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拿来主义”刷题法不可取,分类指导才有效
【家教智慧 第673期】
随着2019新年脚步的临近,学生新课学习也渐渐结束,期末大复习也已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据12月14日都市快报微信号载,为防止期末教师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杭州一小学校长在学校教学会上“发飙”,提醒老师“研究研究如何在课堂上讲得清楚,练得有效”,不能用“拿来主义”的试卷轰炸学生。要想成绩好,老师需要花时间备好课,给个别学生单独辅导和营造轻松的氛围来实现。对于该校长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
应该承认,考试就是让学生做题,但每位教师更当先明白,试卷上的题目都是从哪里来的?应当知道,试卷上的题目是命题人出的,但命题人出题却不会天马行空,胡乱出题,出题当有依据,这个依据是什么?就是课标要求和课本内容,这是出题的界和纲,任何超界超纲的题目考试时都不会被认可;学生解题的的钥匙是什么?当然就是课本上学过的内容——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
因此,期末复习,不是让学生刷题的代名词,让学生做题只不过是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掌握课本内容并灵活运用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只有课本知识全面掌握,融会贯通,才是握住了一把解题的万能钥匙,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能迎刃而解。反之,如果抛弃课本,一味让学生做题,就等于把学生天天置身于琳琅满目的百货超市,五彩缤纷、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各色货物,会闪晕学生的眼,让学生把精力放在对题目外在形式上的甄别上,而关键性的内核知识却模糊了。所以,教师组织学生做好期末复习,当首先让学生抓住课本。
以小学数学为例,今天让学生做1/3+1/4,明天让学生做1/3+2/9,大后天让学生做7/8-5/12,再大后天作5/6-2/15……如此多的题目无非是考察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知识,只要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运算法则,什么样的题都一样计算。
学生掌握了这一运算法则,就是握住了解此类题目的万能钥匙,教师第二步就是让学生做题练习,但这个练不是盲目训练,有技巧。教师让学生计算的题目要有代表性,我以为,这类题目有三种类型,其一两个分母为相互质数,如3和5,通分时分别乘以对方就是最小公倍数;其二,两个分母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如8和4,通分时,只要将小数乘以一定倍数与大数相同就可以了;其三,两个分母,里面有相同公约数,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简单,如6和9,最小公倍数是18。所有异分母相加减的计算,不会超出这三种情况,因此,老师对学生的题目训练,且不可像杭州小学校长说得那样,采取拿来主义,否则,让学生做了一百道题,则可能都是同一类型。
在这里,老师们还当注意,在这个复习过程中,学生出了错,不能仅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订正,要找出错的根本原因。因为,在本册中,这个题目是考察的“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这一运算规则,而实际上,要完成这道题目,学生还需要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如果学生对这两点知识有一点没理解掌握,学生做题时就会出错,而这个出错并非像没有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法则那样,不会做,而是“时而做对,时而做错”,这不是某些老师归结的“学生粗心”的缘故,而是学生知识掌握上有“断点”所致。所以,当遇到学生错题时,教师一定要与学生沟通了解,挖出错题的真正根源,帮学生续接上知识“断点”,你的复习才会真正有效,学生能力才会得到实质性提升,考试成绩才会真正高起来,稳定在“高原”上,不会再像家槐豆那样一会粗一会细,成绩忽高忽低了。
有教师说,每个学生层度不一样,按你这样说法,教学岂不是太麻烦了,五年级的知识到补到一年级啊!是的,不要说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渐渐补齐知识短板,让所有学生的层度都高起来,就是一名教师自己想在教学上“火一把“,那就得让所有的学生都考高分,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给那些知识有断点的学生补齐所有知识,才能实现!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