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四九岁怕寒”,什么意思?

在农村流传着很多俗语,这些俗语言简意赅,是我们老祖宗长期劳作和生活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对我们生活或者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都满怀喜悦,吃月饼、赏月亮、祈盼丰收,中秋节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得向往。如今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农村老人常说“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说的就是每年的七月十五是旱涝的转折点,前期的大旱或者大涝都会在这一天结束,而八月十五是秋收作物已经基本成熟,此时粮食的收成已成定局。

农村还有句老话叫“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四九,岁怕寒”,难道丰收的中秋节很可怕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年怕中秋,月怕半

沧海桑田,时光流逝,一年很长但也很短。每到了中秋节就意味着距离过年越来越近了,但是年初制定的目标完成了吗?如果以前是懒懒散散,那么到了中秋节就必须要重视起来了,否则这一年必将一事无成。

一年12个月,中秋节距离过年不到五个月,就好比人已经到了四五十岁,此时如果距离目标还遥远,想要完成就很难。因此人到了中秋节除了有阖家欢乐的喜悦外,也有着时间的紧迫感,会突然醒悟自己又荒废了大半年。

时光如梭,岁月不饶人,日夜催人老。一年剩余的时间不多了,该拼搏时必须要拼搏,这样年底或者人生才不会留遗憾。

“月怕半”的意思和“年怕中秋”一样,说的意思都是人要对时间要有紧迫感,要珍惜时间,人生很短,不要虚度光阴,不要等老了一事无成。过了中秋过年就很快,月过半很快就过完一个月了,人慢慢变老了,岁月就是这样无情。

二、人怕四九,岁怕寒

这句老话有3层含义:一是人害怕低温;二是人害怕进入暮年;三是害怕碌碌无为。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是“三九天”到“四九天”这一段时期。在以前的年代,人们冬天保暖设施不齐全,穿的衣服也比较单薄,一到冬天就会感到特别寒冷。现在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变暖,冬天已经没那么冷,但是在以前年代冬天可比现在冷得多,很多人都害怕严寒的冬天,冬天会显得非常煎熬。其次,严寒的冬天也是人最容易生病的时候,人一旦生病身体就会变得很虚弱,很多老人都害怕冬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也变得越来越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3岁,要知道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因此,在以前的年代49岁已经是老年,人的寿命已经不长,已经到了暮年。

正常情况下,人到了49岁时是事业有成的年龄,如果到这个年纪依然碌碌无为,势必会感到恐慌。

总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在一天天从我们身边溜走,我们不能碌碌无为地过一辈子,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定要做好人生的规划,在做好规划后一定要付诸实践,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算不成功我们也不会留遗憾。

在农村有很多有哲理的老话,如“麦怕胎里旱,人怕老来穷”、“节怕无米,人怕无伴”、“端人家碗,受人家管”。老话是祖祖辈辈生活得经验总结,其言简意赅,饱含着很深的哲理,这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