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志》探究(一)最早《德州志》之谜
水畔杉 供稿 潘晓泉 整理
编者按:德州历史悠悠四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事件,如流星划过长空,转瞬即逝,却在后人的脑海里烙下深刻的印记。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记录这些史实的史料几经更迭,有些故事已经失去它本来的面貌,被错读、漏读,甚至以讹传讹,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本版特开设“德州历史文化之谜”栏目,以期众历史文化研究者百家争鸣,对那些在德州成历史之谜的,或者未成谜而闻所未闻的,以及关系到德州历史文化重要方面的说法进行补充或更正,还德州一个真实的历史。
国有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人尽皆知,但是我们的德州古有旧志十种,世存至今,知道的人似乎不多。惟其如此,很多人渴望去了解,并通过这些旧志的纪实去追溯德州四五千年的历史。这些旧志是德州深厚历史文化的结晶和反映,是德州璀璨的历史瑰宝。但究竟哪部《德州志》才是德州最早的州志?这是德州四百多年的历史之谜。
近代观点:明万历《德州志》为最早
1934年编印的《德县志》,是德州最后的一部旧志,也是内容最丰富的德州旧志。书中介绍,《德州志》修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但这本被普遍认为最早的州志,已经在乾隆末年失传,《德县志》是根据清朝康熙年间的《德州志》中的说法得来的。
清朝康熙年间的《德州志》颇为难得,这部书的奠基者是清朝一位著名的诗文家——程先贞。程先贞是德州本地人,明代工部尚书程绍的孙子,因程绍收荫而得官,曾官至工部员外郎,从五品司级高官。他善诗歌古文辞,有“旷世才名”。他终生钟情于德州历史文化,致力于搜集积累各种资料,26年如一日搜集不辍,撰写《德州志略》,这部书也成为清康熙《德州志》编制的蓝本。程先贞又曾是官修州志的主笔,为州志呕心沥血,可谓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德州的州志事业。
程先贞关于明万历《德州志》为最早的说法,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考究,加之当时只有明万历《德州志》相传,所以,清康熙州志关于最早州志之说成为了德州三百多年以来一度的主流观点。
乾隆州志:明景泰《洪志》为最早
清代康乾盛世,德州人文达到历史极盛。此时的德州,经济繁荣发达,读书之气蔚然成风,举人进士如雨后春笋般,数量远远超出其他州县。当时士子大抵衡品行先称忠孝,论文章必穷经史,于是争相著书立说。在《四库全书》中,仅关于德州的就有十余部,而私撰州志稿也为文人士子所热衷。这时德州的田雯、宋弼、葛枝挺、许朝、吴楚椿等文人士子都私撰了德州志略,记载现实,追记史实,大有百家争鸣之势,这也为官修《德州志》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料。但同时,在关于历史的讨论上也不免出现了各立学说的情况,让州志编制者颇为挠头,因此在德州志坛的繁荣之际,官修志书却一再难产,一直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官修《德州志》才得以问世。
乾隆《德州志》有私撰志稿的资料可供采录,内容也颇为洋洋大观,但在有些历史的争议问题上,由于文人士子各自的学说多标新立异,乾隆《德州志》中有的说法并经不起推敲。其中在关于最早《德州志》的问题上,乾隆《德州志》中就提出:明万历《德州志》的蓝本是《德州草略》,《德州草略》是景泰五年(1454年)由知州洪钊始编而成。但后世德州学术界主流却不敢轻信其说,因为在乾隆《德州志》中,关于此事提出了两次,一次称是有人传说,态度不确定;另一次却言之凿凿,还称洪钊所编志略为《洪志》。同一部书中的同一件事,前后说法态度不一,表明编者心无定见。
乾隆《德州志》的这种观点,只被光绪年间仓促编制的《德州乡土志》所认可。但尽管普遍认为这种说法是基于传说而来,但既然有传说,就代表未必是空穴来风,很可能有比明万历州志更早的《德州志》,只不过未见其书,不明其情,这仍然引人遐想,激人探求。
最终谜底:明嘉靖《德州志》实为最早
关于哪部志书孰为最早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犹如谜底一般困惑了德州几百年,难得破解。值得庆幸的是,中华文化种子延绵不绝,在浙江宁波天一阁,这座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中,收藏有一部书——明嘉靖《德州志》,天一阁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旧志时将此书翻出,这部书也为德州志书最早问题的答案暂时画上了句号。
明嘉靖《德州志》成书于嘉靖七年(1528年),比明万历《德州志》早了52年。书中的跋语中提到,此书为知州何洪主修、州学儒学教谕郑瀛纂修。知州何洪为山西代州人,以举人官至德州知州。那时,河北霸州刘六刘七农民起义刚刚被镇压,因德州曾被起义军攻打,他上任后不久便组织军民修筑德州,以备不虞。上任后的第二年,他便着手创修《德州志》,与郑瀛共商纲目,由郑瀛执笔编篡,对德州的历史作了追溯,记载了德州诸方面的史实,为德州的历史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惜的是,只不过百年,这部开山之作便已失传,销声匿迹,许多史实记载也成了后世数百年之谜。
这部书是如何流传到天一阁,我们不得而知。但被我们熟知的是,天一阁的创始人——嘉靖年间进士范钦,官至兵部右侍郎之后,有财力更有超人的见识和胆魄,他以财富和心血,建书阁收天下之书,盛时藏书达七万多卷。范钦视这些藏书为国家文化之宝,一生善守,嘱家人世代相传,宁可不要财不惜命,也要保存好这些天下之书。范钦的后人也以一代代人的心血,遭受了无数困厄和灾难,世代坚守五百年,使国宝传承至今。也正是范钦和后代的这种精神,德州才有幸重现湮失四百多年的开山巨志,这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如今,这部《德州志》已极为稀珍,天一阁所藏几是世间唯存一部。找到了最早的《德州志》,也就找到了关于德州历史记载的源头。在这部书中,比如德州十景、董子书院的初设、最早的广川楼等,这些关乎德州历史文化,曾经入谜般存在的重大问题,如今都已焕然冰释。关于康乾之际德州学界关于州城之建、董子亭等大讨论,也可在这部书中找到明确的答案。此外,书中还有关于董子祠、董子书院的若干记文、颂诗,都在几百年之后重现于世。还有关于苏禄东王碑文、谕祭文的原版等,与后世旧志的记载也有所微别,这部书也具备了正本清源的参考意义,极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