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整理华中师范大学苔藓植物标本时,意外地发现一份陈邦杰教授鉴定的苔藓标本。
陈邦杰(1907~1970)男,字逸尘,江苏镇江人。是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世界著名植物学家,中国苔藓植物学奠基人。中国苔藓植物研究的拓荒人。据资料记载,早在中央大学读书时,陈邦杰先生就在苏南一带采集,在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时,又深入到川东、川西、峨眉山、金佛山、大小凉山等地采集,以后更是带着助手和学生到大小兴安岭、内蒙古荒漠区、阿尔泰林区、陕西秦岭、西藏珠穆朗玛峰、海南岛热带雨林、福建武夷山区以及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等地采集标本。
我对这份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的植物鉴定标签非常熟悉,我在读本科和研究生时,所有的初定的植物标本,最后由我的导师谭景燊教授(1918年8月24日~2011年9月19日)定夺。在一架十分古老的打字机上,谭先生十指飞舞,一份鉴定标签就完成了。我只要听到打字机键盘上的声音,我就知道,谭先生的鉴定有结果了。一旦鉴定标签打好后,在标签的右下方“鉴定者”的位置,谭先生会小心地盖上自己红色的私章。这份植物鉴定标签随着1985年华中师范学院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后就停止使用了。由于我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这个标签估计使用了30余年。我大胆地猜测,陈邦杰先生鉴定这份标本的时间可能是1953年~1970年之间。
这份标本采集的时间是1948年,地点在湖南南岳。采集号“NY”可能是南岳的简称。衡山又名南岳,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这份标本的采集人是谁?标本没有记载。如果追溯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可能会有一点线索。
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湖北武昌城内昙华林创办了文华书院(Boone Memorial School)。1885年,英国循道会也在武昌开办博文书院(Bowen College)。加上英国伦敦会在汉口创办的博学书院,并称为武汉地区的三大教会学校。20世纪初,三校各自都开设了大学课程。1906年,美国耶鲁大学雅礼会在湖南长沙开办了雅礼大学。美国复初会在岳阳也开办了湖滨大学。1924年,文华书院改名为华中大学。1924年汉口博学书院大学部、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并入。1929年岳阳滨湖书院大学部,长沙雅礼书院大学部并入。1926年,两湖地区受到排外运动的严重冲击,上述学校一度被迫关闭。后来在武昌的文华校园内联合办学,校名为华中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以原公立华中大学为主体,集中了私立中华大学,广西大学、湖北教育学院,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平原师范学院,海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建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62年湖北大学的一部分并入。1970年中南民族学院的一部分,湖北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函授学院并入。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在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的植物标本室内有一排列为总柜的标本,里面分布着主要是华中和华南地区的标本,时间大多是建国前后的植物标本。原来,院校在变动中,老师们除了携带生活用品外,他们采集的植物标本也带到了华师,这是那个时代一个非常鲜明的标志,植物标本,它可以给分类者都来快乐和成就。对于一位大学老师而言,植物标本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具。1982年 ,华师第一届植物学硕士生毕业答辩,我旁听了这次一生难忘的答辩会。班继德先生拿出一份采自广西的植物标本,请一位做禾本科论文的师兄判断这份标本是禾本科还是莎草科植物,这二个科的区别主要看叶鞘是否开裂还是闭合。禾本科植物叶鞘一般开裂,只有极少数是闭合的,这份禾本科植物标本叶鞘是闭合的。我非常惊讶,我们标本室馆藏标本有10多万份,老师怎么一下子就找到了这样一份有“个性”的标本呢?上面的那份1948年在湖南南岳采集的苔藓标本也许是一位老师从湖南带到华师的吧!最后一个问题是,是谁请陈邦杰先生到华中师范学院生物系鉴定苔藓标本呢?我的导师谭景燊教授是蒋英教授的弟子,一直从事种子植物分类的工作,与谭先生有学术交往的先生大多来自南方的院校。我们学校谁与陈邦杰先生相识、并且能够把陈先生请到我们学校来呢?在我们植物学教研室,只有二位先生有过采集苔藓植物记录,一位是在湖北五峰采集苔藓植物的毕列爵先生,一位是研究湖北植被的班继德先生,在他的植物群落样方表里,在地被层中有苔藓的记载,但是一般在科的水平,没有进行苔藓分类学研究。所以,我判断,这份苔藓标本极有可能是毕列爵先生邀请陈邦杰先生鉴定的。两位老先生已经仙逝,我无法验证以上的猜测。但是,对老一辈科学家对湖北苔藓植物研究深怀感恩之心仍然油然而生。以上随笔仅供编写《湖北苔藓植物图志》中湖北苔藓植物采集与研究简史内容时参考。致谢: 华东师范大学朱瑞良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福生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园马文革博士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曾思金博士对标本来源考证的指导,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