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笔记:阳台上的时光
梁东方
因为瘟疫而被封闭在家里,尽管形式上与个人隐居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终究是每时每刻都在为全国不断发展的疫情所左右,远做不到心无旁骛,加之不能自由外出,少了自己未必会使用但是的确存在的那种自由的可能性。整个人的精神也就经常不能很专注,甚至常有时间难以打发、生活过度重复的问题、心理问题。
于是决定干点体力活儿,在气温第一次上升到十五度的日子里,在阳光灿烂的阳台上收拾多年都没有收拾过的花盆花木,将积累了太多时间的根系倒扣出来,换上新土,除去旧枝。这个看起来不显眼的工作,却也十分累人,时间倒是在不知不觉中飞也似地度过了。
用了几乎一天的时间收拾花盆,又将阳台上堆满了杂物的桌子清理出来,经过认真的擦洗之后把桌子挪到阳台的正位置上,方便使用的位置上,在阳台上形成了一个以桌子为中心的区域:这是一种学生的单人课桌,带桌斗儿抽屉匣,没有抽屉,只有一个抽屉匣空间。方便拿放书本和物品。高矮是那种必须正襟危坐才刚刚好的搭配。坐得太舒服了,不笔直了,便显得高了。
在这里可以看书,可以写字,可以吃饭,可以喝茶,可以以最方便的姿态享受阳台上的清晨与黄昏以及一切不很冷、不很晒的时光。
阳台是城市楼宇家居环境中,唯一与自然还有点关系的空间位置。阳台上向外的视野,可以让人有坐在那里却“魂飞天外”的功能,神思一旦从遥远的地方回来,确认自己正坐在这安静安闲的阳台上,则就又会再次经历一次最初坐到这里来的悠长的喜悦。
在阳台上的清晨和黄昏,可以更明确地感知什么是光阴,什么是地球环境为人类提供的最基本的福祉。
在吃饭的时候能看见光阴,直观地在天光中,这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远离了大多数城市人的生活。不是偶然重回此境,便还不大能意识到。阳光照耀在早餐上,让西红柿炒鸡蛋的红与黄都更加红更加黄。由晨光和食物共同点亮的早餐时间、早餐场景实在让人有一种在屋子里吃饭所没有的喜悦。
在阳光变得耀眼之前,吃了早饭,还可以背对着阳光看书写字,尽管这样很容易进入自然而然的困倦状态,后背的温暖和越来越强的照到书本上的光线,都令人恹恹欲睡。但是依然不愿意离开这个阳台上的位置,这个安静的位置。楼上小孩不会在阳台上来回跑,大人也很少到阳台上重手重脚地走路和搬东西,他们那种像是永远都在装修的声响,在这里最轻。这时候,在这样不被打扰的安静位置上,我用钢笔在小本上写下一些偶然的念头和场景。
即使电脑就在不远处放着,但是依然不及小本儿来得快捷直接:可以将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思绪,时时捕捉到,并予以记载。这是笔和纸的时代独有的快乐,电脑的强大优势并不足以完全替代。
钢笔如果不是天天用的话,再次使用往往会有流水不畅的问题。干涩,不及时,笔画很浅淡,等等。实际上是因为自墨袋通往笔尖的通道,因为笔尖儿的长期不用而来的干燥导致的堵塞。一般用着用着就会好转,就能重新体会到圆珠笔达不到的那种钢笔才有的流畅书写的快乐——好像笔画可以先于意识和用笔而直接出现在纸页上。这一定就是目前已经成了极少数的依然使用钢笔的人的乐趣所在。
这样用钢笔书写之余,很自然地就会端起茶杯。以前没有喝茶的习惯,看来并非不喜欢茶,而仅仅就是没有一个适合喝茶的地方而已,这个喝茶的地方一定要有阳光,有户外的气息。
坐在阳台这个惬意的位置上,很自然地就有了喝茶的兴致与心情。换句话说,当一个人喜欢喝茶的状态一直伴着他的时候,那就说明他与这个世界处于一种互相欣赏的和解状态。他认可认同自己的状态,自己的环境,自己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茶是这种认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当然同时也是一种内在的表达。喝茶,在天光下喝茶和享受人生大致上是互为表里的。
这一次喝的是白茶。白茶如素菜,淡雅而不绵长,比喝白水有味儿,味儿的不刺激亦如白水,很快便过去了,不纠缠,不依依不舍,不影响睡眠。这种脾气相处久了,让人竟也慢慢爱上。
想起此前那么多个夜晚,只是辗转于室内的墙壁和墙壁之间,躺在沙发上,看看手机,听听广播很早就要睡觉,真是莫大的浪费。失去了自然环境的生活,势必就会那样。而有了自然,哪怕只是阳台上的这一点点自然,人的生机也就回来了。
这样,有时候离开家,时间不长,人还在外面,就已经想家了,想家里的阳台上的幸福时光,想到家中的这个位置和那些时间,尤其是阳台上的黄昏:沐浴着下午不再晒人的阳光,坐在阳台的桌前,喝着茶、看着书、写着笔记。面对着整理好了的花盆里的花,周围的一应杂物都已经清理,阳台上空前清爽利索,总是可以沐浴时时不同的天光。
