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水平到底如何?易中天、金庸分别这样评价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从小喜爱文学并对文字很敏锐,于1963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学习,然后留在母校任教。余秋雨有一颗不随波逐流的心,他向来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在大家忙着走向农村、社会的时候余秋雨选择走向图书馆,拿出和钱钟书先生那十年默默专研的精神来撰写戏剧学、戏剧史等。

后来出版了《世界戏剧学》、《中国戏剧史》等权威性著作,致使他成为上戏最年轻的教授,全国高校中最年轻的校长。就在前途一片光明之际,余秋雨辞去了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职务,带着恋人资助的经费,踏上游历山川之路,边走边创作,于1992年出版了《文化苦旅》一书。《文化苦旅》一时间风靡全国,一年内连出5版都卖到断版,接着余秋雨又写了《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历史文化大散文”,让他更加声名远播,并在国内掀起了文化大散文的热潮。尤其是《文化苦旅》一书的阅读量一直居高不下,出版了1000万册以上。

余秋雨可谓是开了历史文化大散文这一文体的先河,他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竟然选择辞职,并在大家都竭力模仿西方现代派作品之时,余秋雨选择对中华文明进行深刻思考,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这依赖于他拥有卓越的才华和常人没有的勇气,单凭勇气这点就足以让他脱颖而出。那对于他,别人是怎么评价的呢?

因在百家讲坛讲“品三国”而为人熟知的易中天先生对余秋雨是有些瞧不起的,经常逮着机会会奚落一顿,并且还称赞别人说他写的历史大散文从气度到见识都比余秋雨好,不过这也从旁佐证了余秋雨先生在散文领域的独特地位了。易中天先生还曾在另一个场合评价余秋雨是天下第一傻,也是真够犀利了。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评价别人这点,总是带着自己的立场和主观意识的,特别是文学作品,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有的人认为写得非常好,有的人却认为写得很烂。

还有一位文学大拿对余秋雨先生也作出了评价,金庸素来很少评价别人的作品及某个人物,但他却对余秋雨作出了评价。一次在北京出席文化活动时,有人对金庸先生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金庸先生打趣道:我不会,但身为浙江人的鲁迅和余秋雨会。从这里可以看到金庸对于余秋雨的评价是很高的,将他和鲁迅先生等量齐观。

再说为什么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或者说“历史文化大散文”系列散文会如此受欢迎?首先因为余秋雨开了“历史文化大散文”的先河,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再者,余秋雨先生用优美的语言讲述着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些文字不止优美还富有智慧和哲理,给人以启迪,并且还增加了民族自信心,这种给人以美好感受的书籍怎能不受到欢迎呢?如今这本《文化之旅》依然还在我的书桌之上,闲来之时读一读,又是一场春风满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