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13岁从镇江走出的卞祖善,如何成为享誉世界一流指挥家的?他视音乐如是上帝!
8号晚,享受了一番主题交响音乐会后,第二天晨前去拜访我的爱豆柏文,受邀和爱豆一起早餐已经是受宠若惊。让我感到特别幸运的是,卞祖善老先生夫妇也正好来餐厅用早餐,柏文邀请他们一起。
当卞老先生在我旁边坐下的时候,我那个幸福感刹那间满满爆棚了。卞祖善先生虽然已年逾八旬,思路清晰却不输年轻人的。
结合以前看的资料,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这位享誉世界的一流指挥家。卞老先生的人生经历,不仅令人钦佩,而且真正是励志!
8日晚由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演出的“激情红五月、共创新时代”主题交响音乐会在镇江影剧院上演。演出特邀三位镇江籍音乐家:著名音乐家、指挥家卞祖善,旅美博士钢琴家蒋晴,知名歌唱家柏文。他们在镇江的音乐舞台为镇江乡亲献上了精彩的演出。
我和卞祖善先生的合影。
我和柏文女士母女(怀抱的是可爱的小树苗儿)合影。
01
卞祖善有一个很苦的童年。
他在1936年1月22日出生于镇江西门外,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因为家庭穷苦,长年处于食不果腹,衣不保暖的状态。
到了13岁那年,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病重离世,他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以至于后来他每每回忆往事,都是感慨“我的童年只能用饥寒交迫来形容,所以我很羡慕现在的年轻人。”
被迫辍学,走投无路的卞祖善,仅凭求生的本能,来到火车站,他壮着胆子钻铁丝网,扒上火车去到上海流浪。
彼时的卞祖善并不知道自己路在何方,一心想着去上海当个学徒谋生。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这种差事并不好找,他就像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在上海的街头流浪。
幸运的是,一位好心人发现了在街头游荡的卞祖善,给予了他很多帮助。
被送进孤儿院(上海基督教难童教养院)的卞祖善,就这样接触到了钢琴、音乐,并每周日唱赞美诗。这时他才知道了贝多芬,和许多美妙动听的旋律。音乐,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慰藉。
后来卞祖善遇到三个老师,这三位恩师改变了他的命运。
第一个老师。
为唱诗班弹钢琴伴奏的黄兰玉女士,很快注意到了这个用心演唱的“瘦高个”,主动提出教他弹钢琴,并成为了他的第一个老师——音乐启蒙老师。
卞祖善的音乐之门就这样被打开了。
当时镇江的火车站就是这样的。
旧时镇江外街景状。
02
第二个老师。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这一年,他决定报考由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能提供食宿),在仅有的三个专业里面他选择了音乐系。
卞祖善只有一件褂子,还是父亲在世时缝的,已经穿了又洗,破了就补许多年。这天早晨考声乐,他穿着它去了。
报考的时候,有戏剧专业的老师来找过他,但他更喜欢音乐,所以坚持选择。考试时,唱歌差点把他难住。
原来,他学的赞美诗都是外文歌曲,没学什么中文歌。他觉得新社会了,当然要唱《东方红》,但没有任何准备的他,歌词都记不住,唱了一头一尾两句就不会了,看到对面有考官皱起了眉,卞祖善顿时无所适从。
所幸,同样是孤儿出身的主考官陈贻鑫,又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弹一段钢琴曲,这次考试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
放榜当天,卞祖善硬着头皮去看榜。忐忑不安的他,先看榜首,再看榜尾,都没发现自己的名字,不甘心的他又再看了一遍,结果在榜中间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这下悬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当时的苦少年,心里特高兴!高兴的不是可以学音乐,而是解决了吃饭住宿的大问题。
后来他回忆:第二个老师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我为什么考取那个学校?不是为了学音乐,为了有地方住,为了有饭吃。育才学校的陈老师把我领进了音乐的大门。
就这样,卞祖善误打误撞地开始了正式的音乐学习。
每周的音乐欣赏课,他都会与同学们一起去听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彩排,在那里认识了《再会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悲怆交响曲》等古典名曲。
