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星】未来城市研究范式探讨——数据驱动亦或人本驱动

编者按

城市文明诞生至今,技术创新一直与城市发展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永恒关系。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居民生活方式、企业生产和营销方式、政府的管理手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更可能带来城市就业、交通出行、公共安全、教育开放、医疗健康、家庭服务、社会公平等全领域颠覆性的革命,促进未来城市的快速转型升级。那么,在技术创新主导下的未来城市应该如何发展?未来城市的研究应该需要何种理论与方法技术层面的创新?这些都是亟需城市研究者回答的问题。

作者简介

秦萧,博士,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大数据应用于城乡规划方法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功能空间评价与优化策略”等3项。在《Habitat International》《Cities》《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and Development》《Tourism Geographies》《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研究与规划创新方法》等专著3部。获得“中国城市地理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F5000领跑优秀论文奖”“首届(201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里地理期刊优秀论文”“2015年中国金经昌城市规划优秀论文”等奖项。

1  研究问题由来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颁布,强调了 “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战略方向。2016年,人居三大会也发布了《新城市议程》,提出“所有人的城市”这一基本理念,鼓励全民参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倡导建立统一集成的城市数据库。可以看出,“人本”与“数据”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两大主题。传统城市研究强调物质空间决定论和对因果关系的探讨,通过对统计、问卷调查与访谈、基础地理信息等数据的分析,从宏观尺度把握城市社会经济现象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却由于对城市居民个体需求的忽视、研究数据缺乏时效性与精确性等问题而备受诟病。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城市各类要素的加速流动,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与居民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大数据的出现,使得城市研究者获取大样本量居民个体数据成为可能,大量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各尺度实证研究不断涌现出来,快速弥补了城市研究领域人本化探索的空白。未来的城市研究也开始面向信息技术影响、大数据应用及人本需求三者交织的领域发展。甚至有部分学者则认为大数据出现后,传统小数据已无“用武之地”,同时也或多或少出现了有何种大数据就做何种城市研究的“数据驱动型”城市研究现象。那么,未来的城市研究究竟是人本驱动还是数据驱动?现有城市研究方向或手段是否符合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这些还需要从城市研究历史性变化及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判断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构建符合未来城市发展需求的新研究框架。

2 未来城市发展人本化趋势

到目前为止,在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的影响下,人类社会一共经历了3个阶段: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虽然城市在技术创新引导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这三个阶段的城市研究都是从城市整体出发,更关注物质空间组织需求和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那么,未来的城市我们将进入什么社会时代呢?

2015年,AlexPentland 和汪小帆出版的《智慧社会:大数据与社会物理学》专著中,首次对智慧社会的特征进行了描述:(1)社会流动性,即知识和跨社会阶层想法的流动加快、要素在流动中连结成网并在流动中不断提升自生节点的价值;(2)创新与城市空间,诸如众创、创客、联合办公、Fablab等促进创新想法交流与共享的新型城市空间不断出现;(3)无差别的共享社会,即在社会网络形成与创新空间不断出现背景下的女性与男性之间、老人与儿童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实现共享与公平。

实际上,智慧社会是信息社会的高级形态,强调从居民生活需求角度出发,强调基于新网络、新数据环境来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创新,推进人本化的社会保障与民生改善、社会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最终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景。随着智慧社会的即将到来、全球发展战略的转型,人本化的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基本清晰,即未来城市应该是人类宜居的家园、拥有生态的产业链,且实行高效的社会治理。

3 数据与人本之间的关系

在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判断基础上,我们认为未来城市研究应该是由人本化社会发展所驱动、多源数据所支撑的综合性、应用性的研究。在发现城市人本问题的同时,充分评估时空间相互作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对城市个体及整体的影响,进而实现为居民、企业及政府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研究宗旨。

“人本驱动”的内涵包含3个层面的涵义:(1)“人”的对象并不仅仅指城市居民,还应包含企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因为后两者是以居民群体的形式对未来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人”既包含自然人也包含法人或组织。(2)“人本”即是指居民、企业及政府的需求,新城市主义强调所有人的城市,因此满足所有人的生活需求应该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3)“人本驱动”就是需要城市研究者通过科学的方法了解城市所有人的需求(例如,采集和分析包含居民需求信息的多源数据),不断解决城市问题,进而提升城市居民、企业及政府的满意度或幸福感。

