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和中国古代历法

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跨入了2021年。马上又要迎来辛丑年春节。于是农历和公历的话题又成为网友的热议。有年轻的父母就搞不清楚自己的新出生或将要出生的宝宝到底是什么属性。网上有说按公历新年算、按阴历春节算和还有按立春三种说法。引来一片热议。这个现象说明我们国家历史悠久,也是华夏文明历代传承并与其它文明交融的结果。

把农历说成阴历对吗?

这里需要科普一下。所谓阴历和阳历,是对指对月亮围绕地球运行规律进行总结的月亮历和对地球围绕太阳运行规律总结的太阳历。世界上各民族根据自己的文明进程各自发展出自己的历法后来又通过文明传播互相交流。比如伊斯兰历就是我们说的阴历。罗马历则是阳历。此外还有古印度的佛历、古印第安的玛雅历。

什么是太阳历,什么是太阴历,什么是阴阳合历?

阳历是人们对太阳和恒星观测的结果。由于地球自转的轴心与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个夹角。所以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对太阳观测的周期叫回归年。其周期为:365.24220日或365日5小时48分45.5秒等于一个回归年。

古人观测到太阳运行轨迹的规律

观测时间的日晷

黄道和两至两分示意图

古人通过观测黄昏的北斗方位发现季节的变化

玛雅人天文观象台

玛雅人的金字塔

古埃及掌握了很多天文知识

古印度天文设施

人类对这个季节变化规律的认识对于各民族进入农业社会至关重要。考古发现证明各民族是分别认识并掌握这个规律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掌握这一规律的民族之一。通过陶寺(尧都)遗址的发掘。出土的古观象台证实至少4700年前的中国先民已经掌握了两至、两分的天文知识。二十个观测缝中还包括了播种、收割的日期说明我们的先人已经用天文观测授时来指导农业生产。这证实了史书中尧“敬授民时”的记载。证实了至少尧的时候中国人已经掌握通过测量日影长度和日影轨迹来计算季节的技术。

有意思的是我们的先贤掌握了这个知识并没有把它神秘化而是去教化民众。民众也把领袖人物视为圣贤。而国外考古界有一种说法:玛雅文明中的祭司同样掌握了天文历法知识甚至能得出金星运行周期的规律。但是他们把这些神秘化。由此祭司获得了太阳之子的地位和权利。但是当他们利用祭台影子的秘密被百姓知道后。他们以及他们构建的社会形态就一起崩塌了。这也许就是华夏文明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因吧。

印第安人和玛雅文化

古人很早就发现“月有阴晴圆缺”的现象是有规律的。古人称之为“朔望”。朔望就是当月亮轨道上绕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阴暗的一面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月亮的朔望变化周期为:29.53059日。朔望,对潮汐的影响巨大。所以过去从事航海、捕鱼以及重大水利工程都离不开阴历。同时各民族在宗教祭祀仪式上也有很多使用阴历。

阴历优点是朔望准。但农业生产又需要24节气(中国人在此基础上又引申出72物候)。所以中国人发明了阴阳合历的农历。阴历12个月才354天与地球围太阳绕一圈365.2422天的回归年的差要通过设置19年7闰月来平衡。具体闰月设在哪,要看24节气。每月一个节气一个中气。如果一个月只有节气没有中气说明偏差太大了。要在这个月的前一个月置闰。这样朔望准了。节气也准了。这个办法是不是很聪明?

过去曾经有西方学者提出关于太阳历是从西方传入的说法。有了陶寺考古结果。已经证实中国人是自发的掌握了太阳运行规律并编制出相当长时间领先世界的历法的。直到明末清初在文明的交流中西方历法研究的一些成果才融入中国的历法编制中。

陶寺古观象台示意图

复原的陶寺遗址古观象台

古代天文观测仪器

河南登封郭守敬观象台

说起太阳历就不能不说中国的干支历。我们国家采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采用公历纪年是一种向世界开放的姿态。其实真不是外国的就比中国的好。由于一个回归年是365.24220日或365日5小时48分45.5秒。要想让24节气在历法中的位置基本保持稳定(最多相差一两天)就必须置闰。(普通闰年:年份数能被4整除且不是100的倍数;世纪闰年:年份是整百的,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世纪闰年;闰年有366天。)不然随着就会出现重大误差。比如西方的“圣诞节”。理论上都是12月25日。可是由于历法修订的问题。西罗马帝国、天主教与东罗马帝国、东正教就差了十多天。

