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高考题的释然与感谢——感慨高考命题人的思维跳跃
题记:前几天推送了一篇“一组令人费解的高考题”的文章——此文提出了我在解这组高考题中的困惑。文章推出后,得到了全国各个层次地理爱好者的关注,有在文后直接留言的,更多的是直接与我交流——其中包括普通的“地理新人”,也有闻名遐迩的“地理大伽”,在此一并谢过。“交流”过后,对于这组高考题由“费解”到“释然”,自我感觉是“豁然开朗”。回想整个过程,我不由感慨地理人坦诚、纯真和质朴,同时也为自己身为地理人而自豪!
爱生活,爱地理。为了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到整个过程,我把此高考题组的“费解”、“释然”与“感悟”一并奉上,欢迎大家继续探讨。
【真题再现】
(2015年江苏单科地理高考真题15-16)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湿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网络解析】
网络上的解析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下的解析:
此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具体涉及到地形、气候、水文要素对植被的影响,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1)小题甲地与青藏高原相比,二者纬度相差不大,不受洋流影响,应该是大气环流的影响——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热量相对丰富,带来丰沛的降水,水热条件好,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不易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故答案为D;
第(2)小题具体考查水文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审题关键是看准乙地东北地区北部,纬度较高,地表有季节性冻土,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继而影响地表植被——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排水不畅,涝渍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地下水顺地势向下流,不易出现涝渍现象,所以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故答案为C。
【答案】
(1)D (2)C
【费解之处】
按照上面解析的观点,东北地区的低地和平地森林少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低平的地方表水汇集,排水不畅,加上蒸发微弱,气温低,冻土广布,涝渍严重,沼泽发育,不适合林木生长,所以森林多生长在山区坡地。
费解之一:西伯利亚地区(特别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大面积的针叶林如何解读——按上面的观点西伯利亚的低地也应该林木较少,但实际上西西伯利亚平原大部分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所覆盖。
费解之二:海拔高处气温更低,也应该有冻土发育,为什么不影响林木生长。
敬请大家在文后留言,发表高见,谢谢~~~~
【释然之答】
针对费解之一:西伯利亚地区(特别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大面积的针叶林,也有大面积的沼泽,两者是相间分布的。正如网友“AAA《岱岳德国”所说:“强调的应该是相对高度而不是绝对高度,西西伯利亚平原整体地势地平,但绝不是绝对水平的,也有一定的相对起伏,即使这种相对起伏达到几米,也会使降水汇集,低洼处形成河流和沼泽,不生长森林,而稍高的地区较干爽,可以生长森林”。
针对费解之二:冻土并不是影响森林生长的限制因素。正如地理大伽相老所说“冻土在有一定坡度之处,由于能保持水分且不积水,就充分满足了林林生长的需要,所以有利于树木生长;在大兴安岭地区,凡是多年冻土发育的地段,森林植被生长茂密,这就说明了冻土与森林具有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共存关系”。也就是说在较高纬地区的高地,冻土不但不影响林木生长,反而促进;影响林木生长的是沼泽,正如网友“Winters 刘”——“山师地理教硕”所言:“沼泽地区草类茂盛,而针叶林等高大林木根系茂盛,沼泽通气差,根系易腐烂,不适宜高大林木生长,故而生长在地势较高的不易积水的地区,有利于根系和树木生长。”
【最终解读】
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冻土发育,排水不畅”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命题人的思维跳跃太大,其意思是因为“冻土发育,排水不畅”而导致河谷和平地存水较多,而不利于林木生长——冻土使表水不易下渗,地平排水不畅,纬度高不易蒸发——“入地无门,上天无路,水平又走不了”——导致积水过多土壤通气差,根系易腐烂,不适宜高大林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