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砣工辨刀痕(专业知识)
古代砣工接刀痕辨识,由于古代工具具有局限性,古代接刀工艺是古砣制玉的这个特征是无法逾越的,现代的仿工由于工具的不同无法掌握古代砣刀的接刀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也留下无法逾越的真假孙行者”接刀痕“特点,其实只要从根源上掌握了古代工具痕迹特点,任他假货满天飞,真功夫只有一招
真品的古砣接刀工痕
真品谷纹痕
古玉的砣工痕迹必然是古代砣工留下的,那么要想看懂古代砣工就必须了解古代工具和玉的磨制关系,古砣工制玉大约粗分为十二道工艺,到雕刻纹饰时已经到第七道工序,古人称为“上花”(下图),就是在磨好的坯料上,琢磨出各种花纹。上花用的砣比较小,型号有很多,无论多么小的砣具,在器物面留下的工痕一定是直线。所以雕刻时,长阴线都要用一条一条短直线接续而成,称为“接刀”;如果雕刻带有弧度的阴线时,直线的砣痕会冲出线外,称为“岐出”,弧度越大岐出会越明显,接刀的次数也就更加频繁。这种痕迹称为“古拙”。
上花图
现代制玉则几乎是一气呵成,用效率高的电动工具雕刻(现代图),电动工具轻便灵活,雕刻阴线时可以随形就势,见直雕直、见弯刻弯,可以刻成堪称灵动飘逸的接续不断的阴刻线。但是,如果是仿古,则反而缺失了古玉的“古拙”特征,所以为了形似,雕刻工会故意在阴刻线上留下些许“接刀”痕。
现代图
对比一下古、今工痕的作意特点,就会一目了然。
先看古砣接刀工痕的作意:接刀本来与美感方向是相反的,古砣接刀是因工具的局限,加之节省工耗的考量,古工先期会尽量一刀接一刀、减少接刀的次数避免重复下刀,后期会打磨接刀的痕迹,尽量化接刀于无形。所以,真正的古工接刀往往可会其作意而难寻其全形,(对于这点切不可绝对化),接刀之“意”多于接刀之“形”(图1)。
图1-1
图1-2
甚至,真正作工精致、打磨精细的古工,无论从形上、意上,都难以“看”出接刀之所在(图2),堪称完美。
图2
古人制作玉器是为了求美,今天制作仿古是为了求钱,工料器细节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细心一点很容易找出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