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爱爱医首发。
最近治疗一例老年患者,因患支气管炎给予西药消炎抗病毒、化痰止咳药输液五天不见一点好转,甚至有加重趋势,而结果却是一副汤药小青龙汤加减治愈,真是输液五天不敌一剂中药。不得不感叹中医药的神奇,其治疗经过值得回味,相信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人士看了经过会对中医有个新的认识。下面我把治疗经过简单的叙述一遍,说的不对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2009-12-04,上午。患者女性,62岁,发热畏寒、咳嗽、来诊,自述于一周前因感冒发热在某诊所输液两天,输液后发热退,但是有轻度咳嗽、流涕一直未痊愈,于昨天下午因为打牌受寒,一时感到浑身不适,晚上就发热畏寒,四肢酸痛无力。于是早晨吃过早餐就来治疗。来时是坐车,下车走路步行不稳,趔趄的样子,一幅病重貌。测体温38度,觉头痛、胸闷咳嗽,咯痰,胸闷以右侧为甚。另外患者虽然发热,但是感觉从四肢从躯干部到指(趾)头都发凉,而且感觉胸部自胃至咽喉感觉发凉。听诊右中上肺呼吸音粗糙,本来叫患者去医院化验摄片检查,但是患者要求先治疗,于是暂时诊断为上感、支气管感染。给予输液治疗,处方如下:
(1)0.9%NS250ml + 头孢呋辛3.0;
(2)5%GS250ml + 炎琥宁 200 mg+ 利巴韦林 0.5;
(3)氨溴索 100ml(0.3)。
以上输液各一组。
2009-12-05,患者复诊,发热减退,但是咳嗽依旧,胸闷明显,四肢发凉和胸部发凉的感觉一点都没有改善,精神比昨日稍好。继续给予昨日输液各一组。
2009-12-06,复诊,不发热,,言昨天下午感觉不错,但是到凌晨2、3点的时候又开始感觉不适,而且现在胸闷气喘加重,胸闷以右肺中上部明显,甚至要半坐位才舒适些,发凉的感觉没减退,咯稀白痰为主,早晨有一点粘痰。肢体不肿,还是考虑支气管感染,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同昨天,但是因为感觉胸闷气喘,于是将氨溴索换为氨茶碱0.25加入250ml糖水中静点。
2009-12-07,复诊,症状与昨天雷同,同样感觉是凌晨加重,不发热。发凉的感觉依旧没有丝毫改善。而且上唇至鼻下出现疱疹痒痛。气喘有所减轻,输液按前天处方。
2009-12-08,今日复诊,患者感觉没有改善,输液同昨。与患者交谈中,发现患者一直吐稀白痰。患者还是感觉右胸闷,言卧位则气喘。尤其是四肢发凉和胸部发凉感觉一直未消失,自叙就像一股凉气从体内一直到手指头。自发病以来一直未出汗。患者要求服用中药,我也换了个思维,虽然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感染应该没问题,但是既然治疗效果不佳为什么就不用中药呢。再看患者舌淡苔白腻,双脉濡缓,大便不结,小便清,口不渴。胸闷喘气等症状与“支饮”何其相似,《金匮》里论述痰饮咳嗽篇里有条文“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治”。《伤寒》亦有条文“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治”。患者年龄较大,微胖体质,阳气素虚,体内素有停饮,复又感受外寒,发为支饮,故出现如上症状。因此以小青龙汤外散风寒、内化停饮,因胸闷气喘明显,再加苏子、厚朴降气除湿,当归活血行气,以二陈汤加强燥湿化痰之力,因为患者鼻唇部出现疱疹,酌加黄芩清表热,组方如下:
麻黄9、桂枝12、白芍12、干姜6、细辛6 、五味子6、苏子9、姜厚朴15、当归12、法夏12、茯苓12、化橘红12 甘草9、炒枳壳12、黄芩12
一剂,之所以只开一剂,是因为毕竟伤寒病情变化迅速。不像内伤病相对稳定,所以一次开一剂,嘱患者明天服完药剂即来复诊。
2009-12-09,患者中午来复诊,言昨晚服药过后体内立即就像一团火一样发热,患者明显感觉热气从体内向四肢指(趾)端冲动,四肢发凉感觉明显减轻,胸闷、胸部发凉减轻,但是当晚并未出汗,今晨服第二次,感觉一样热气向肢端冲动,并且这次还向头部冲动,两侧耳部感觉发热明显,有疼痛感,鼻唇部疱疹反而消退。轻微出汗。其它症状基本消失,略感胸闷,患者感觉比较轻松。为巩固疗效并且解除耳部热痛感觉,给予小柴胡颗粒和橘红颗粒各两天量服用,嘱患者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
今日患者来告知,服完药后其证若失,恢复正常。至此患者病情基本痊愈。纵观患者发病及治疗过程,西医诊断和用药应该说还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用药效果却不佳呢?连输五天液却抵不上一剂中药,那是因为西医和中医治疗的对象不同,西医只是针对所谓的病毒细菌,却忽视了人体;而中医不但注重病邪,同时最重视的还是人体的阴阳虚实,可以说是标本兼治,因此仅仅一剂中药就取得了不菲的疗效。同时此病案也有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因为今年流感厉害,所以一开始也就习惯性的输液治疗,如果一开始就以中医药来参与,应该说可以尽早的减轻患者的痛苦,中医并不是只在慢性病中占优势,对于外感急性病只要辨证准确实际上比西医效果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