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虚”到底能不能发热?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艾御享堂

中医心法的交流推广平台
197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学习《内经》有助于甄别错误的学术观点,曾经被炒得很热的“气虚发热”观点即是其例。

“气虚发热”有悖《内经》主旨

“气虚”是不可能“发热”的,无论是《内经》的旨意、历代医家的研究,还是气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均证明“气虚”与“发热”之间不可能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其间一定存在着因虚致虚、因虚致郁、因虚感邪的复杂病理环节,不能简单地认为“气虚”可以导致“发热”。

“气虚发热”有悖《内经》旨意经文,其中3处从字面上与这一命题有关的字样。(1)“有所劳倦,形气(此指脾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素问·调经论》)。此处实为脾气不足(“形气衰少”),运化无力,中焦气机郁滞,因虚致实之发热。这是李杲创立“甘温除热”治法并运用补中益气汤的理论源头,也是“气虚发热”论者常常引用的说辞。(2)“气虚身热,此谓反也”。为何反也?因为气虚失温而身寒是谓之常,之所以言其“反”,是因此处之“气虚身热”是“得之伤暑”的缘故(《素问·刺志论》)。(3)“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素问·气穴论》)。显然,此处指的是气虚血瘀而致发热,绝不能以“外为发热,内为少气”八字而径直指向“气虚发热”病机,否则就有切割经文、曲解经义之嫌。

“气虚发热”命题有悖于气的生理功能“气主煦之”(《难经·四十二难》)是对气有温煦生理作用的高度概括。“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灵枢·本脏》)。显然不支持“气虚发热”命题。

“气虚”病机引起的“发热”有其复杂的病理环节有关“气虚发热”命题的热议连绵不绝,有关论文时时见诸报端,其中不乏对这一命题的源流予以探赜者。只要仔细分析相关研究就不难发现,“气虚发热”这一命题不是简单的“气虚→发热”之线性关系。纵观古今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气虚”与“发热”之间是“气虚→ N 个中间病理环节→发热”的多层次复杂关系,如血瘀、气郁,痰、饮、水、湿、结石病理产物,以及气虚而卫气御邪作用下降,易受外邪侵袭,形成气虚感邪的病机,导致发热。

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还是临床实践来看待“气虚发热”命题,都绝不是“气虚”导致“发热”的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在“气虚”病机前提下,又派生了更为复杂的病理环节。也有人认为是“气虚”病机与“发热”表现并存的复杂病理变化。总之,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表述“气虚”与“发热”之间的关系是很难成立的,是有缺陷的。可见,只有认真研读《内经》,才能对一些错误的观点予以有理有据地判断和甄别。

阳化气,阴成形

❶《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个观点:“阳化气,阴成形”。明代著名的医家张景岳认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因此,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静、气化与凝聚、分化与合成等的相对运动,进而说明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作用。

自然界万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离不开阴阳的相互作用。阳主动而散,可促进万物的气化。阴主静而凝,可促进万物的成形。化气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相成的运动形式。阳的特点是主动,阳有气化功能,可以促进脏腑发挥正常的功能。阳性热,所以可以化阴为气。阴的特点是主静,阴性凝敛,所以可以凝聚而成形。

❷中医认为,生命就是生物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化气与成形。人体的正气是无形的,属阳;精血津液为有形的,属阴。而阴精和阳气可以互相转化,简单来说,阳有化气的功能,可以把机体的物质化为无形的气,因此,阳以功能为主。而阴有成形的功能,可以把外界的物质合成自己的身体物质,因此,阴以形体为主。由精血津液转化为气,要依靠阳的气化作用;由气转化为精血津液,离不开阴的成形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人体生理活动过程中的新陈代谢,都可以概括成“阳化气,阴成形”。以上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解释,有些抽象难懂,下面结合日常生活以及常见疾病来分析阴与阳两个不同的功能。

❸生活中我们知道,水蒸气如果遇到冷的东西,就会凝结成水珠。从无形的气到有形的水珠,这就是阴成形。它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无形的气,二是必需有阴寒的媒体。比如:在煮水的锅内,水蒸气只能在锅盖上形成水珠,而由于锅底以及侧面太热,阳气太旺,就不能形成水珠。再看豆腐的制作。黄豆做成豆浆,煮沸后并不成形,要想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就是加盐卤或石膏水。这两种东西都是阴寒之物,于是阴得以成形,豆腐于是做成了。所以说,豆浆是温性的,但豆腐是凉性的,因为加了盐卤或石膏。

