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家‖【斜阳草树,朐城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杜德堂
作者简介
斜阳草树,朐城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的词句。
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调任镇江(京口)知府,他登临长江边的北固亭,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了这篇千古之作。词的开篇便借景抒情,以千古江山引出曾雄霸江南的三国人物孙权,但这只是铺垫,东晋南北朝时期,从京口的寻常巷陌里走出的刘裕才是辛弃疾心目中真正的英雄,他用短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几个字便把刘裕挥鞭北伐的英雄气概描写得淋漓尽致。
辛弃疾笔下的刘裕公元363年出生于京口,其家族是当年随晋室南渡的低级士族,因家境贫寒,刘裕从小就不被人赏识,只有琅琊王氏的王谧认为他将来定会成为英雄。
刘裕从军后,他的军事才能得以显露,屡立战功。公元403年,占据长江中游的桓玄攻占建康后改国号为楚,次年刘裕在京口举兵反楚,匡辅晋室,斩杀了桓玄,因匡复之功,刘裕得以入掌朝政。
东晋自偏安江南以来,经常面临着北方政权的威胁,祖逖、桓温等都曾北伐但均告失败。义熙五年(409年),定都青州广固的南燕皇帝慕容超纵兵抢掠淮北。刘裕为抗击南燕鲜卑政权,外扬声威,率军10万开始了第一次北伐。
刘裕大军沿运河进入泗水,然后从陆路经琅琊进入南燕境内。为防南燕以骑兵断其后,所过皆筑城垒,留兵防守。
从鲁南进攻南燕有三条路线,东线为绕行莒城、沿潍水北进然后再向西进攻广固,此路绕行甚远;西线为越泗水经梁父城、然后转向东北进攻广固,此路多山,行军困难;中线是捷径,沿沂水北上经齐长城重要关隘大岘山的穆陵关,可直逼国都广固南部的重要门户临朐城下,如果能占领临朐城,南燕国都广固便唾手可得了。
慕容超恃勇轻敌,对晋军进入其境不以为虑,在齐长城沿线并未设防,他派遣将军公孙五楼、贺赖卢和段晖等率兵五万进据临朐城,准备以铁甲精骑在临朐城南平原给远道而来且习惯步战的晋军以重创。随后,他又自率步骑五万前来支援。
因为南燕军队在齐长城沿线未设防,刘裕率军很轻松地穿越了穆陵关,他仰天大笑,高兴地对部下说:敌人已在我掌握之中。
晋军出征前,刘裕分析燕人“不知远计,近利掠获”的心理状态,便已定下越大岘险关、直指燕军国都的战略。他还吸取了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的教训,把北伐时间定在了六月麦熟时节,便于晋军就地解决粮草问题。
慕容超到达临朐后,派公孙五楼率骑兵控制临朐城南的巨蔑水(即今弥河),妄图在盛夏季节切断晋军的水源。然而刘裕早已洞察先机,派出精锐骑兵与南燕展开了争夺。
晋军的骑兵部队虽然数量少却战术灵活,他们不披挂马铠,进退自如,面对南燕的重装骑兵,晋军青年将领孟龙符手持马槊冲阵,直扑中军,彻底打乱了敌军的指挥体系,南燕军队被晋军骑兵的英勇气势所震慑,开始后撤。孟龙符乘胜追逐,却因孤身深入被燕军包围,孟龙符单骑奋槊与数千燕军激战,匹马电跃,所向摧靡,但终因寡不敌众,力竭战死。晋军随后将尸体抢回。刘裕深为痛惜,后追赠他为"青州刺史"。
为防御南燕重装骑兵的冲击,刘裕以四千乘战车为掩护,战车后的士兵手持长槊或弓弩,步步为营,徐徐前进,两军在临朐城南平原展开激战,战至傍晚未分胜负。
两军鏖战之时,刘裕派参军胡藩、檀韶和建威将军向弥秘密带兵5000人绕到燕军背后,跨越巨蔑水从城东进攻临朐城。留守临朐城的燕军误以为东晋援兵从海上而来,便慌了手脚,在晋军的突然袭击下临朐城失守了,坐镇城中的慕容超只带了少数残兵逃往城南军中,晋军缴获了他的玉玺和乘辇。看到奇袭临朐城得手,刘裕趁机纵兵猛攻,南燕军队大败,慕容超带领残兵败将逃回广固城。
刘裕乘机进驻临朐城,朐城的寻常巷陌留下了他匆匆的身影。
随后,晋军迅速进逼广固城下,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围困,义熙六年(410年)春,晋军终于攻破广固城并将其摧毁,南燕政权灭亡。
此次北伐南燕,是东晋政权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作战取得的重大胜利。在回师途中,刘裕在大岘山附近的太平山上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齐乘》中说大岘山“山北数里,有裕祭天五坛”。
此后刘裕率军第二次北伐,接连收复许昌、洛阳,攻破长安,后秦政权灭亡。这年的重阳佳节,刘裕回师彭城,在戏马台大宴群僚,诗人谢晦赋诗曰:先荡临淄寇,却清河洛尘。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
北伐的伟大胜利,为刘裕打下了帝业的基础。公元420年,刘裕取代东晋建立了刘宋王朝。执政期间,他加强了中央集权,终结了门阀专政时代,抑制兼并,整顿吏治,振兴教育,促进了江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作为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刘裕备受后人的赞颂。相比之下,同样是国号为宋,辛弃疾所在的南宋赵家王朝却不思进取,人们盼望着刘裕式的人物出现,来收拾破碎的河山。然而,南归四十三年后的辛弃疾站在北固楼凭栏远望,没等到像刘裕那样的统帅带领他挥师北伐,他已经垂垂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