黄昏在立春以后、雨水之前开始重新出现,但明显还非常短暂。所以要充分利用,一般在下午四点半以后就降临到到阳台上了,一直到五点半以后将近六点的时候,气温和光线也都还是合适的。
黄昏中气温下降,白天被骤然升高的气温烤热了的阳台上重新变得宜人舒适。在这个时间段里,甚至都不愿意分出时间来去做饭。总想将那样的事情放到阳台上的自然光弱下去、弱到不足以看书写字的程度的时候再说。用这个时间去做饭,那样等于浪费了光阴。如果也能在天光之下做饭,则大概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原来农村中那种在院子中做饭吃饭的状态,现在看来多么珍贵。
因为阳台,因为阳台上的黄昏和夜晚时间,突然在家里增加了一块在精神上堪称巨大的空间。即使仅仅作为一块与屋内有本质区别的与自然相通的物理空间,它也极大地增加了自己在家中的幸福感,让人感觉是住在郊外的别墅中一般了。
城市中这种无分季节,无分昼夜,没有户外的天光云影,也没有户外的风与气息的人造建筑内的自我封闭的生活,实在已经是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多数现代人的宿命,难以挣脱的宿命。如今可以在这样的宿命里于阳台上找到一点点缝隙,也算是大幸了。
坐在阳台上的这个位置上,就有了阳台上的视野,看向阳台里面的视野之中,花盆里的花儿们史无前例地成了时时面对的显在之物。花盆里的花儿,如果不在眼睛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甚至不是每天都盯着看上一会儿、剪剪枯枝,浇浇水,端详端详,那它们也就失了意义,当然这是对人来说的;于花而言,尽管似乎并非这样,作为自然之物,无所谓意义与否,但是脱离开人的视野,花盆里的花儿也就失去了被及时浇水的照顾。而这样的照顾,在他们脱离开户外的大地环境之后,就注定是不能长时间间断的。对于它们来说,被看到的意义,直接维系着生死。
花盆在桌子上,伸出来的花正对着伏案的人。这才能显示花儿的意义,人才会用超过几秒钟的时间看一眼花朵,甚至会在书写阅读之余长时间地凝视着它们,似有所悟、似有所感,而花朵不被凝视就失去了养花的意义。
花朵细细地伸展到你眼前,一副只为你开放的样子;而事实上,她们也的确是在只为你开放,每一朵都是。每一朵花都挺着,不下垂,不蔫吧,尽力平伸,有内劲儿,有持久的张力。这是她们有生命支撑的证据,也是我们在确认了花的生命力以后获得的欣喜的不竭源泉。
每天都可以在坐累了的时候站起来,端上一罐子水逐一给阳台上的花儿浇灌浇灌,这样与唯一只能等待着你的惠及才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生命关系,给人以“救世主”似的好笑感觉,却也的确是哺乳一样的相濡以沫的温情时刻。因为把生命和自己联系了起来,从而也赋予自己以新的生机。
阳台上的夜坐,使人有了夜里观花的机会。所谓月下观美人之喻,比在花身上,不输也。花在夜色之中的绽放之姿透着白天没有的神秘与幽然,别有意趣。让人恍然:花的美,不因夜色而暂停,花在白天的美,不过是它们在夜色中的美的自然延续。碌碌红尘中人,粗疏者不过是只见了她们白天的一面而已,怎么就不多个脑子,来个人约黄昏后呢!阳台就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和可能,成了夜夜观花的现场。
在阳台的桌子上放了一个台灯,就如在户外有了只照耀自己的光明。那种户外的温度和户外的自然光下的光明,那种偶尔会有户外的风吹来的状态里,灯下的阅读和书写,显得异常浪漫而诱人。孩子们往往会很直接地表现出来的,对这种环境的天然喜欢,就说明它符合人性的最本真的需要。
阳台的台灯下的夜读夜写,很有点恢复了初心的妙感。让人想到遥远的学生时代、中学时代,在夜晚的清凉与安静中,摆脱了手机控状态与一向在建筑立面度过时间的室内模式,头脑突然清晰清醒起来,犹如学生时代第一次面对即将到来的外面的世界的欣欣然的想象与准备状态。
阳台生活使我即便早睡也在睡觉之前一直保持着自己阅读与写作的兴致,而不恹恹然的无趣。阳台生活减少了垃圾时间,冗余无谓的生命段落;提高了我的时间利用率,从而也提升了生命的质量。
阳台,收拾干净的阳台;小本,高级的带着隔页布条儿的小本;钢笔,被自己用歪了笔尖儿却正符合自己书写角度的钢笔;还有盆花。这几种因素凑起来,赋予了我生命更多的愉悦,极大地提升了我在夜晚的生活质量。
凡是在时间的现场就已经意识到了生命之美妙之享受的时刻,对人来说都是其生命历程中至为宝贵的桥段。它不期然地点缀在我们生活的角落里,如果能按期复制、经常延续,在特定情境下必然有所收获,那就就一定是人生的化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