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未来:能量密度优先还是成本和安全优先?

锂电池(图片来自网络)

韩国的LG能源解决方案、SK 创新和三星SDI等三家主要的电池制造企业,它们把各自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赌注”,不约而同地放在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上。所谓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指:电池的平均单位体积或质量所释放出的电能。“充电一次行驶600公里”。这几乎是当前以锂电池提供动力的电动汽车的巡航里程的极限,也是韩国电池制造商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目标。而以宁德时代为首的中国的电池制造企业,则开始采取全力以赴降低电池成本的战略,他们宁可暂时牺牲电池的部分能量密度也在所不惜。

锂电池组(图片来自网络)

韩国的电池制造企业生产的电池,无一例外的都是“锂电池”。从原理上说,就是通过锂离子游离于电池的正负极,实现电池的充放电。他们所使用的正极材料主要由镍、钴、铝(NCA)或者是镍、钴、锰(NCM)构成,也就是所谓的“三元锂电池”。而LG能源解决方案还在研发镍、钴、锰、铝(NCMA)的“四元锂电池”。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图片来自网络)

要想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就必须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韩国人笃定地认为,起核心作用的材料就是镍。所以,韩国的三家电池企业争先恐后地研发“高镍电池”,把电池的正极材料里的镍含量不断拉高。他们的盘算是,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电池的能源密度,还可以降低价格昂贵的钴的比重,中和中国企业的低价攻势,可谓“一石两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