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站在上帝视角,欣赏人类文明!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大英博物馆,大概非“浩瀚”莫属。

这里拥有藏品800多万件,覆盖全球各大洲的文明和200万年的人类历史,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曾经去过的小伙伴们说,在这里一个星期不停歇,也是根本看不完的。 而且在大多数博物馆中,你能找到的,主要是当地的历史与文化。而在大英博物馆——埃及的罗塞塔石碑、亚述的雕像、南美的复活节岛雕塑、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像、以及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伊斯兰艺术……都在这里汇集。

▲图源:pixabay

“在大英博物馆思考世界”,可不是一句空话。 所以大英博物馆出书也很有特色。比如咱们很熟悉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用100件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浓缩、易读、深刻。

▲14-16世纪墨西哥阿兹特克帝国,代表火神的领主面具,由珍贵的绿松石制成

当人类面对一系列无法解释和掌控的议题时,认为世界必然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秩序和力量,便涌现出了各种神灵和宗教。统治者也乐于宣扬自己代表神灵掌管人间。

今天我们推荐大英博物馆最新推出的一套艺术作品:《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大英博物馆动物简史》。它有很多非常显著的优点,值得去细细品读。
01
强大的品牌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规模最大,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大英博物馆的地位得益于其背后的大英帝国。
那么,有了这些艺术珍宝,大英博物馆还联合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出版社之一泰晤士&赫德逊(Thames & Hudson),来共同打造这两本书。泰晤士&赫德逊的宗旨是书既要有趣,又要有知识含量,强调书里的文字和图片能够彼此结合,让艺术成为“没有墙的博物馆”。
02
创新的横向类比结构
首先来看《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的目录:
可以看到,它不是像传统历史书那样按照时间顺序编排,而是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来展开!在每一章的同一主题下,汇集了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历史阶段的文物来进行讲述。
我们再来看《大英博物馆动物简史》的目录:
可以看到,它不是通常的哺乳、鱼类、鸟类这样的动物类别体例,而是按照动物的社会属性来划分,由弱到强,从野生,驯养,珍藏,一直到人类自己虚构创造,从自然动物到非自然动物,来展开的。它们也从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人与动物的关系。在每一章的同一主题下,跟《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一样,汇集了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历史阶段的文物来进行讲述。
正如“博物君”张辰亮所推荐的:“展示博物馆藏品的书很多,但是这套书用的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思路。他把大英博物馆里的海量藏品重新分类。同一个动物题材的文物分到一起,戴帽子的人分在一起,坐着的人分在一起。这样的话,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历史阶段的文物就以这种奇妙的形式展现出来。
乾隆皇帝的精美坐像旁边,就是刚果国王的朴素的雕像。古埃及的鱼形玻璃瓶儿下一页就是日本匠人雕刻的精美铁鲤鱼。文明之间的界限一被打破,就很容易发现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共性和传承。你不会以我们国家怎么样、他们国家怎么样来看待文明,而是站在上帝的视角,欣赏整个人类的文明。”
03
提升艺术修养与审美
本套书精选大英博物馆600余件馆藏品。艺术形式上,包含了绘画、雕刻、手工艺品,以及一些珍贵的出土文物;风格上,有自然主义作品,也有讽刺主义的现实题材;时间夸张上,囊括了从远古的冰河时期到今天。

▲自然主义作品:17 世纪早期日本,绘有花草、人物和动物等图案的箱子

《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选取了360件以人类面孔为主题的艺术品。全球70多亿人中,没有任何两个人长得完全一样。每张面孔都是一种身份的标志,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性格的主要载体。人类的一切经历都写在脸上。因此,人类的脸成为艺术史上最强大、最永恒的主题,也是最适合来表现人类的生活。

▲现实主义作品:1844年电雕版画,装扮成人的猴子

人类将动物拟人化。插画家把猴子描绘成优雅地拿着烟斗、穿着毛领大衣,一副绅士模样,意在讽刺现实,反映的是人类的虚荣和愚蠢。

《大英博物馆动物简史》选取了大英博物馆260件动物相关的艺术品。人类对动物有着复杂的感情,无论是作为经济商品、人类伙伴,还是文化符号,动物都已经深刻地融入到人类社会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各个时期关于动物的文物艺术品,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从侧面诠释了人类历史与文化。

▲极具张力的夸张表现手法与冷静的写实风格

这些艺术品运用多变的形状、丰富的色盘、不同的质地,以及点、线、面、体等造型手段,在二维平面或三维空间中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形象。在无形中潜移默化,提升艺术修养与审美。在今天,无论对产品的商业价值,还是个人的社交来说,审美都是重要的竞争力。

