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久的关系,离不开这三个字
人生的每一场相遇,把我们拉入同一个世界里,亲疏远近,爱恨分离。
从初见到深知,这一路,如何相处,决定了之后是分道扬镳还是携手前行。
有人说:'我赠你三月春光,你予我四月桃花,世间真情能长存莫不因此。'
年龄越大,越明白,熟不逾矩、互相珍惜、三观相合,才是关系长久最真实的秘密。
-01-
作者老杨的猫头鹰在书中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朋友的婚礼上,邻座坐着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姑娘,寒暄几句后,姑娘的话匣子便打开了。
从工作内容聊到婚姻状况,从星座聊到血型,再从个人收入问到家庭成员,看似热情好客,但总觉得靠得太近,让人很不舒服。
宴席开始之后,她的问题又来了:你写什么类型的书籍?平时喜欢什么运动?有没有注意养生?你最近体检过吗?
最后,终于找到重点问道:' 你要不要考虑买一份保险?'
他委婉拒绝,第二天却收到了姑娘的好友申请。随之而来,更是朋友圈的刷屏广告,没完没了的推送链接,以及不计其数的 ' 帮我投个票 ' 和 ' 帮我点个赞 '。
其实,销售和推介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要看准对象、找准时机。
这种初见即老友的 ' 亲密感 ',更像是一种侵犯,单方面的施压,让人避之不及。
原本只是一次萍水相逢的遇见,却很易被认为是别有居心的安排。
人与人之间,最怕没有距离感,看不到相处的边界,惹得人烦,自己也不体面。
就如老杨说的那样:' 行为一旦越了界,就马上底线全无;热情一旦过了头,就显得厚道不足。'
所谓 ' 礼 ',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是克己成己的规矩,更是言行有度的修养。
长久的关系,需要留有缝隙。不贴得太近,有空间盛放紧张和不满;不相距太远,总能在需要时回应和出现。
-02-
@这是 TA 的故事曾拍过这样一段视频:
年轻的夫妻俩为了还清债务,开起了出租车,妻子白班,丈夫夜班。
一天。两个人在傍晚交接,丈夫忽然提议:' 今天不做饭了,咱们出去吃点好的。'
刚进饭店,妻子就挣脱着往外走:' 你怎么想起来吃海鲜了,我不吃啊,我吃海鲜过敏,赶快回家!'
她被丈夫扶着坐下,还不停唠叨:' 咱家还欠着账呢,这得多贵啊,你要真想吃海鲜,以后去我老家吃,那便宜。'
这时,丈夫偷偷拿出一条项链,笑中带泪地递给妻子:' 咱家的账今天都还清了,这以后不用再过敏了,今天管够。'
听了丈夫的话,她喜极而泣,把海鲜大口大口地塞进了自己的嘴里。
其实,从海边长大的妻子,从来都不过敏,只不过是把爱和体谅都给了他。而丈夫,也一直把这个秘密守在心里,等待机会换做一份惊喜。
一段关系,双向奔赴,才有意义;互相理解,才会长情。
所谓 ' 懂 ',是发自内心的体谅,是深藏心底的牵挂,更是融入日常的疼惜。
懂得,是他每晚准时出现的漆黑路口;是她深夜准备好的那碗炸酱面;是雨天的那把伞、酒杯边的那瓣蒜,是未曾流下的眼泪,也是从未说出的那句话。
人这一辈子,最难得是有人陪在身边,不会对你假装的坚强视而不见,不会把你的委屈看做矫情,而是时刻记得你的好,不想辜负你的期待。
-03-
和男朋友相处 9 年的小凡,终于要结婚了。
前几天,她用漂亮的婚纱照制作好电子请柬发到朋友圈,透过文案足以看得出她的用心。
留言区,朋友们欢天喜地地恭喜和祝福,唯独小玲的评论显得格外扎眼:' 办婚礼,就在朋友圈发个请柬,一点诚意都没有。'
可现实是,小凡已经拨通邀请她的电话。
翻看小凡之前的动态,小玲的每一条评论,都有一种 ' 这有什么好炫耀 '、' 这点小事也值得发个朋友圈 ' 的感觉。
小凡发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她说不是每首歌我们都喜欢听;
小凡发一张站在镜前的穿搭,她说不用提醒我们你换了手机;
小凡发一张搂着奶奶的合影,她说要真孝顺就天天陪在身边。
小凡的每一次表达,小玲都 get 不到那个点,总是以自己的想法来揣测别人的用意,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而事实却很简单:
电子请柬我会发,邀请电话我也会打;那首歌是唱给喜欢的人听,好看的衣服是穿给自己看,发那张合影是只是因为喜欢奶奶的笑脸。
朋友圈,有时候就像小型的江湖,几句留言就很轻易地揭露了 ' 朋友 ' 之间的关系,合与不合,一览无余。
忽然想到一句话:' 快乐分享错了人,就变成了显摆;难过分享错了人,就变成了矫情。'
人与人之间,相识容易,相处难。若三观不合,一句话都是多余,一个眼神都能引起误解,心累也心伤。
所谓 ' 合 ',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是恰如其分的欣赏,更是不动声色的成就。
真正合得来的人,拥有见面无需寒暄的默契,即便不说话都不会觉得尴尬的肆意。时间越久,情谊越浓。
-04-
《小王子》中说:' 爱不是两个人互相凝望,而是两个人朝着同一个方向望去。'
每一段关系都是如此,唯有不越界、不相悖,才能一直陪伴身边,走得更远。
愿我们,都能遇见合得来的人,没有目的,保持好距离;
相互体谅,彼此间珍惜;所向一致,相知相守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