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人,而董卓不是!
老羊翻书,在“魏晋笔记”里翻到一本《汉末英雄记》
说起三国故事,一般人把三国演义当历史,易中天在电视说三国后,把三国志当历史,也有把电视剧当历史的。
而这本最真实的《汉末英雄记》却很少被人提起,它的作者是王粲。
王粲(177——217)是和曹操等人生活在同时期的人,是曹操的文字秘书,建安七子之首,所以他个人日记里记述的事情最为可信,后来的《后汉书》、《三国志》什么的都大段大段的直接引用。
可惜《汉末英雄记》现存残本,不及原书的五分之一。
现存开篇写的是曹操:
曹操与刘备密言,备泄之于袁绍,绍知操有图己之意。
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曹操和刘备密谋袁绍,结果刘备告诉给袁绍了,袁绍就知道了曹操有图谋他的意思。
曹操后悔呀,直咋舌到流血,这个后悔呀,把这事作为以后的教训!
短短三十四个字,写了一个故事,刻画了两个人物。
大耳贼不可信任,曹操做错了事后悔,直咋舌头,直到舌头流血,估计也是搓手跺脚,在屋里走溜溜。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个心机很深的人。
建安中,曹操于南皮攻袁谭,斩之。操作鼓吹,自称万岁,于马上舞。
和孩子似的,打了胜仗,就吹自己的远大理想,高兴的在马上跳起舞来。
曹操出身不如袁绍高、长相不如袁绍好、朋友不如袁绍多,可曹操比袁绍执着、坚忍,最终打败了袁绍。
文学分圈子,文雅一点说叫流派,流派之间还有矛盾,都是文人相轻惹的祸。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曹丕当时就看出来了。
现在也经常有这种说法,什么什么“多少家”、“多少子”,都是把相同地域、相同时期、个人关系较好的文学家放到一起。
将来也许会有人把“老羊铲史”和“老牛愤青”什么的合到一起,叫个什么也有可能。
在后人评价魏晋时期的文学时,就有建安时期的“三曹”和“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
现在人的人都忙着赚钱、应酬,读书尤其是读无用的书的人原来越少,所以人们一提到孔融,多数人还都停留在“孔融让梨”的阶段。
孔融非常有才华,而且非常有个性,尤其对曹操不服气,经常顶撞曹操。
曹操文采敢吹第一了,他让孔融写讲话稿,意思是写完后挑毛病,羞辱一下他,可拿过孔融写的稿件,看了半天,居然半个字也改不了。
后来,孔融终于把曹操激怒了,杀了他。
孔融的确是一个另类,作为孔夫子的后人,他居然提倡儿女不必对父母过于感恩,他说,儿女是父母激情时的副产品,根本就不是有意为之。
你好像是去年穿越过去的吧。
建安七子中的阮瑀更有个性,曹操爱才,请他来做官,他不干,躲到大山里,曹操就派人放火烧山,很无奈的很勉强的才参加曹操的队伍。
王阳明:越退缩越失意,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王粲就是这样的追风而去的。
王粲最早在刘表的旗下做事,可刘表嫌王粲长得不好看,就不是很得意他。
因为刘表是个美男子。
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
刘表死了以后,王粲随刘琮投降,加入了曹操的幕府,基本就是一个积极的人生,
作为曹操的文字秘书,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和曹操、曹植、曹丕个人关系都不错。
其文学成就还被和曹植一起称为“曹王”
191年,汉献帝被董卓控制时,西迁长安,王粲也一起前往。
所以,王粲对董卓的事情记载的也是非常真实可信。
董卓攻得李昊、张安毕,生范中生烹之。
二人临入鼎,相谓曰:“不同日生,乃同日烹。”
董卓吃人。
油炸大活人,被炸的两位心够大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烹”。
世事有没有定数?按照唯物主义发展观,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可实际操作中,经常有一些异数来打破规律。
董卓就是。
董卓是甘肃人,年轻时候也是好爽之人,喜欢结交羌人。
一天,他正在牵着牛耕地,来了几个羌人朋友,他家里也穷,就把正在耕地的牛杀掉招待客人,羌人一高兴,回去就给他赶回一千多头牛来。
185年,凉州羌人大乱,朝廷 皇甫嵩领兵平叛,此时,董卓已经是一支部队的首领了,
几只大军分头行动,均没有战绩,政府军处于下风,
僵持阶段,一天晚上,天降流星雨,有一个很大的流星带着长长的火光砸到了董卓对面的叛军军营里,烧死了一些士兵。
叛军迷信,跑了。
于是董卓大胜!
所以,王粲记载“卓数讨胡,前后百余战。”
人年轻时候都是白纸,一辈子不知道上面都画了些什么。
董卓掌权后,在显阳苑开会,欲有废立,
对袁绍说:刘氏之种,不足复遗。
袁绍说: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恐众不从公议。
董卓说: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令为之,谁敢不从?
袁绍说:天下健者不唯董公,绍请立观之。
横刀长揖而去。
所以说,从一开始,就有很多人对董卓专权表示不服。
董卓临死,《三国演义》里的儿歌,也是王粲记录下来的,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
又有道士书布为“吕”字以示卓,卓不知其为吕布也。
“卓既死,当时日月清净,微风不起。旻、璜等及宗族老弱悉在郿,皆还,为其群下所斫射。”
最可恨的是,董卓之恶牵连其九十多岁的老母亲。
卓母年九十,走至坞门曰:乞脱我死,即斩首。
你生的一个好儿子。
董卓死后,曹操作诗《董卓歌》
德行不亏缺,
变故自难常。
郑康成行酒伏地,
郭景图命尽於园桑。
也是人生无常!
公元217年冬天,中国北方爆发大面积瘟疫,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北还,写《七哀诗》: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这一年,建安七子中除了之前孔融被曹操杀害、阮瑀病死外,
其余五子皆因这场瘟疫而死。
王粲死的时候,曹丕非常伤心,率众文士为其送葬,为了寄托对王粲的眷恋之情,
曹丕对王粲的生前好友们说:“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
于是,一片驴鸣之声响起。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驴鸣送葬。
权势、金钱,对于人生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呢?
电视剧《军师联盟》,曹操临死前最后一句话:
谁都带不走这个世界。
战乱,受害最大的还是平民。
东汉末期的157年,全国人口7200万,到了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时,还剩2400万,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