我们国家几千年延续使用的是干支历(也叫黄历或皇历)。干支历是把地球环绕太阳轨迹定为黄道。黄道上的每一点都代表地球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所以才有挑选“黄道吉日”的说法。干支历把整个黄道均分12建24节气。每建是一个月。天数并不指定。以立春为第1建起始到惊蛰前一日截止。以此类推。年、月、日、时辰分别用10天干,12地支来标注,循环往复。中国史书记录用的就是干支历。这么循环往复而不出现累计误差。但这就需要准确测定黄道上的24节气。中国古代是怎么测量的呢?除了尧舜禹时代的对日影观测。后来又有了对北极星和北斗的观测。地球自转人眼看到的恒星位置会移动。就是很多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旋转的星图。

所以北极星周围的北斗斗柄一天会转一周。古人是白天用日影(通过日晷)晚上用斗柄(通过简仪)来观测时辰。同样道理一年不同季节黄昏时北斗斗柄的指向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斗转星移”成语的来源。所以历朝历代都设有司天监。由于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观测点、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设有专人定时定点观测天象并推算出地球在黄道上的准确位置。

古人观测到斗柄指向与季节的关系

下面回到属相问题。所谓鼠年、牛年就是说是甲子年还是辛丑年。传统风俗中的推算八字,挑选吉日用的是太阳历的干支历。干支历起始是立春。传统节日的春节是阴阳合历的农历。农历正月采用的是夏正。这个历史可以上溯到夏朝。够不够古老啊?这么长的历史你跟美国人、澳大利亚人解释起来都挺麻烦的。其实我们的历史上也有过商正、周正、秦正(分别是夏历的十二月、十一月、十月)。后来到汉武帝之后就约定俗成了。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就是要有历史积淀嘛。因此说从2021年2月3日立春就是辛丑年了。辛丑年就是牛年。

(0)

相关推荐

  • 十天干的起源(一)十日太阳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月肃霜,十月涤场--一之日于貉--二之日其同--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0]这是<诗经>中的<七月>,是十五国风中最长的一首,出自豳地.豳(bīn) ...

  • 农历、二十四节气与汤若望

    农历、二十四节气与汤若望

  • 阴阳历、公历农历与干支历区别与注意点

    (续太极博弈原理之易学入门指迷之天文二十八星宿) 十二星座 假如太阳系每一个角落都是光亮,那么人站在地球的某个位置去观察天空,24小时地球自转一周,那么人就可以把一圈的星星都能看出来.但是实际上,太阳 ...

  • 常识积累丨中国古代历法

    一.历法发展 (一) 历法分类 1. 阳历 阳历即太阳历, 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 如今国际通用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则为阳历. 2. 阴历 阴历也称月亮历, 或太阴历, 历月为一个朔望月, 历年为12 个 ...

  • 中国古代历法简说

    先看两个问题.一.陈胜起义在秦二世元年七月,去世在秦二世二年十二月,历时总共几个月(是否刚好一年半:6+12=18)?二.同一件事,<春秋>说"冬,宋人取长葛",< ...

  • 中国古代历法——日和时、旬和周

    4.日和时 一昼夜为ー日.一日的开始,最早当以日出算起,即夏以平旦为日始,以鸡鸣为日始,到了周代,以夜半为日始.一日昼夜长短不一样,<礼记・月令>对二分二至只讲昼夜平分,对夏至只讲昼最长而 ...

  • 一文读懂中国古代历法(收藏版)

    一文读懂中国古代历法(收藏版)

  • 陈美东:中国古代历法概说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比较古老的课题,就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天文学在中国古代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知道,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活动的两大主题吧,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它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时间.怎么样安排人类 ...

  • 中国古代历法列表。

    中国古代历法列表。

  • 第十二话:中国古代历法考

    晴之问 "哇塞,今天的月亮好圆啊,十五的月亮就是圆."李晴感慨道. "你要变身么,臭猴子"陈涛嘲笑道. 中国有那些历法? 古代文献<周髀算经>明确记 ...

  • 第45集 五运六气(十八)——中国古代历法介绍(3)

    中国古代的历法,总体说来,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和干支术语基础上的,以古天文为基础,按七政.三垣.28星宿的运行规律,把年.月.日.时等时间单位和周期,组合成具有阴阳五行特性规律的干支时间运算系统.以阴阳 ...

  •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