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向农村老教师倾斜”,得让教师够得着才算数

【平湖一柱 第982期】

中小学教师职称“向农村老教师倾斜”,得让教师够得着才算数

2019年还有一个月,各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不得不紧锣密鼓地加快了进程。这其中,正高级教师的评聘更是吸引了不少教师的眼球。

据11月22日长春晚报报道,吉林省第七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聘工作已全面展开。其中今年的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评审规定:要“切实向基层学校教师倾斜,”在常设岗位中专门安排适当比例向乡村教师倾斜。”“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育教学实践性成果特别突出的,对本地本学校学科发展或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优先推荐。”“推荐乡镇及以下学校连续从事教学一线工作满30年,且现受聘在高级教师岗位满10年的教师不得低于10%。”且“县市及乡镇以下教师不作论文、课题等要求。”

这些政策和规定,表面看起来的确体现了“向农村教师倾斜”, 但是真正的农村教师却是高兴不起来。因为评审要求规定中还有一条“硬杠杠”,那就是申报人员须“具有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这一条,几乎把所有教龄满30年的乡村教师挡在了正高级之外。

三十年前,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教师大多是师范或师专毕业,且一毕业就在学校挑大梁,就算像我这样能力不济者,86年中师毕业第一年,还被安排担任初中毕业班数学课,且连任毕业班十几年,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教育教学上,难有时间参加函授或者脱产进修学习。而且那个时候,进修是有指标的,是要学校批准、校长签字的,教毕业班的老师是很难“被批准”、很难有机会进修的,因此,绝大多数教龄在30年以上的农村教师多是专科学历,到现在仍是中师学历者也大有人在。所以现在,职称评聘政策再向农村教师倾斜,再向老教师倾斜,再不作论文、课题要求,“学历不达标”,一切都是枉然,因此,这个“惠农政策”,对农村老教师来说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望而不及。

如果说,正高级教师需要“本科本儿”尚情有可原的话,有些地方的副高职称即中小学高级教师也用“本科划杠”就与“向农村倾斜”的初心相背了。果真这样执行的话,这个“倾斜政策”就成了“哄死人不偿命”的游戏了!

所以,中小学教师职称,向一线倾斜、向农村倾斜,向老教师倾斜,不应只是口号,要落在实处,评聘“杠杠”要“据实而定”,要让农村老教师既看得见、又能够得着、又评得上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