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天资谈努力,也是在误人子弟
教育·美文·感悟
-1-
班里经常有这样的学生:
背诵一首古诗,别人几分钟就背过来了,他在那儿一节课还记住上句忘了下句;
学习一个最基本的公式,别的同学早已经应用纯熟,他还是一头雾水,任你掰开了揉碎了给他循循善诱,依旧是满脸茫然。
每天上学,他早早地来,每天放学,他晚晚地走,可每次考试,班里有多少人,他考多少名。
家长给他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也丝毫不见起色。
有时候,看着孩子在那儿努力的样子都觉得他有些可怜。
因为作为老师的我心里明白,他真的不适合走应试、考大学这条路。
-2-
我们的教育,有一个很不好的倾向,就是过于强调努力,而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天资的作用。
比如爱迪生那句“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的名言,其实还有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但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却只从小只教给了我们前半句,天天逼着我们好好学习。
仿佛只要我们学习不好,就是没有努力。
其实,事实不是那个样子。班里有太多的学生已经足够努力,但成绩却仍然不尽人意。
如果再逼他们,甚至批评他们,是不公平的。
-3-
我们从小就听老师和家长讲各种各样的励志故事,让我们刻苦学习。
比如“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不认真读书,经常逃学出去玩。一天李白碰到一个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了大诗人。
不知道有没有人怀疑过,曾经逃学的李白后来认真学习成了大诗人,那些从未逃学一直认真学习的同学,为什么没有比李白更牛?
答案只有一个:不是光凭努力就能成为李白,要想成功,除了努力还需要其他的东西。
李敖说得好:铁杵能磨成针,而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
而我们的教育,就是不管你是什么材料,都让你在教室里磨,想个个磨成绣花针。
孰不知,这样磨来磨去,会把很多孩子都磨废了。
-4-
其实任何努力,都必须是以一定的天资作为基础的,没有最起码的天资,努力根本没用。
离开学生的先天素质空谈努力,其实也会误人子弟。
当然,我不是天才论者,并不认为一个人必须有过人的天赋才有资格去努力。
我只是想说,人的天赋分为很多种,每个人都具备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人和人并不完全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一样视之。
比如,学游泳,鱼儿更有天赋,学爬树,猫更有天赋,我们不能逼着鱼儿学爬树,逼着猫去学游泳。
而我们教育的问题恰恰在于,把所有的学生都统一到一条赛道上来,不管是鱼儿是猫咪都举行同样科目的比赛。
那么,不具备这一天分的学生,再努力也难以取得好成绩。
-5-
只因为铁杵磨成了针,于是就让木杵、石杵、金杵、塑料杵都在那儿磨,这并不符合科学规律。
如果方向错了,我们可能越努力,越浪费。
教育是一门科学,我们的家长也罢,学校也罢,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发现孩子适合做什么,然后再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去因材施教,而不应该让所有孩子都在那一块磨石旁边挤着。
作者:遗君明珠,教师,时评人,自媒体平台作者。侧重于教育、美文、人生感悟。多篇文章创造千万级阅读。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