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精明”的人成不了“大器”?

精明的人往往让人不放心

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
精明的人,算盘打得很细,眼里透着算计。
城府不及的人都躲得远远的,生怕算计到自己身上。
皇帝身边的谋士,为何很少有能善终的?
因为太聪明。皇帝放心不下。
杨修,三国时绝顶聪明的谋士。
建安24年,刘备进军定军山,曹操进退两难。
一天晚上,护军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正在喝鸡汤,就顺便说了句“鸡肋”。
杨修听了后,耍起小聪明,竟然不等上级命令,只管叫随从军士收拾行李准备撤退。
曹操知道后,杨修竟说魏王传下口令:“鸡肋”。这玩意儿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和我们的处境一样,进退两难。
曹操大怒:“匹夫怎敢造谣乱我军心!”
杨修被斩首。
机深祸亦深。
杨修之死正应了那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

精明的人活得很累

有一个故事:
炎炎夏日,农夫、木匠、商人一同进山,半山腰遇到一棵古树。

农夫说:“终于找到个乘凉的地儿了。”

木匠说:“这树是做棺材的好料子。”

商人说:“我看这树值一万钱。”

世界是什么样子,取决于看世界的方式。

太精明的人,把世界看成利益的角斗场。

他们每天只做两件事:算计别人,提防别人的算计。
处处提防,时时警惕。每天活得像只惊弓之鸟。

俗话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颍川郭嘉,曹操称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病逝时年仅三十八。

南阳诸葛亮,六出祁山,事必躬亲,享年五十四。

太精明的人,内耗过多,所以活得都很累。

精明的人成于“妙手”,也败于“妙手”

韩国棋手李昌镐,16岁夺得世界冠军,巅峰时期横扫中日韩三国棋手,被称为“石佛”。
但这样一个围棋高手,下棋时却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特点:很少有妙手
所谓的妙手,就是扭转败局,甚至一招致胜的下法。
一名记者曾问到他这个问题。

他憋了很久才说:“我从不追求妙手!”

为何?

妙手很美,但一击致胜之后,多会沾沾自喜,下一步难免踩空。

精明的人,往往喜欢用妙手。

偶尔灵感迸发,出奇招,用奇兵,也能四两拨千斤。但等到灵感尽了,便再也无计可施。

老一辈人说:过早地成名未必是好事。

因为过早成名的人少有积累,多数靠一时的奇招。就怕他继续倚仗那份聪明,忽略勤奋。

中国古人为何说“天道酬勤”,而不说“天道酬智”?

因为智慧总有用尽的那一天,而勤劳却能绵绵不绝。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的不是聪明,积的是勤奋。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涛涛不绝。靠的是厚积薄发的积累,不是点石成金的灵感。

倚仗聪明的人,倚仗勤奋的人,有什么区别?

倚仗聪明的人会走得快,倚仗勤奋的人会走得很慢。

等到聪明劲儿过了,聪明人的名气也就过了。但是那些靠勤奋的人,他们的名气才刚刚开始。

所以,

倚仗聪明的人,走得很快,但很近;

倚仗勤奋的人,走得很慢,但很远。

《菜根谭》说:“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道德经》说:“和光同尘。”

做人得把智慧藏在笨拙中,把光耀混在泥土里。

这才是立身处世的法宝。

精明的人未必真精明,愚笨的人未必真愚笨。

有些人看起来,呆头呆脑的,言语拙讷,但心里跟明镜似的,嘴上不说而已。

人情越算越薄。

精明的人在一步一步的算计中,失去的是别人真诚相待的心。

愚笨的人在默默的付出中,得到的是别人牢牢靠靠的信任。

精明的人喜欢玩套路,精明的人擅长弄机关。

但一回生,两回熟。

套路再深,终能看透。

机关再巧,也能破了。

但真诚永远破不了!

所以,最高级的“精明”就是真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