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 价格的性质
按:本文是讲解《经济解释》第三卷第一章的内容,略长,真爱请看完,不爱请忽略。
价格,前面我们说过了,永远是相对价格。价格是代价的一种表现形式,引入货币之后,价格成为最常见的交易表达。
前面也说过,阿尔钦的那句「价格决定什么比价格是怎样决定的重要。」但我们讲需求定律,讲消费者盈余,分析了价格是怎样决定的。在均衡的时候,不同需求者的边际用值相等,而这个相等的边际用值最终就等于市价。
但是,真实世界到底是不是均衡的?怎样才算是均衡?这是个问题。均衡本身是个概念,是经济学家参照物理学提出的概念,并不是一个事实,无从观察。
反复强调的,解释现象永远是在边际上,把局限条件加加减减,使得局限的变动在原则上可以观察到,然后推出可以验证的假说。
市价决定什么?学习到了今天,我们都很清楚了,市场价格是决定胜负的准则,价高者得,就这么简单。谁愿意真金白银表示我需要这个,这才是真爱,用出价表达自己的诉求,没有比这更真实的了,所以这也是一个约束竞争的准则。
以前微信推送的新闻,一个农民工兄弟在等工作的间隙,还拿出字帖来临摹,这就是真爱,真爱就是要行动。用钱出价表达真爱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这就是市场。
亚当·斯密说:「给我我需要的,你可以获得你需要的,这就是交易的本质。」我们汉语更加精练,四个字足以准确表达:欲取先予。
从最开始的以物换物,以物换物的比例就是价格,到了今天用货币来表示价格。所以价格准则是唯一不会导致租值消散的竞争准则,因为你和交易的对方都要有所付出。
还记得我们讲过的消费者盈余和生产者盈余吗?自由交易是双赢的,因为交易双方各自有各自的盈余赚取。一旦觉得自己亏了,那交易就不会达成,这是市场经济、自由交易最重要的一个逻辑起点。
当出现价格管制的时候,无论是像房价、房租等等不能涨价的管制,还是像最低工资这种不能降价的价格管制,但凡管制就违背了自由交易的基本原则,本质上是对产权规则和价格准则的破坏,所以一定会造成更坏的结果。
市场价格受到压制,那么就会出现其他的竞争机制来替代价格机制,比如权钱交易、走后门等等,最常见的是排队。但这些所有的都会出现租值消散,作为科学的经济解释,重要的也是很难的,是推断哪种价格机制全部或部分地替代价格准则。
前面我们也讲到过,私有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科斯也说过,「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其实是一回事,很简单,我的不是我的,你的不是你的,我们两个凭什么交换呢?没有稳定的产权,也就是没有稳定的预期,经济是一定会受到影响的。
市场的作用,实际上是节省了租值的消散。租值消散是一组交易费用,市场的形成和运作也有另一组交易费用。市场的出现在于尽量减少租值消散,简单理解,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比如排队。
实际上,只有人类做出惩罚抢劫,同时鼓励交易的选择,并达成共识,才能使人类生存下去,生活的更好。人类最适合的制度就是市场制度,历史上一切想废除市场的尝试无一例外地都遭到了失败。
市场的作用在斯密的笔下被刻画的惟妙惟肖,人们为了利己之目的,却做出了利他之行动,谁都没想着改进社会,实际上不知不觉中社会却因此而进步。这就好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指导着人们的合作,这个洞见今天看来好像很容易想象,但是第一个提出来的人,毫无疑问是伟大的大师。
市场的价格,毫无疑问,就是这只「无形之手」的表现形式,反复强调过,价格让人们说实话,表达真实的诉求。历史上,放弃市场,管制价格导致民不聊生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的计划经济失败也不过才三十多年的事情,但人们又容易忘记历史的教训。其实不是忘记历史的教训,而是很多人从未接触过正确的历史。
科斯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市场由市场价格引导资源使用,公司由经理人以他的命令指导资源使用。科斯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是问,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公司?
