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笔记:东林书院和王选纪念馆
梁东方
在无锡下了火车,于靠近出站口上到地面上来的第一个位置上,便骑上共享单车,径直到了东林广场。手机地图使人到达一个陌生的城市也像是早就来过一样,而共享单车则直接赋予了人快速行动的方便和自由,如本地人一样的方便和自由。
果然在十字路口就看见了东林广场,更让人惊喜的是,东林广场上的竹林边上就是东林书院的小门。此时正有很多着统一服装的大妈鱼贯而入,正要开启她们又一天的练功唱歌时间;于是随着走进去,还以为是晨练时间免票呢。后来发现,东林书院已经在去年施行免票政策了。它已经从单一的建筑文物,变为兼有公园性质的绿地。
说东林书院是绿地,是因为即使在绿化很好植被状态很好的无锡,这样一处古代样式的平房园林之间的植被,也依旧使它显得很突出,突出是一片绿色,一片将瓦脊的屋顶几乎都盖住了的绿色。
这绿色的组成,既有宽大的芭蕉,也有茂盛的樟树,还有无数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来的南方树种,都因为得天独厚地生长在这个一向被保护的院落里而不管多么古老了,也依然显示着郁郁的生机。
或许是早晨的缘故,这郁郁的生机之中,始终散发着一股南方才有的甜蜜的味道,虽然很淡,但是也很明确。是北方人初来乍到的时候,捕捉到的第一个明确的南方品质。
从宋朝二程弟子杨时在此讲学开始,到明代东林书院大盛,形成讲学的场地与舆论的平台,形成所谓东林党人。其盛其衰都源于清议,源于知识分子官僚集团理想主义的学问依托与籍贯攀附。知识分子的组织形式就是出身、讲学和清议,即使加上了官场的规则与潜规则,他们的理想主义和本本主义,在最冷硬无情的现实主义法则面前,即便是联合起来抵抗阉党,其失败也几乎是必然的。
正义和崇高,在现实和功利面前,任何不屑与任性,都会因为没有严丝合缝地与对手进行往还性极强的攻伐,的针锋相对,的智慧博弈,而最终导致彻底败下阵来。
东林书院成就的其实主要还是一种文人的读书理想与理想读书环境,其在后世绵延的文化传承,主要是这个具象的形式所昭示的追求学养和文化旗帜性的存在。今天每一个有幸走进来一游的人,起码都会将其认定为古人读书讲学的地方,都会想象古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悠然地读书与探讨的景象。
这个早晨的东林书院,溪边长椅上也不乏坐定了阅读的人,尽管他们阅读的往往都是手机而不再是书本。但是仅就环境来讲,这里除了文物属性之外,优美恬静的园林与古老深远的传统所培育出来的安定感依然是明显明确的。即便是那些晨练的大妈们也取了这里的静谧和安详,做着太极拳的舒缓动作,与周围的草木花朵翘角飞檐的气氛相一致着。
作为无锡之行的第一站,我在东林书院盘桓良久,不仅在水边亭中吃了随身携带的早餐,还将火车上没有来得及写的笔记补记了一些。无他,只因为这里的气氛气息都很适合坐定了来过一下精神生活。这大约是一座古老的园林,一座以学问和探讨学问为己任的历史园林给予后人的诸多精神慰藉中,最直接最实用的一种了。
大多数游人离开东林书院的时候都不会再向胡同深处走一步了,胡同深处实际上还有更大的博物馆建筑,那是王选纪念馆。王选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的发明人,对于汉字印刷的现代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汉字纳入电子化网络化的时代,怎样将汉字印刷从古老的铅字排版中解放出来,成为与世界同步的电子排版的语言体系中的一员,这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使命。王选以自己的学养和精力,以自己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的意志,终于攻克了这一难关,造福于整个汉语文化世界。
他的功劳是怎么说也不为过的,尽管人们就像用上了电就已经把电的发明人不再太当回事儿了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选在汉字印刷的电子化中的伟大作用也已经逐渐为很多人淡忘,为很多人忽视。这个纪念馆其实就是一个明确的提醒,提醒人们记住历史,记住王选,记住为今天的时代作过托举的每一个先行者。
王选纪念馆和东林书院相邻,都是本地仁人志士和知识分子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乡党们的旧日痕迹,他们于今天的人们,其实并不遥远。因为文化传统与观念上,甚至人生追求与行为方式上,后人与他们都一脉相承。
无锡之行的这第一站,就已经让人对这座城市怀有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