❹从人体病理来说,凡是成形的疾病,一定是阴性的。有的疾病是局部成形的。如足内踝的肿胀或者水肿,那是因为肾经的阳气不足而寒气太盛,阳不能化水为气,结果阴寒凝结在肾经的下段,形成水肿。这种情况要扶助阳的气化功能。再如甲状腺肿,那是任脉的阴寒之气成形而致。任脉阳虚而阴聚于湿气最旺之处,形成了肿胀。对于这样的病,光是通经活络是不够的,一定要配合扶助任脉之阳气才是治本之道,比如肿瘤这是明显的阴性病,首先,只有三阴体质的人才可能会生肿瘤,三阴体质的最明显特征是阳气的不足,对阴邪已经不能形成有效的抵抗。因此,邪气深入三阴,于体内阳气最虚弱之处成形,发为肿块。

❺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细胞分化、凋亡相关于细胞执行功能,属于“阳化气”,而细胞增殖相关于细胞数量、形体增长,属于“阴成形”,而发育异常、增殖失控、分化障碍以及凋亡阻遏就是肿瘤、白血病的基本生物学特征。由此可以推出:肿瘤的本质是阳气不足、阴寒积聚,可以这样说,如果肿瘤病人的阳虚体质不能彻底改变,治好肿瘤是门都没有的。而改变阳虚体质必需扶阳,扶阳就可以用到艾灸、姜汤亦或是温性的中药等。改变体质,攻逐病邪,扶正以加强气化功能,等正气稍足,即可攻除邪气,攻邪必然伤正,故此不能一攻到底。所以说,肿瘤其定位就是“阴成形”,其临床表现虽然复杂多样,但源于命门火衰,本属寒痰凝结,治本之道当扶阳、散寒、祛瘀。治本之道,扶阳、散寒、祛瘀,再说肥胖症,身体某部位肥大必然是这一部位的阳气不足以化气,于是形乃聚而成形。

❻有句话说“十胖九虚”,虚的就是阳气。如用泻法来治疗肥胖,肯定是越泻越虚,越虚而越胖。肥胖症是要补阳的,阳气足了,自然能进行化气的功能,慢慢地就能把多出来的肥肉气化掉。红斑狼疮、肝硬化等病都可能引起腹部肿大,水肿,其原因是中焦虚,阳气不能化水,水湿泛滥成灾。

每见某些医家大量应用苦寒中药以泻水化瘀,不知泻邪的同时也在伤正。或者,重用激素以救命,短时尚可,久则必然消耗阳气太过而病人体质变弱,一不小心又会生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病会导致关节会肿大变形,这也是阳气在关节处不足以抵抗阴邪的缘故。所以治本之道在于扶阳以抑阴。不管病人表现出多少热象,也不能因此而大量应用寒凉中药。要知道,能患这样的病的人必然是阳虚体质,虚寒于内,阴得以在阳气最弱处聚而成形。

临床每见有医重用生石膏治疗关节炎,不知即使是热邪所致,也要加以扶阳以化其阴形。眼球外突,一定是阳虚于眼睛;椎体增生,必然是阳不足于椎体;小儿脑水肿,那是阳气未能充盛于脑内;局部摔伤而肿胀,是阳气受损而聚阴成形。如此等等,皆当从“阳化

气,阴成形”这个意思上去思考,这样才可能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

❼总而言之,所有的“阴成形”的慢性病,多属阳虚体质而生。阳气不足于抵抗邪气(邪气为阴,正为属阳),外邪因而客入机体,耗伤阳气,久之阳益虚而阴愈盛,聚痰血等阴物而成形,发为大病。