仔细想想,市场价格要发挥作用,其实是需要很多其他机制发挥作用的,比如产权的界定、量度的费用、信息费用、法律以及合约的费用等等。显然市场要发挥作用,当然也是要有代价的。
张五常教授在这里提到,他和科斯认为,「公司的有形之手与政府的有形之手在性质上是类同的,我们因而不反对政府的有形之手甚或计划经济。」
显然,这里我们是无法赞同这种说法的。因为逻辑上走的不够彻底,逻辑上走的彻底一点,公司的有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真的是性质一样吗?显然不是。最核心的一点,政府是有暴力支持,有强迫性质的;而公司却不具备这个特点。一个自由一个不自由,我们暂且不讨论好坏的问题,这在性质上显然是不可以等而论之的。
哈耶克那篇著名的《知识在社会的用途》,说知识是集中的,集中在一小撮研究者,但市场运作需要的知识却是分散的,市价的厘定与市场的运作需要市场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提供自己拥有的知识或者需求。政府不可能搜集到那么多分散的信息,因而计划经济不可能。
说到这里,比较奇怪,张五常的著作和文章没有提到过米塞斯。其实米塞斯在这个问题上,曾经彻底而系统的反驳过,大家可以找那本《社会主义》来看一看。
弗里德曼对哈耶克的思路补充了两点:
第一,人们有知识,只要他们通过市场进行买或者卖,市价就会受到影响,他们的知识就会传到市场上去;
第二,市场不需要人们认错,市场判断对了赚钱,判断错了亏钱,这本身就是奖惩。
第三卷主要讲的是受价与觅价,还有一种「造价」,就是卖家故意把价格造高,有时候会有效果。价格高一方面给顾客的印象是质量高,另一方面给顾客的印象是需求高,是哪一方面较为重要地促成价格高?很显然从逻辑上来判断,是需求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造势的手法,那就花样百出了,股市楼市,还有小集市上搭台卖货的小商小贩都懂得造势。造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需求。
提价造势增加需求,这个和价格增加,需求量减少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一卷的基本功了。我们重新复习一下,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需求变动是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而需求量的变动,则是曲线不动,沿着这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需求定律说的是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代价)上升,人们对这个物品的需求量会减小;或者设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造势造价引起的价格增加,需求反而增加,实际上是利用了人们对物品一些信息的无知,移动了整条需求曲线。
《优座票价为何偏低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出售者把价格定得偏低,给购买者施压,购买者可以先把好的座位占满,免得工作人员去维护秩序带来更多麻烦。这个例子的问题在今天的电影院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就不用过多解释,简单了解一下。
张五常教授批评「效率工资理论」比较有意思,我们来看一下。首先什么是「效用工资理论」,这个理论是说要想驴子跑得快,就要前面挂个胡萝卜,后面拿着个小皮鞭。雇佣员工也是一样的,要把工资提高到比能够雇佣他的那个价格还要高一点,这是萝卜;另一方面,因为市场上有其他求职者,较高的工资会吸引其他求职者虎视眈眈,这对于雇佣者来说,就是那个带来压力的小皮鞭了。
效率工资理论被用来解释失业现象,因为雇主要保持萝卜和小皮鞭,工资向下调整有难度,因为一旦拿开了萝卜和皮鞭,员工就会散漫起来,生产力因而下降。
第一,解释失业的问题,重点不在于萝卜、皮鞭或者小棍,而在于按月发工资,这种时间工资仅仅是一个委托量的价格,时间本身不值钱,值钱的是时间上的产出。解释失业,是有关「委托」量的问题,而不是效率工资本身的问题。
第二,任何工资都是萝卜,市场竞争之下,任何时候竞争本身无时无刻不存在,也就是「我手里拿着小皮鞭」,从来都有。逻辑上提出萝卜和棍子,没有必要。只是形象化的描述,可能更容易让人记住。
第三,效率工资理论,在逻辑上无法区分哪部分价格是高于市场能够雇佣他的那部分之价。花钱雇人是一个整体价格,你说你比市场价格高一点,高了多少呢?怎么来判断,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价格不同,怎么来区分?逻辑上没有区别。
第四,效率工资理论说经济不景,工资不好下调,所以失业增加。这个问题其实是跟工资的合约结构有关系。
第五,其实是第四条的延续,也就是说,件工合约或者是底薪加提成的模式,实际上是证伪了效率工资理论的。
最后来说一说泡沫的问题,泡沫这个问题经常会见诸媒体。互联网泡沫、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你很快就会见到比特币泡沫的报道,那么到底什么是泡沫?到底有没有泡沫?
历史上经常被提及的泡沫,荷兰的郁金香泡沫,牛顿因为股市泡沫投资失败而写下那句著名的,「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计算人性的贪婪。」
很多书都会说郁金香泡沫引发了荷兰的经济危机,但这实际上纯属以讹传讹。郁金香球茎价格大升大降是真有其事,但经济危机并没有因此而发生。
历史上18世纪欧洲还出现过「风信子」热,中国1985年还爆发了一场「君子兰热」,1981、1982年,君子兰的价格是一株100块人民币,但到了1985年年初,这个价格到了20万。1985年的20万,一棵君子兰,想想有多疯狂,但到了1985年夏天的时候,这个价格最终稳定了,但价格跌幅达到99%。想想有多疯狂,会有多少接盘侠惨遭破产?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当没有人为干预鼓动你去买的时候,大部分人会有自己的风险判断,不会去投机取巧赚这个钱的。所以,没有借贷膨胀而出现的泡沫,永远是经济体的一个局部,就是再大的泡沫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因为房地产泡沫破裂。但之所以造成全球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美国政府从中鼓励人们投机购房,在美国政府机构的信用背书下,很多原来不具备购房贷款资格的人也获得了贷款。
击鼓传花的游戏最终结束的时候,房价稍微一下跌,穷人就负担不起了,还不上银行贷款,造成危机发生。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破产清算。
所以,交易自由,逻辑上价格涨涨跌跌,会有人因此大赚,也有人因此赔本,这都是正常的市场运行机制。即使有泡沫,也是暂时的和小范围的,因为泡沫破产,是市场的惩罚,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现象。
只有像美国政府这样大规模的干扰市场运作,才会导致大规模的非市场行为和现象,由此造成的结果反而更严重。但这点本质上的不同,又常常被表面现象所掩盖,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或者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由此建议加强政府监管。这实际上真是南辕北辙,完全走错了方向。
所以说,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真相,没有了逻辑的指导,很多历史书都是在讲历史故事,而不是历史分析。
上一章:制度的费用(下)
苹果特权打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