▲约13000年前的冰河时期,带钩端的猛犸象形投矛器

04
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
大英博物馆的最新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讲述人类社会,《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是从正面,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人与人的互动,来进行讲述;《大英博物馆动物简史》是从侧面,人类视角下的各类动物,即人与动物的互动,来进行讲述。它们综合起来,涵盖古今,使人类社会更加立体化、具象化,全景式描述了人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一部艺术化的人类社会百科全书。

▲约1850年的伊朗,铜匠

无论是远古的狩猎,驯化家畜,还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高度专注的手工劳工,经济活动都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必需。人类社会的存在需要一定的秩序,统治与战争不可避免,它们构成了人类的政治。人类的认知能力是逐渐发展的,越往前,自然与超自然的界限就越模糊,人类相信有尚不能理解的超自然力量,于是用虚构和想象,诞生了各种神兽、神话、宗教,人类还对一无所知的死亡,以及善恶等这些问题的思考,所形成的看法,它们一起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文化。

▲约1890年的北美,狩猎野牛

同时,经济、政治和文化又是相互交融的。比如狩猎,它从人类一开始的为生存而战的职业,逐渐演变为社会精英阶层的休闲娱乐活动,而成为一种文化。甚至在都铎王朝时期,追逐猎物是君王和贵族专属的活动,是权力的象征,如果平民狩猎,则会受到死刑处罚,它又具有了政治属性。
05
培养全球化的视野和格局
精选的600余件艺术品,源自世界各地,包括了德国、英国的欧洲,贝宁、尼日利亚的非洲,秘鲁、墨西哥的美洲,还有中国、印度、日本的亚洲。并且跨越了不同的时期,向我们展现了古埃及、罗马、希腊等灿烂文明。

▲约1000—1200年的智利复活节岛,摩艾石像

对同一主题,内容上的横向比较结构,有助于我们形成用全球化的视野、整体的眼光来看问题,也能体会人类共有的情感和价值。比如纪念先祖,1000年前智利人用摩艾石像;非洲尼日利亚卡拉巴里族有纪念祖先的木刻屏风;中国有清明祭祖的传统;墨西哥还有个专门的“亡灵节”,他们相信那些死去的亲人会回到人间来享受世间的欢乐;大洋洲的所罗门群岛,认为祖先去世后,还可以化为鲨鱼来保护后代在海上的安全。
06
综合知识运用,提升洞见
现实中的自然、历史和社会,三者从来都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学科来划分,相互隔离,往往使我们丧失了综合思考的能力,看待事务缺乏一个整体和全面的视角。《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和《大英博物馆动物简史》对同一主题,从多方面运用综合知识,用简洁的文字,去分析和解释。

▲约公元前1360—前1340的古埃及,鱼形瓶

比如说在古埃及的很多墓穴壁画中,发现一处细节,鱼是一种鱼——罗非鱼。文中给出了解释,古埃及人注意到,雌性罗非鱼为了保护后代,会将鱼卵含在口中孵化,有时甚至幼鱼也会受到这种庇护。古埃及人把罗非鱼这种能吐出活鱼的能力看作重生的象征。罗非鱼的这种能力是自然属性,而人类向往死后复生却是一种社会属性,但它们在历史中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07
理解人生,增强生命的韧性
大英博物馆的这些艺术品,表达的不只是艺术,更是300万年来人类生活的真相,生活总是要面对的一些挫折与忧伤。它们启发了我们的共情能力与同理心,提高抗压能力,增强生命的韧性。

▲公元前2500年的伊拉克,描绘战争和皇家宴会的乌尔军旗

5000年前人类社会的真实写照。在军旗的一面描绘的是战争的场景,有许多苏美尔人佩着刀剑,并发明了战车,战马下躺着死人,充满了战争的血腥。而军旗的另一面是宴会的和平场景,有乐师,有歌手。

人类社会从最初就是在血腥的战争与和平中交替前行,冲突与协作共存;美好的爱情令人向往,但它也会掺杂着欺骗和背叛,还有可能永失我爱。辛苦专注的工作才能让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人的世界充满掩饰与伪装,统治者更是用神话来包装自己;人们对来世一无所知,却也满怀期待;野生动物们成为家畜、役畜后,仍然面临着悲惨的命运;瘟疫与人类总是如影相随。

▲山景前的父与子,贝蒂娜· 阿德勒(1913—1993)

