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荷亦高贵——吴冠中独到“笔墨”创新艺术价值观
汽车在田野奔驰,庄稼地一色金黄,已是丰收季节。虽富饶,但田野形象单一,不易入画。突然,出现一大片残荷,水面枯枝交错,残叶与莲蓬卷缩得难辨形体,都似无意挥写泼散的黑块与黑线。这些线与块显得分外动人,是借助了水里倒影,由于倒影,一再重复叠映了块与线,虚虚实实,不易一目了然,倒仿佛利用水袖强调了舞蹈的节奏,余韵悠悠。
具象的荷塘里毕竟是紊乱的,她只予人以点、线、块面组合间抽象美的启示。正如树叶的飘落启示了舞蹈家,残荷则启示了画家。许多画家在残荷断枝碎叶之错综中谱写线之舞曲,尽情自由地写,既要重视提炼,又勿抹杀错觉。“错觉”仿佛孩子的淘气,是任性吧,但往往在艺术中表现了独特的敏感。
——吴冠中《文心画眼》
专注于新时代的美术思考,吴冠中曾在著作中提出,要打一场“创造新风格的美术解放战争”。
因此,对于“笔墨”,他有独到的见解,“这个观点太陈旧了。我的意思是第一不能离开画面,脱离了画面,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笔墨不是程式化的东西。”
但抨击陈旧的思维,他又同时为青年们指点迷津:“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在中国传统文人画中,荷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此,吴冠中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观: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荷花卷轴汗牛充栋,但那些程式化了的荷图并不令我激动。而荷塘中大块小块叶片之交错,曲线直线穿插之繁杂,连倒影也已被包围进叶丛中,难分水上水下,似乎我只是叶底的昆虫,迷途於花叶的迷宫。我作过不少残荷,着眼于线之曲折,倒影的荡漾,垂莲的点缀,这回彩绘浓妆,似乎想饱餐浓叶重彩的盛宴,愿读者有同样的好胃口。
以下一组荷花,岂止只是好胃口,简直就是大快朵颐。
▼《荷塘》镜心▼
▼《残荷》▼
▼《荷花》▼
▼《荷塘》1995▼
▼《荷塘》1987▼
▼《残荷新柳》2003▼
▼《残荷》2007▼
▼《荷花》▼
▼《接天莲叶胜于碧》 ▼
《接天莲叶胜于碧》是吴冠中画于1990年的一件画荷佳作,吴冠中在构图上这种善于在平面分割中拉大差距、增强对比的特色,说这种构图能给人以“强烈、紧张、严肃、惊险及激动。”荷花底下有很多的苔、草,那种光的反映、色彩的关系,非常丰富。
吴冠中的荷花,都有一种内在的高贵,没有献媚,没有奉迎,干干净净,活自己的人生。
他用“调和中西”的艺术思想,确立了新的艺术价值观。
编辑/老伍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