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音(第二辑)
童音(第二辑)
人是天地的庄稼,不是谁想拔就能拔的。偶然从师兄的微信签名里看到这句话,我感到非常受用。作为一个教育与文字工作者,由这一句开始,我思考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成长的规律,然而人成长的规律是什么呢,或许这是一个很难探索清楚的问题,或许探索的结果会让我们感到沮丧。但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的成长是个性化,不是模式化的。在与孩子们接触的时候,我感觉他们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但这一点他们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此外,我还从这句话里看到的力量,作为天地庄稼的人自然有着天地的生命力,遵循天道而行,自然会收获丰饶的人生。这一辑的《童音》是两篇《餐桌上的爱》,以供品鉴、批评。
餐桌上的爱
李文涛
爷爷跟我们一起住,我,爸爸,妈妈,我们三个人都对爷爷好,但是,爸爸对爷爷最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时,家里必然要来亲戚,这就少不了丰盛的午餐。这不,今天姑姑他们来我们家,妈妈忙前忙后,准备了一桌令爷爷满意的饭菜。
吃饭时,我挨着爸爸,爸爸挨着爷爷。
爸爸和爷爷都生活在农村,一年下来,风里雨里,皮肤变的黑黝黝的,但他们粗犷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的心,他们都很爱我。
大家一边吃,一边说着笑着,非常温馨。突然,我发现爸爸在剥一只油焖大虾,那虾又大又亮,外面的虾壳红艳艳的,金黄色的油汁儿从虾尾流出来,想必这大虾在油锅里翻滚的画面一定惊人。看着,我咽了口唾沫,心想:爸爸太棒了,这么忙还给我剥虾。可是,最终“事与愿违”,眼看着那大而红的虾跑到爷爷碗里去了。唉,看来,爸爸一开始是想给爷爷剥的。这时,爸爸又拿了一只,虽然不比上只大,但也算的上精品。
我想这次爸爸肯定是给我剥的,于是,我看的更仔细了。爸爸开始剥虾了,他先把虾头弄掉,然后小心翼翼地从腿部往上剥壳,剥的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再去掉爪,好了,爸爸剥完了,肯定该给我吃了。可是爸爸还是用手捏住虾尾向爷爷那边伸去,嘴里还说着:“爸,您老吃虾。”
我实在忍不住了,低下头小声对爸爸嘀咕:“爸,你怎么给爷爷剥虾不给我剥虾?”爸爸简答的回复一句:“因为他是我爸呀。”
多么平凡的话,但却触动了我的心,勾起我许多的回忆,确实,爸爸对爷爷最好。记得上次爷爷的胃病犯了,上吐下泻,弄得房子里满是怪味儿,妈妈味浅,闻到这股味儿就不由得干呕,我也跟着抱怨几句。可爸爸对妈妈和我说:“等你们老了,看谁照顾你们。”之后,爸爸担起了照顾爷爷的重任,为爷爷洗衣服,换衣服,还有为爷爷洗脸,做各种可口的饭菜,甚至还在床边一勺一勺地喂爷爷喝粥。
想到这,我不禁鼻子一酸,原来爸爸对爷爷的情感那么深,我又看看他们粗犷的外表,似乎我明白了很多,一下子长大了。
这时,我也剥起一个又大又红的虾,这只是我给爸爸剥的。我把虾放在爸爸碗里,同时也说了句:“爸,您吃虾。”
备注:作者系衡水中学实验学校十九班学生。
【江一点评】