贝蒂娜·阿德勒以她的丈夫和儿子为原型创作的亚麻油毡版画。她刚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她用这种方式来回忆30 年前丈夫教儿子读书识字时温柔而鼓励的眼神。
08
启发创新和探索
人类持续的探索,对自身以前的生活有了不断的了解,对文化现象也有了解释。像从古至今最常出现的献祭主题之一是人对公牛的祭宰。尽管早在一万年前就被人类驯化,但公牛似乎被广泛视作典型的黑暗象征。回望人类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公牛代表着驯养和野生的分水岭,而人类也正是跨越了这道界线进化而来。宰杀公牛也象征着人类战胜野蛮。不过,在人类史上不缺少黑暗和愚昧的时刻。

▲2世纪的古罗马,密特拉屠牛像

密特拉神和公牛的故事源于波斯,在罗马帝国广为流传。在密特拉神杀死公牛的同时,刺出的鲜血使生命和光重生。

无论是对自然,还是对人类社会,所有的疑问的并没有打开,总是还有许多的未知等待着去探索。在已发现的文物中,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迷。像乌尔军旗,还有广为流传的绿松石双头蛇,目前对它们的用途,仍尚未可知。冰河时期的投矛器也会激发我们的好奇心,看看它到底是怎么使用的。这套书每件艺术品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可以顺着书中简洁的说明文字线索,再去挖掘探索。

▲5—6世纪的伊拉克,刻有衔尾蛇环绕狮子的印章

衔尾蛇的形象与现在的“贪吃蛇”游戏如出一辙。

(0)

相关推荐

  • 5本博物馆之书,把世界5大博物馆'搬'回家!

    书单狗特别喜欢逛博物馆, 因为没有一个地方像博物馆一样, 让我可以跨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搏,看见文明的足迹. 我的梦想之一,就是逛遍世界顶级博物馆, 虽然因为疫情和钱包的阻碍,还没能实现, 但机智如我 ...

  • 按图索骥游大英博物馆 | 陈童·早茶夜读第142夜

    第142夜 |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回到历史现场 文|陈童 本周主题 「图像」 本周主题书 <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陈童金句 对于普通人而言,行万里路比万卷书更有教育意义, ...

  • 《人类简史》——丛林法则下人类得以崛起的资本,是语言和文字

    论凶猛,我们比不上老虎:论力量,我们比不上大象:论灵活,我们比不上猿猴:论速度,我们比不上猎豹.这些生理特征的弱势在远古时代的祖先们身上就已存在,更何况如今衣食无忧的我们. 在极为残酷的丛林法则支配下 ...

  • 为什么《人类简史》说信任是人类的基石?这则视频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这几天一则TVC在网上刷屏,标题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支视频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视频描绘了我们生活随处可见的冷漠.猜忌.防范的场景,比如快递小哥剐蹭了汽车充满离去,大妈倒地路人促 ...

  • 糖类奴役人类简史

    这是仙人JUMP的第378篇原创 1 199年,袁术走上了绝路. 从手捧玉玺称帝,到兵败如山倒,只用了三年. 天灾,兵祸,难民,诸侯讨伐,走投无路,无数个致命的要素叠加在一起,伪帝袁术萎顿在床边,让手 ...

  • 【名著选读】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豆瓣评分 9.1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 ...

  • 人体艺术是否要加马赛克,为何人类不能被平等地“欣赏”

    很早以前,一部非常有名的艺术作品叫汤加丽艺术写真集.它发表以后,曾引起艺术界的广泛讨论.各家媒体争先恐后连载刊登,有些网站出于思想保守的考虑,在发布作品时,有选择地给一部分图片加上马赛克.照理来说,这 ...

  • 《人类简史》第一部分解读:认知革命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代表作品,全书主要分四大章节,三大线索,层次清楚,更容易让人理解.其中四大章节为:认知革命.农业革.人类的融合统一.科学革命:三 ...

  • 思维导图102本书→43《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思维导图102本书系列: 听遍人生必备经典,102本书的学习方法 0.开营:102本经典的正确打开方式 1.阅读测试:你真的会读书吗? 2.阅读方法:可快可慢的读书法 3.阅读工具:阅读中的辅助手段 ...

  • 《人类简史》第二部分解读:农业革命

    本文承接<人类简史>第一部分的解读:认知革命 自古以来,丰衣足食就是人民的一个基本的生活追求,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决定着人们是否可以吃饱饭 ...

  • 《人类简史》第四部分解读:科学革命

    本文承接<人类简史>第一部分的解读:认知革命:<人类简史>第二部分的解读:农业革命:<人类简史>第三部分的解读:人类的融合统一. 不知不觉,时间的脚步已经来到了近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