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文(第三十四辑)——胡子
榷文(第三十四辑)——胡子
今天《榷文》里的这篇文章很独特,题目很独特,胡子,多么吸引人。内容很独特,一个女儿写自己的父亲,而作者却不是一个乐观、快乐类型的女孩儿,而是含蓄、内敛型的。因此,这文章的性格便不是欢乐、幽默的了,而是带有一些痛感兼美感的。然而,读完文章,最终我们获得是一些温暖和欣慰。感谢运茹,她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文章品性,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在这样的文章和生活中,我们得以看到很多我们曾经或者即将忽略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对于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胡子
文/王运茹
高高的个子,小小的眼睛,马面似的长脸,深深的抬头纹,扎眼的胡子,便是我印象中的他。尤其是他的胡子,应该算的上密吧,整齐地在嘴唇上方,他很珍惜这胡子,这胡子似乎也有了灵性,能够随着他或喜或忧。
夜已经静了,窗外的知了仍时不时、远远近近的叫着,在这静谧的夜里略有些突兀。我还在灯下,奋笔疾书。夜渐渐深了,知了或许已经睡去。看看表,抬头已经十一点多了。
“爸,你先去睡吧。”我说道。 他没有回应,我看向他,他睡着了。倚在沙发上,或许是倚着的姿势不太舒服,亦或许是白天干活太累了,他微微皱着眉,灯光下,昔日里那如墨一般的胡子,不知何时,掺进了几根扎眼的白色。我将他轻轻摇醒,让他先回屋睡觉。
“噢,我怎么睡着了,作业写完了吗?妮儿。”他坐直身子,略显迷糊地说道。
“哎!”我叹了口气,又接着坐到桌前,望着那剩余的作业,没有再说什么。他站起来,径直走到里屋。我以为他去睡觉了。“嘎吱”,一道开门声响起,他搬着凳子走出来,给我披上一件衣服,然后坐到我桌旁,
“我不冷。”说着,我便将衣服扯了下来。
“夜里凉,受风容易感冒,披上吧。”
重新给我披上衣服,他抽出一本书,继续坐在我旁边,读了起来。就这样,在窗外时缓时急的晚风中,在秒针转动的滴嗒声中,在笔尖写字的沙沙声中,他陪伴了我整个初三的夜晚。
那个周末,正值春日,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太阳公公悠闲地躺在天蓝色的吊床上,看着调皮的白云在蓝空中嬉戏。我像往常一样 ,打算出门去找同学玩,刚走到门口,便听到他在喊我。
“怎么了?”我走过去。
他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正盯着一道数学题,眉头紧锁,弟弟坐在他旁边,把玩着手里的橡皮。
“你过来看看这道题怎么做,你弟弟不会,我也不太懂。”说着,他像受委屈的孩子一般。
“这么简单的题。”拿过卷子,漫不经心地看了两眼,我说道。便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下算式,“呐,就这么做。你自己看看吧,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我拿起包,匆匆向门口走去。
“你要干嘛去?”他有些急了,从胡子上也看得出来,它看起来不淡定了,那几根扎眼的白色更扎眼了。
“出去玩啊,拜拜。”我依然说的轻描淡写。
“等一下。”说着,他站起来了。
“干嘛?”我不耐烦地回道。
“把题讲完再走!”他说的很着急,似乎还有些委屈在其中。
“我同学还在等我,你自己琢磨吧!”我没有回头,径直走向门口。
“站住!”他大声说。我转过身看向他,很明显,他被我气地不轻,身子直发抖,胡子也跟着一颤一颤的。
“你总是想着自己自己出去玩,你自己高兴,你替别人想过吗!你弟弟有题不会做,你不能给他讲一下吗!你妈每天上班很累了,回家还要做饭、做家务,你就不能帮她擦擦桌子,扫扫地吗?我们这是一个家,一个集体,不能只顾自己开心快乐,不能只是索取,也要回报啊!”他一口气说这么多,我真没想到。
我没有回应他,默默地走到弟弟旁边,拿起卷子······
父爱,如暖春,香气袭人,沁心脾;如盛夏,片片阴凉,遮骄阳;如清秋,果实累累,充腹饥。
他很珍惜他的胡子,他的胡子似乎也有了灵性,能够随着他或喜或忧。但他总是把忧留给自己,把喜给我们。
【江一点评】
看到题目《胡子》,我感到一股新鲜的清风抚来。反复读了运茹的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废名的《竹林的故事》,也想到了沈从文的《边城》,文字如潺潺的溪水,涓涓流淌,不急不躁,即使是一种紧急伤心的事情,也有一种含蓄而朦胧的美感。因此,我感到一种温馨的甜蜜,也感到一种隐秘的疼痛。文章写的只是普通人家的喜忧,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但如文之后,却显得那么的富有文化气息。生命、生活的最美之处,也许不是结论性的概括,不是简介性的结局,而是跌宕、细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依相伴,没有什么喜乐,没有什么悲伤,就这样在一起。有话时便说几句话,没有话,待在一起也是很好的。可喜的是,小小年纪的运茹,便将这种类似哲学的文化用形象、画面表现了出来。运茹的这篇文章,情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情节也不是一览无余的,整个初三的夜晚,父亲守护着小作者写作业,还为女儿披衣服,这些细节,虽然人人而可为之,但入文之后,却具有了那么强大的感发力量。再者,父亲让小作者给弟弟讲题,这一情节就让人揪心,可以看出,父亲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这正是感人的泪点,因为这里面蕴藏着父女之间情感的落差,在于小作者并没有意识到父亲内心真正的委屈和焦虑。这是本文最大的情感迸发点,生活中,我想这样的情境还是存在的。此外,运茹在文章语言和构思上也是很见功夫的,比如语言简洁、质朴,颇有绘画中的留白之妙,比如文章以胡子为线索,在伏笔、照应上做的很妥帖,所以,本文很值得诵读、学习。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老师”主题征文特等奖,写作教育事迹被国家级教育人物杂志《中国好老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