彼时的乐团指挥黄贻钧以及一众乐手的演出,都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而卞祖善的音乐天分开始展露,好多曲子都是只弹一遍就记得住了。(这一天赋很了不起)
03
第三个老师。
随后,育才学校并入了上海音乐学院,卞祖善如愿升入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兴趣是激励学习最好的老师。在中学阶段,他对于音乐名作的欣赏热情与日俱增,由于学校大学部设有唱片欣赏室,他经常跑去大学部找师兄“蹭听”。
听着《第二十七交响曲》《第七交响曲》,他突然觉得自己身上涌动着一种热血的激动。
而这种感觉,引导着他彻底爱上了交响乐,憧憬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像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那样的全才音乐家。
命运有时就是这么奇妙,当卞祖善1956年以优异的成绩,直升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时,上海音乐学院正准备建立指挥系,系主任杨嘉仁找到了他。
在卞老先生回忆中,他这样写道:第三个恩师就是我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建系系主任杨嘉仁教授,他说:卞祖善,你应该成为半个钢琴家,半个歌唱家,一个当然的音乐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你才能是一个真正的指挥家。
杨嘉仁教授认为卞祖善钢琴弹得不错,耳朵听力不错,音乐理论基础也不错,还有身材也不错,强烈建议他学指挥。卞祖善就答应了。
卞祖善开始系统学习指挥,这个专业对学生的要求比一般的学生要高,需要更为全面的音乐知识和技术功底,但再艰苦的学习都没难倒他,因为他本来就梦想成为一个“多面手”。
读本科时,他就曾指挥学院的乐队排演过自己谱写的管弦乐组曲,还陆续发表过一些钢琴曲、小提琴曲和弦乐四重奏等个人作品。
卞祖善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分配到了北京工作。
04
1961年底,第一次到北京的卞祖善,面临文化部提供给他三个工作:东方歌舞团、新影乐团和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
卞祖善选择的是实验芭蕾舞团,他认为自己是个新人,而那个实验芭蕾舞团恰好也是刚起步,他可以同步成长。
从此,卞祖善开始了自己作为音乐指挥家的生涯。
他先后指挥演出了《吉赛尔》、《天鹅湖》、《泪泉》、《红色娘子军》、《鱼美人》、《祝福》、《林黛玉》和《杨贵妃》等中外芭蕾舞剧。
他指挥首演了米亚斯科夫斯基的《第二十七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等世界名作。
与此同时,曾经的实验芭蕾舞团已蜕变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央芭蕾舞团(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芭蕾舞团),卞祖善也成长为该乐团的首席指挥。
1963年邓小平观看《泪泉》并与演员合影
卞先生还是我国尝试交响乐和市场结合的第一人。
1991年,卞祖善在《中华工商时报》上撰文:“交响乐需要社会的支持。”他袒露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乐队“出嫁”,走出由国家养活的旧框框,到市场上去找“婆家”。
他四处奔走,历尽苦辣酸甜,终于梦想成真。1993年6月,经卞祖善多方洽谈,深圳空港与中芭乐团“联姻”。
成名以后的卞祖善先生,如同一名虔诚的信徒和热忱的传教士,他说:音乐就是我的上帝。
他除了西藏没有去过,走遍了祖国大地,去实践蔡元培先生伟大的理念:以美育代宗教。实现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提出来的:我主张把音乐普遍在中国,使中国音乐化。
他的讲座包括中央单位、科学院研究生院、艺术团体、大中小学一直到孩子,近年来卞祖善先生也多次来镇江做演出,做讲座,为镇江爱好音乐的孩子成长指点迷津。
2016年,卞祖善先生在镇江的文心讲堂里过八十岁生日。
05
82岁的卞祖善为音乐梦想奔走全世界,无论他去哪,夫人李寿香都如影随形,两老的恩爱早已传为佳话。
用餐时,夫人李寿香为卞祖善斟倒了一杯豆浆,卞祖善吃过锅盖面后,夫人就下了命令:一定要把豆浆喝完哦。
卞老先生笑着对我们说:在家里,她就是我的首长。
说完夫妇两人相视而笑。
健谈的李寿香还告诉我,卞老先生引以为骄傲的,不仅是音乐事业,他们还有一对非常优秀的儿女。谈到这里,两位老人脸上满满的幸福。
卞祖善夫妇年初在广州的合影。
祝愿两位老人永远年轻,永远幸福,也希望卞老能常来镇江,帮镇江带出更多的音乐人才,为镇江这座城市寻找到一条音乐产业之路,提升更好的城市文化定位。
资料来源:中国乐坛、广州日报等,以及一些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