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名菜“百花酒焖肉”,炖出一锅酥烂醇香的醉人滋味!

大部分消费者食用的肉类,还是猪肉为主。最文化最诗意的猪肉菜,非“百花酒焖肉”莫属。而说起镇江名菜“百花酒焖肉”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苏东坡和佛印这对好CP。

苏东坡是一个非常会吃的美食家,他记载的有关红烧肉的做法,可以被认为是最为正宗的古法烹饪猪肉技法:“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东坡全集》卷九十八《猪肉颂》)

在镇江,各种有关东坡先生与佛印的笔记故事,增加了这道菜的文化内涵:

百花酒焖肉

金山公园里的苏东坡和佛印像

01

清代查慎行在《苏诗补注》中指出:“东坡喜食烧猪肉。佛印住金山时,每烧猪以待其来。一日为人窃去,东坡戏作小诗云云。诸刻不载,今采录。”

所以,古法焖肉在镇江,确实是东坡遗风,和其他地方“东坡肉”不一样的是,除了要用微火煨炖,一定要使用镇江特产的百花酒做主要调料。

“百花酒”和焖肉的搭配,从饮食养生学来看,还是很有道理的。

“百花酒”的历史,久远到在南北朝时代的梁朝,地理史志《舆地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京口(今镇江)出酒,号曰‘京清’,黄者为‘百花’,黑者为‘墨露’。”

黄者为“百花”,说明“百花酒”是一种黄酒。

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饮食类·百花酒》曰:“吴中土产,有福真、元烧二种,味皆甜熟不可饮。惟常、镇有百花酒,甜而有劲,颇能出绍兴酒之间道以制胜。产镇江者,世称之曰‘京口百花’。”

清代的镇江地方官以“朱恒顺糟淋坊”(恒顺前身)出产的拳头产品“百花酒”,作为向皇帝奉献的“贡品”,故又称“贡酒”,足见“百花酒”风味悠长,声名遐迩。就连当年镇江在京的会馆,也借其名而称为“百花会馆”。

“百花酒”的制作很特殊,原料是用糯米、细麦曲,然后配近百种野花瓣酿成。酿成之后,色深黄,气清香,味芬芳,因为糖分高所以偏甜,酒精度较低,酒性温和,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活血养气、暖胃辟寒的补益功效,用“百花酒”做焖肉,确实是体质虚弱食客的滋补养生佳品。

百花酒

02

做这道菜,要选用去骨中肋条猪肉一公斤,膘要小,皮要薄;

辅料是百花酒400克;配料有精盐、白糖、酱油、葱、姜等。

先将猪肋条肉洗刮干净,用洁布吸去水分,用烤叉插入肉块中,肉皮朝下,在中火上烤至皮色焦黑,其目的是起香增色。

离火抽出烤叉,将肉入温水中泡软,刮去皮上焦污并洗净。修去肉的左角,切成大小均等的12个方块。在每块肉皮上,剞芦席形花刀

取砂锅一只,内垫竹箅,放入葱、姜,把肉块皮朝上,排齐放入锅,加百花酒、白糖、精盐,置旺火上烧沸,再加清水、酱油,盖上砂锅盖后,移至小火焖烧约一小时左右,让酒慢慢渗入肉中。

这时候,酒香被热气慢慢逼出来,一股酒肉香气弥漫出来,让人还未吃便已醉了。

这道菜的烹饪精华都在一个“焖”字上,想必这是苏东坡和佛印在不断尝试中得出的结论:若是用急火,不单容易控制不住火候,肉和佐料的味道也无法全部印出来。

微火会慢慢将肉煮烂,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口感极佳,而且郁郁酒香。见肉酥烂,再上中火收稠汤汁,拣去葱、姜、竹箅,装盘即可。

端上桌,这道“百花酒焖肉”色泽金黄、肉质油亮、醇浓汁厚、酥香诱人,入口油而不腻、咸鲜微甜、带有一股酒香,这是镇江婚宴、家宴、客宴、喜庆宴席中常见的一道菜肴。

剞芦席形花刀

这道菜在2016年江苏省第二届当家菜中被评为江苏省当家菜。

这正是: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如感兴趣,大家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哦,

最好再留个感言,万分感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