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是老年人什么都不相信,只相信自己。

所以你们才会看到老年人会去买营养药品,会被很多与老年人有关的一些假冒伪劣的商品食品所欺骗。

因为他相信有他自己的判断,他并不相信家里人对他的劝阻。

为什么重度雾霾天你仍然可以看到很多老年人在晨练,而且不戴口罩,为什么?

因为他相信自己,他先用自己的这套逻辑,他相信雾霾不重要,他认为在雾霾天晨练比雾霾本身的这种伤害重要得多。

那么面对目前的冠状病毒的传染,老年人同样有他自身的一套逻辑,他的这套逻辑是什么?那就是他相信这个病没关系,他相信他该做什么还是要做什么。

那有些人就会说,老年人也太偏执了,是不是?而且他们只相信自己,好像老年人问题很多,其实不然。

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偏执的点,比如说前几天我遇到我的一个学员,他很有意思,他就偏执的认为某件事情对他不公。

你想想有的人可能会认为某件事情不公平,这是他比较焦虑和在意的地方。比如说我遇到一个来访者,她就是要去整容,其实真的她挺好看的,但是她就偏执的认为她就是要整容。

你会发现有人就会认为我某个东西没学好,我就是要去参加很多培训。

你们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会发现,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偏执的点,或者说人们总会在某一件事情上特别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外面任何的信息和环境因素。

换句话说,偏执不是老年人独有的病,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偏执的地方。

你们想想,当我们说老年人不愿戴口罩,你们有多少心理咨询师仍然偏执的去参加各种各样假冒伪劣培训,你劝他有用吗?

很多心理咨询师仍然偏执的相信很多假冒伪劣的大师,你觉得你劝他有用吗?

大家现在来梳理一下,你们会发现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人们总会在某些事情上特别相信自己,人们也特别会在某一些时间阶段上特别相信自己。

你们想想,一个小朋友可能在三五岁的时候,每次你带他到超市,它可能就是要偏执的买什么东西。

我们经常可以在街上看到这样的小朋友,对吧?他要买什么玩具,他要买什么样的食品,他就是要吃那个东西,他觉得那东西很好。虽然父母觉得那个东西是垃圾食品,他就是要吃。

父母不让他买什么玩具,他就是要买。你会发现小孩在三五岁的时候,他也会对某种类型的东西特别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大人没错吧?

到了青春期,比如说12岁了,同样当父母给一个孩子说,你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们认为孩子会听吗?我们每个人都是青春期过来的,我们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相信谁?我们还是在相信自己。

我们就业之后,你会发现有些人就对他工作的某一种环境,他就是不满意,或者某些人就喜欢去做某类工作,人们在这些问题上也是极度的只相信自己的,难道不是吗?

好了,到了婚恋时期,你会发现有些人仍然是非常偏执的相信某个人或者非常偏执的不相信某个人,而走入婚姻或者离开婚姻。

人们在这些时候仍然是极度的只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是如此,说明维持着我们一生自恋都是个最基本的标志,如果一个人没有对自我的相信,在人的一生中很难想象他怎么过得下去。

最终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天成为老年人。到老年的时候,我们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想,但是我还是觉得老年人和我们不太一样,我们虽然可能也是在某些事情上或者某个年阶段上也会显现的比较更相信自己,不愿意相信其他东西。

我们和老年人难道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吗?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有差异,有共同之处。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人格的成熟,表现在什么方面?

人格的成熟就表现在首先他肯定是自我信任的,他肯定有最基础的自恋,这些是不可少的。

而且他肯定在某些事情上坚定的有自我的判断和自己的逻辑,也不愿意轻易的被他人改变,没错吧?这是所有人都有的特点。

但是人格成熟的人,有什么特点?我们和导师吃饭,导师就会说老年人就是这样的,只相信自己,什么他都不相信。

你有没有发现?我的导师他作为老年人,他说这句话时候,实际上他产生了一个最重要的,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一辈子所应该具备的一个优秀的品质,他在自我内省。

所以说人们相信自己并不可怕,人们有自己的逻辑也不可怕,人们坚定的相信某件事情,而不愿意相信外界的判断,其实这也不太可怕。

关键是第一点,你首先要产生一个自我内省的心理程序,有了自我内省的心理程序你才可以去检索,看来在这件事情上我又开始犯了人类都会犯的一种共病,就是我有些只相信自己了。

第2个优秀的品质是什么呢?兼听则明。

什么意思?你看我的导师,虽然他也是老年人了,但是他仍然会听得进去,我们在跟他吃饭的时候,我们说了很多最新的有趣的事情。我告诉导师,我今年出了一本书,我是写儿童心理的,《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还写了一本《跟妈妈一起学逻辑》。

听到这些后导师说,你选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向,然后当我给他讲解,我们说互联网时代过去的驱力在变化,孩子不像过去一样有那么多的励志的现象,他们驱力下降之后,导致他们可能会渐渐的退出学校,退出社会,产生一种半退出社会的状态。

那么这种社会回避现象过去没有,换句话说,这就很像是我在和我的导师在讲课,我就给导师介绍我所产生的一些对心理学的新的看法,对这个时代和未来互联网时代儿童心理的一些看法。

我导师听着时候他能听得进去,就说明他仍然在继续的张开他的大脑,他仍然愿意去开放他过去这一辈子所学到的各种知识以及他自己的经验,这种在心理学里面叫做他的经验系统仍然是开放的。

当经验系统是开放的时候,人们才可以继续的放进去更多的不同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换句话说,你不管是一个孩子、是一个青年人、中年人还是个老年人,不管我们在哪些事情上,我们都会有自己非常坚定的某一些逻辑。

但是只要你能够做到:

第一,你会产生自我内省程序去监测自己做了什么?想了什么?

第二,你仍然能够做到兼听则明。

有了这两点,我们就不怕老年人不带上口罩了。

换句话说,一个老年人如果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仍然能够戴上口罩,或者说在雾霾天他也愿意戴上口罩,这就说明老年人的人格怎么样?他成熟。

他能够做到兼听则明,他能够做到根据时代的变化,根据环境的变化,可以继续的更新他的经验系统。

这样的老年人人格就很成熟。

其实人格的成熟毕竟是对老年人的要求,很多年轻人同样他的人格不成熟,就像我前面所提到的,有些人非常偏执,认为某件事情对他不公,你想一想这个世界上哪些事情就是公平的?

不公平,这是世界的本质,人和人一出生我们就不公平,智商发育不一样,对吧?感知系统不一样,没错吧?你的长板短板都不一样,怎么可能有公平?

所以人最重要的不是去追求所谓的公平,而是什么呢?增强社会适应性。

在我们冠状病毒刚刚开始传播,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我们还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对吧?

作为新春微课最重要一堂课,就是不管我们是什么年龄阶段的人,我们都要学会开放自己的经验系统,更新自己的经验系统。

同样我也建议大家把这堂微课推荐给你的父母,推荐给你的爷爷奶奶,让老年人也听听这堂微课,重新开放一下他们的经验系统,做一个人格成熟的老年人。

人老不仅是看头发白了,更重要是看心智是否更加的成熟。

在即将过年的大年前夜

把这篇文章献给大家

祝大家新年快乐

万事顺心

来年祝愿每个人都能

学到真正靠谱的、有效的心理学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1

2016-2018连续3年今日头条心理类自媒体10强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