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视角的社会学:读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
发生视角的社会学
——读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
埃利亚斯是一位长寿的思想家(1897-1990),儿时的他却体弱多病,因此,虽然他家境很好,却并没有很早就接受学校教育,而是按照当地的风俗,请了家教。唯一不同的是,风俗习惯中一般都是请女教师,而教埃利亚斯时间最长的家教是个男老师。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埃利亚斯的性格养成轨迹,多了几分坚毅和韧性。
埃利亚斯的出生地原属德国,后来归了波兰。但影响埃利亚斯思想走向的人物和思想,基本上是普鲁士的,诸如康德、歌德、席勒等等。起初埃利亚斯主修的专业是医学,据说这是他父亲的愿望,父亲希望他学医。而从他后来的经历来看,他的兴趣更多的集中在哲学领域。尽管如此,医学和哲学在他之后的社会理论中,都有很多或隐或显的体现,特别是当时还更多的属于医学领域的心理学。《文明的进程》一书中的分析框架,能见出很浓的心理学分析的特点。
要理解文明这个观念,其实埃利亚斯的这部《文明的进程》所获得的境遇的变化,其本身就是个很好的范本。这部著作之所以四十余年默默无闻,跟埃利亚斯在这部书中采用的分析问题的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在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大行其道的时候,埃利亚斯这种很难被归类到本质主义阵营的思路,自然很容易被视作是思想的还不够彻底,仍然停留在一个相对复杂,多元的层面上。无论是他分析吃喝还是拉撒,都将个人和社会这类计算单位并列而没有哪一个是占据主导或支配地位,而是看做彼此相互缠绕着的复杂系统。
到了最近,非本质主义,后现代主义,多元思路的盛行,这本书受到热捧,进而被奉为经典,同样是因为他的思路的复杂性。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系统程序,没有确定的源头,也没有一定的方向。就好像,罗马灭亡的原因一样,回过头来去审视的时候,能找出来重要程度不分伯仲的很多原因。
文明在什么程度上规制着人们的行为,又在什么程度上塑造着人们的行为,行为的变形又是怎样回过头来影响文明进展的。这是个复杂的系统运作过程。
埃利亚斯的经历用曲折起伏来形容可能都太平常了。即便用韦伯在《以学术为业》中形容的做学术的艰难形态来看,埃利亚斯的学术之路也让然是艰难而坎坷的。这坎坷一方面来自于他的观点与当时通行观点的矛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他坚持着自己的观点。这种对自己理论的确信,让他在老师那里没办法获得更多的学术支持,因而,人过中年都依然是默默无闻。即便是为早已成名的曼海姆做助手,即使是可以在咖啡厅跟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等人谈笑风生,依然籍籍无名。
但学术,毕竟不是什么进身之阶,它需要有人为了自己的想法去坚守,而不是随大流去追星追热。哪怕这样做会产生需要心理疏导的压力。也不改变。所以,埃利亚斯的成名,他的理论为学界所重,有其必然。
埃利亚斯认为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涵盖极广泛的概念,大到道德小到行为习惯,处处可以被归在文明和不文明之中,如果非要给埃利亚斯的文明概念概括一个定义的话,我想,可以说,文明是一种评价体系,它通过评判一个行为是文明还是不文明,来范导和规训人们的行为。这样一来,关于文明,更根本的问题就有了新的视角,我们不光要去观察和解释为什么是否文明的评价标准是如此这般存在的,还需要,甚至是更需要通过评价标准的变化来审视作为整体的文明。
比如对肉食的看法上,中国是个农业国,轴心时代以降,在精耕细作上一直领先。肉类的食用就成了是否富足的标志。比如《孟子》里对理想社会的描述中就提到了多大岁数吃的上肉,以作为社会良好的标志。同样是轴心时代,希腊地区因为半岛的地形和地中海周边的地缘和政治形势,并非精耕细作,而是以商业和殖民的办法来应对人口的增加。这个时候,食品种类就对文明与否的评价似乎作用要小很多,在古希腊的典籍中,用吃肉不吃肉,吃肉多少来评价社会好坏,就鲜有提及。
从纵向的变化来看,秦汉时期,中国式采取分餐制的,不但是餐具分开,而且餐桌也是分开的。那时候合餐是被视作不文明的表现,后来随着民族间的战争与融合,逐渐接受了合餐制,近来又出现了分餐制的情况,不过,是分开餐具,不分餐桌。比如火锅,就出现了分餐式的火锅。宣传的说法是,这样更卫生因而更文明。再比如从前,我们觉得别人的吃法是野蛮的,我们自己是文明的。后来我们觉得搞个蜡烛,放点红酒,吃一块烤肉,是高级的很文明的很的。从孤例去窥探背后的运作机理有可能极富洞见,也有可能失于偏颇。但众多类似的具体分析带来的是一种相对清晰的趋势,在更宏大的视角告诉我们一些被我们忽视的或者由于习惯而熟视因而熟视无睹的曾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情。
埃利亚斯的《文明的进程》(下卷),着重要处理的是这样一组问题:个体如此这般的行为是怎样被塑造出来的。人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来做事,人们对自我的期许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首先这样一组有关个体的问题是与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变迁不可分的。人,毕竟是群居动物,人在群居的过程中,迫于在群体中生存的群体和他者所给予的压力,不得不形成一套自我约束机制。尽量正常的着装而不是公共场所裸奔,尽量憋着不在众人面前放屁一类的行为,都可以被视作一种自我约束。
其次是交往模式的塑造,韦伯视国家为垄断了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从而宣称对一定区域内拥有权力的机构。埃利亚斯接着讲,国家是如何垄断,又怎样延续并且操作这样的垄断。这种垄断的形成对于个体,带来的就是更多的使用其他手段,比如道德比如法律等来实现人际沟通。
再就是对人的自我认同的塑造,或许迫于他者的压力,群体的压力,人会约束自己不去做一些事情,比如不去裸奔,但最终,这样的行为会充分内化,行为人会觉得自己的这种自我约束是为了实现那个理想中的自我,也就是说,他认为他那样自我约束是一种自愿,甚至相对于缺乏自我约束的人来说更为自由,更为文明。也就是说,那个理想中的自我形象,也是在这样的人与社会的复杂缠绕中建构起来,并发挥作用的。
文明这个课题过于的庞大,以至于很有可能两个同样研究文明问题的人,根本研究的就是两个问题。埃利亚斯的文明观应该是广义的那种,无所不包,无所不涉。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一个过程都包含着个体行为的身影,个体的自我认同也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也同样总是包含着社会对其塑造和规训的影子。这样的互动和影响是复杂的,历史,就是在这样的复杂互动中走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并且还将继续在复杂互动中走下去,走成一个我们无法预测的样子。文明,没有完成,它只是在路上。正因如此,一种拥有历史眼光,从过程角度来审视的社会学,就尤为重要,并将更加重要。
兵叔的
观念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