在方法论层面,未来城市研究需要遵循物质空间与活动空间研究相结合,既关注物质空间社会经济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更需要从城市个体时空活动对城市物质空间的影响角度去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遵循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的结合,既需要了解城市个体或群体现象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还需要深入探究内在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遵循微观挖掘与宏观分析相结合,作从“个体行为”到“群体模式”再到“社会经济变化”全尺度、循环式综合研究。

在方法与技术层面,未来的城市研究首先需要制定既具有普适性又兼备城市特色的城市大数据行业应用标准体系;其次,探索多源数据的具体融合路径,包括同类大数据的文本、位置、图像、声音等不同结构数据之间、不同类型大数据之间、大数据与传统统计及问卷调查数据之间都需要有明确的融合技术方案;再者,充分挖掘城市研究领域现有方法或模型在多源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并积极引入计算机、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新的方法或技术,建立适合多源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未来城市研究方法体系。

4 人本驱动下的未来城市研究新框架

在数据与人本之间的关系分析基础上,本文从居民、企业及政府三个维度,建立了基于人本驱动和数据支撑的未来城市研究框架(图1)。融合利用多源大数据和各类传统小数据,(1)在居民维度,围绕建设未来城市宜居家园的目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设备采集居民活动、健康、社交与文化等时空大数据,在融合问卷调查、访谈、基础地理信息及统计资料等传统数据基础上,重点对未来城市居民生活进行多尺度、多时间段的综合研究,进而提出提升居民生活宜居性的空间解决方案或政策措施。包括未来城市居民生活圈研究、社会空间研究、居民生命周期研究。(2)在企业维度,围绕构建未来城市生态产业链的目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设备采集企业人才流动、居民活动与消费等时空大数据,在融合问卷调查、访谈、基础地理信息及统计资料等传统数据基础上,重点关注人才和消费者需求的时空变化对于未来城市企业发展、产业链组织的决定性作用,进而提出支撑未来城市产业生态发展的空间解决方案或政策措施。包括未来城市创新人才研究、企业生态链研究及企业营销研究。(3)在政府维度,围绕实现未来城市高效治理的目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设备采集城市设施运行、居民活动及社交等时空大数据,在融合问卷调查、访谈、基础地理信息及统计资料等传统数据基础上,重点从居民日常活动分析中发现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政府提供未来城市高效治理的具体措施或政策。包括未来城市数据共享和融合研究、社会服务研究、公众参与研究。同时,综合考虑时空间相互作用对城市个体的影响,注重为城市个体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信息平台或终端的开发。

图1 基于“人本驱动与数据支撑”的未来城市研究框架

5 研究展望

本文试图在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把握的基础上来理清“人本”与“数据”在未来城市研究中的关系,并构建了“人本驱动下的未来城市研究新框架”,以期待对信息化深度发展背景下的未来城市研究及实践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建议。但是本文提出的研究框架更多基于对现有范式的总结、问题的分析及未来趋势的演绎和归纳,对框架构建科学性的论证不足。一方面,在未来城市研究中需要进一步丰富相关理论支撑,验证现有城市理论的适应性、提出新的理论,例如对流空间理论的验证和完善。另一方面,结合未来新的发展环境和政策变化,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城市研究方法与技术,并通过增加实证案例来验证和丰富研究框架。特别需要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城市研究方法和技术的重要支撑作用,围绕多源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未来城市研究方法体系。这些都需要在后期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引用小贴士】:

秦萧,甄峰,魏宗财. 未来城市研究范式探讨——数据驱动亦或人本驱动[J]. 地理科学, 2019, 39(1):31-40. [Qin Xiao, Zhen Feng, Wei Zongcai. The Discussion of Urban Research in the Future: Data Driven or People-Oriented Driven.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9, 39(1): 31-40.] doi: 10.13249/j.cnki.sgs.2019.01.00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