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度衡:四味芍药汤
夏度衡:四味芍药汤
四味芍药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名老中医夏度衡验方》。具有柔肝潜阳,活络熄风之功效。主治三叉神经痛。
名称:四味芍药汤
出处:《名老中医夏度衡验方》
组成:白芍30g生牡蛎30g丹参15g甘草15g
功用:柔肝潜阳,活络熄风
主治:三叉神经痛
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义加减化裁使用注意附注重要文献摘要各家论述
歌诀
夏氏四味芍药汤,柔肝熄风又潜阳;重用白芍生牡蛎,再加参草止痛良。
组成:白芍、生牡蛎各30g丹参、甘草15g。
用法用量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用:柔肝潜阳,活络熄风。
主治:三叉神经痛。
方义
肝风内动上扰头面,责肝之阳亢阴无力制约而成,故善治内风者,皆以静药柔肝熄风为要。方中重用白芍、生牡蛎以柔肝潜阳熄风。又用白芍配甘草,既取其酸甘化阴之用,又取其柔肝、缓急止痛之功。久病入络,当以活血通络止痛,但“宜取其柔之药,动而不静,行而不守”。权衡利弊,择味苦性微寒之丹参一味以佐之。“丹参降而行血”,又兼能养血,实为和络通络之品,不至于喧宾夺主而变柔肝潜阳熄风之静法为动法。
加减化裁
(1)牙龈红肿胀痛,或牙龈溢脓、渗血者,酌加葛根、生石膏、生黄芪、蒲公英、蒲黄。
(2)牙龈红肿胀痛而见舌体胖、苔滑腻者,加葛根、苍术。
(3)潮热、心烦、咽干、口燥不多饮、舌红少苔、脉细数者,酌加生地黄、鳖甲、牡丹皮、栀子。
(4)舌质见瘀斑者,酌加赤芍、桃仁。
(5)面赤、烦躁、易怒、口苦者,酌加龙胆草、黄芩、夏枯草。
使用注意
忌辛辣。
附注
头面痛(偏头风痛,或西医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系内风为患,此指一般规律而言,并不排斥少数病例有出现“阳明风热”、“瘀血阻络”、“寒凝经脉”等其它证型,更不排斥临床上会行兼阴虚、兼月厂火、兼田热、兼外风(外风引功内风)、夹瘀、夹痰者。麻、佧、芎、防均为辛温之品。平,能散能行,行散则动。肝风上扰,病属内风而妄与发散,则狂飚益肆,譬犹红炉鼓扇。故功用静药,足为治疗外病之基本法则。(《中医古籍出版社》)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中国乡村医药优秀文集第一集》:“头为精明之腑,气神所居。故头痛的发生与脏腑气血的盛衰、痰浊、瘀血密切相关。《证治准绳·头痛》云:'头象天,三阳之腑,清阳之气皆会于处;三阴五脏之精华之血亦皆注于此。于是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脏之逆,皆能相害。或敝覆其清阳,或瘀阻其经络,因与其气相搏,郁而成热则脉满,满则痛’。由此可见,引起头痛的原因较多,然据其根本,乃因肝脾肾功能失调,与风、火、痰、虚、瘀阻经络有关。病位在肝肾。其基本病机为肝失疏泄,挟邪上扰。治则则根据病机而设。四味芍药汤由白芍、生牡蛎、丹参、甘草组成。方中白芍专为治风而设,具柔肝敛阴,调和肝气之功;丹参一味而功同四物,既具有活血通络祛瘀之功,又能平补气血,使血归阴,以补肾水;生牡蛎为治火而立,既能滋阴降火,又能熄风镇惊;甘草健脾培土以固本,温补后天,调和诸药。四味芍药汤组方严谨,切中头痛之病机,故在临证时应用,屡有效验,值得拓展应用。”
各家论述
金世明:夏氏提出应重视“动用静药”规律。认为治疗此病以生牡蛎、石决明为上品,惟此二药平肝潜阳之力专,选用白芍、甘草,取其酸甘化阴之用,缓急止痛之功。不可不辨轻重及一概施以熟地、麦冬之类养阴,否则阴未骤生,反使胃脘壅滞,一病未平,一疾又起。久病入络,当择味苦性微寒的丹参以佐之,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其治疗三又神经痛的经验之方一一四味芍药汤(白芍、生牡蛎各30g,丹参、甘草各15g)。(《名中医治病绝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