“餐桌上的爱”这个题目是我有意给自己指导的学生出的,当时我为他们讲了一些生活与文学的理念,并用比如“灯”、“月”、“松”、“柳”这样的小题目让他们进行百字以内的训练,目的就是让学生去细致的观察生活与自然,然后用文字的形式去表现。之后,我才给他们“餐桌上的爱”这个题目让他们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文涛这一篇是我较为满意的,这篇文章最突出的有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我与爸爸,爸爸与爷爷,同样是父子,却形成一种别样的对比,因为这是以孩子的视角来看的,或许对于成人来说,剥虾这件事情很普通,但在孩子眼中,却是一件重要且有趣的事情,他很在乎。而且,妈妈这一角色,也在突出爸爸对爷爷的深情。可喜的是这一家人是如此的和谐,那么的幸福,就像是莫怀戚在《散步》里写到的那个家庭。此外,文章在细节和照应这方面做的功夫很足,值得称道,比如爸爸的两次剥虾,都给予了细致的描写,突出了孩子特别想吃爸爸剥的虾的心理,爸爸和爷爷粗犷外表下细腻情感的照应。这些,都值得品味。
餐桌上的爱
苏家稷
难得一次的放假,回到家里,疲惫的我躺在床上,一觉醒来,已经是傍晚了。起床后,我看见窗外的暮色渐渐退去,换上了夜色。
世上的妈妈都在准备晚餐,我的妈妈也是。她让我和妹妹在餐厅等着,说晚饭马上就好。 我坐在餐桌前,端起水杯,喝了口水,看着眼前可爱的妹妹,我不由得想起了上次放假回家,晚上发生在餐桌上的事情。
那天,我们一家四口在吃饭,妹妹突然夹了一块肉放在了我碗里。顿时,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她才五岁,妹妹看着我的眼睛说:“哥哥吃肉,吃肉才能长身体。”感到十分羞涩,我说:“谢谢,哥哥不想吃,还是你吃吧。”可是妹妹不愿意让我把肉给她,最后被迫无奈,我只好把肉吃了。
妹妹看到我吃了,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羞涩的情绪也被妹妹温暖的笑融化了,我感到非常欣慰,妹妹长大了,懂得照顾人了。
我们一家人在明月高悬的夜晚吃饭,看着窗外的月色,我感到十分幸福,而妹妹则给了我超越幸福的感觉。妹妹很快就吃饱了,但她没有去玩,而是继续给我夹菜,我对妹妹说:“不用了,谢谢你,哥哥自己夹菜就行。”可是妹妹却执意不让我夹,她说:“不行,你上学走了,我就不能给你夹菜了。”我见她是认真的,我只好放弃了挣扎。
面对妹妹对我的爱,我很感动,在被窝里,我竟然偷偷的哭了,妹妹真的长大了。我偷偷哭了很长时间,只是因为妹妹这一小小的举动触碰到了我的哭点。
而且,等我吃饱了饭,妹妹竟给我擦嘴。当时,我就想哭,但我忍住了,我不想让妹妹和爸爸妈妈看到,我要在妹妹面前表现的很坚强。
突然,有人碰了我一下,我从回忆中回到了现实。是妹妹,“哥哥,妈妈要你去端饭。”她说。
我们一家人又在一起吃晚饭了,这次,妹妹又在为我夹菜。今晚,窗外没有了月色,但我依然感到非常幸福。
备注:作者系衡水中学实验学校二十班学生。
【江一点评】
家稷这篇文章的整体构思是极为惊人的,因为我没有想到他居然把这种程式化的构思方法运用的这么巧妙,如同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极为狭窄的胡同里,而且是急速行驶,但最终顺利通过,看到这篇文章开头的写法,我的心就像看快车通过狭道时那么悬着。但当看到一半时,我就发现了亮点,等看到最后一句时,我就笑了,没想到在胡同口居然又一次华丽的转身。文章写的时间很短,空间也很小,就是一张餐桌,一个回忆的片段。这是总体的构架,但也只有这样的构建才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在回忆里,作者可以任意的选择镜头,妹妹为我夹菜,妹妹给我说话,我在被窝里哭,这些镜头都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但这只是回忆的内容,而现实中,我和妹妹在餐桌前坐着等待吃饭呢。妹妹将我从回忆中喊出,也是要重温回忆的内容,一家人在一起吃晚饭,而且妹妹还是为我夹菜。这种结构无形中让文章的层次加深了很多,而且能用有限的文字包含尽量多的内容。最后,这篇文章的人文性很强,妹妹作为主人公,她的形象极为突出,现实中似乎可以被忽略的兄妹情,在这里被作者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让读者深思,使读者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