《黄帝内经》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这句话说得非常清楚明白,治疗任何的“阴成形”的病,必需扶阳气以化阴寒。所谓生命,其实就是阳气。有了阳气的支持,我们的躯体才是活的。我们的阴是足够的,从来也不会缺少。像我们的组织器官躯体就是阴,喝的水也是阴,吃的饭也是阴,缺少的是真阳。只有阳气旺了,才能气化水液而化为阳气。如果真有人阴虚了,那喝水不就是最好的滋阴补阴手段吗?问题是喝水根本就补不上阴,因为没有阳的气化,水进不了我们的生命。阳气才是生命的根本。
仅供临床参考,非专业医生请勿
试针试药
ID:hnbfdycx

艾御享堂

(0)

相关推荐

  • 通俗解释“阴成形”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个观点:"阳化气,阴成形".明代著名的医家张景岳认为: "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因此,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 ...

  • 湿寒重、气虚重者不宜多喝水

    水,属阴.热水,性也属阴.有形的水进入人体后,需要人体自身的阳气去蒸腾气化,被人体吸收利用.如果阳虚.气虚明显,无力蒸腾气化有形之水,反而使水停留在身体局部,造成局部水分过多,加重身体的负担.那么,关 ...

  • 阳化气

    ​阳化气,阴成形 肿瘤是形,其根在气 气化行,则形可散 气化滞,则形必凝 <内经> 纲领性,的观点: 阳化气,阴成形 阳动而散,故化气 阴静而凝,故成形 阳和阴是 指物质的: 动与静. 气 ...

  • 中医养生到底养什么?掌握“四大作用三大原则”,就会事半功倍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各样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它重在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讲究协调脏腑.畅通经络.清静养神.节欲葆精.调息 ...

  • 气虚了,病就来了!气虚到底什么原因?这1条,80%的人都踩中了!

    气虚了,病就来了!气虚到底什么原因?这1条,80%的人都踩中了!

  • 中医气虚,血虚,阴虚!一,气虚常见症状神...

    中医气虚,血虚,阴虚! 一,气虚 常见症状 神疲乏力,面色淡白:少气懒言,咳喘无力:动则汗出:脉虚无力. 常见舌象: 气虚舌象异常主要表现在舌色上,轻者可无明显异常,重者舌色淡白少华,甚者则舌色淡白胖 ...

  • ​中医气虚,血虚,阴虚!

    一,气虚常见症状神疲乏力,面色淡白:少气懒言,咳喘无力:动则汗出:脉虚无力.常见舌象:气虚舌象异常主要表现在舌色上,轻者可无明显异常,重者舌色淡白少华,甚者则舌色淡白胖嫩.适合气虚的经典方剂四君子汤, ...

  • 争了几十年!这场关于耳鸣和耳聋的中医争议到底咋回事?

    耳鸣指主观上感觉耳内或头内有声音,但外界并无相应声源存在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耳聋则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为特征的病证. 在中医学的研究中,"鸣聋分论"与"鸣聋合论&quo ...

  • 中医气虚,血虚,阴虚!

    一,气虚 常见症状 神疲乏力,面色淡白:少气懒言,咳喘无力:动则汗出:脉虚无力. 常见舌象: 气虚舌象异常主要表现在舌色上,轻者可无明显异常,重者舌色淡白少华,甚者则舌色淡白胖嫩. 适合气虚的经典方剂 ...

  • 轻松一按就能缓解不适,关节经络统统归位,中医正骨到底有多神奇?

    话说最近有一种"保健项目"横扫娱乐圈,有人跃跃欲试,有人闻风丧胆,它就是--正骨! 不少人说:做完正骨后不仅治好驼背,连个子都长高了! 这些江湖上的传说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今天诊君 ...

  • 胡希恕的中医水平到底怎么样 三个故事反映

    原创37度中医2021-03-30 09:17:04 胡希恕的伤寒六经理论,在我看来可谓化繁就简.独辟蹊径,但在中医学院读大学期间没听任何老师提起过,毕业走上临床后,也好多中医同行不知道胡希恕这个人. ...

  • 都说端午服安宫,株洲中医解答到底安宫牛黄丸有什么“神奇”功效?

    端午(五月初五)又称"毒月-怒日".<月令认为该月要瘟毒盛行在时节,很多地方有喝"雄黄酒"在习俗来清热解毒.端午节前后,天气较为温热,人体出汗较多,身体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