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下葬时臭气熏天,被盗墓时却又尸身未腐,背后的秘密鲜为人知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74期:

从庚子之变再到辛亥革命,这期间晚清政坛虽然风雨飘摇,但即使已经摇摇欲坠,也纵然没有倒下。

这期间也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最让人津津乐道,又充满着众多谜题的事件,当属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死了。

这“娘俩”一前一后,相隔不到一天时间,接连离开了人世,给众人留下众多谜题的同时,也给当时的接班人留下一个难题。

那就是下葬问题!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74期:慈禧肉身不腐的背后,并非因口含夜明珠,你看她最后几天吃的啥?

一、

如果说大清哪一位皇帝最惨,光绪帝肯定排在第一位,即使末代皇帝溥仪,都比他快活得多。

关于光绪帝的死因,近几年揭秘的专家学者们太多了,基本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光绪帝是被人毒杀身亡,至于是谁,肯定慈禧太后的可能性最大。

关于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毒杀光绪帝,我们在前一期已经详细地分析过,这里就一笔略过,单提这俩人的下葬问题。

清朝皇帝下葬还是很隆重的,而且流程也很长:

皇上驾崩后,先要在乾清宫停灵,这个时间是不固定的,长短不一。比如顺治帝驾崩后停了25天;康熙帝驾崩后停了20天;雍正帝驾崩后停了18天;最短的是咸丰帝,那也停了11天。

等皇亲国戚们在灵前哭得差不多了,开始把装有皇上的棺材移到殡宫,在那里静静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再下葬,这个时间就更长了:

顺治帝停了足足两年又两个月时间;咸丰帝停了也有一年时间;最短的是雍正帝,只停了一个月时间;最长的就是这个光绪帝了,死后棺材被运到了河北易县的行宫“停柩安灵”,足足停了五年时间。

之所以会有差别,主要还在于皇上的陵墓有没有建好的缘故,像顺治帝24岁就驾崩了。这么年轻,陵墓根本还没有纳入计划之中,只能等着修好了陵墓,才能下葬。

光绪帝就更惨了,他驾崩的时候,别说修陵墓了,连选址都还没选呢。直到他已经去世了,才匆匆去选址,可惜建一半没钱了,直到袁世凯上台才拨了点银子修建好崇陵。

二、

相对于光绪帝,慈禧太后的陵墓就豪华得多,其葬礼也办得轰轰烈烈!

其实关于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葬礼问题,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也就是摄政王载沣跟隆裕太后有不同的看法。

载沣建议一切从简,毕竟大清朝的国库早就空了,根本架不住这两场葬礼。但隆裕太后却不这样认为,这也是慈禧太后临终前为什么要这么交代后事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载沣、溥仪、隆裕三者制衡。

后来这俩人想来想去,再咨询庆王奕劻的意见,最终决定光绪帝的葬礼一切从简,慈禧太后的葬礼还是得大办特办。

可怜的光绪帝,生前被慈禧太后压制,死后仍然被慈禧太后压制,说他是大清最憋屈的皇帝并不为过。

不说别的,光慈禧太后的棺材是用云南的金丝楠木做得,早在她还活着的时候就从云南运过来了,至于为什么不用四川的金丝楠木,因为这么多年,被砍没了啊!

按照后来盗墓者的叙述,以及清廷相关史料记载,慈禧太后的棺材底部倒入了整整五升的珍珠,铺了近30公分。身上盖着镶有金丝串珠的三层锦被,而且这个太后老佛爷是头顶翡翠荷花,脚踩碧玺莲花,身旁还放了数百枚由翡翠雕刻的水果及蔬菜。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慈禧太后口中含着一颗硕大的夜明珠,由两瓣组成。分开则看不出什么特殊,但合在一起就会发出绿色的光芒,百步之内能照到头发丝。

从准备慈禧太后的葬礼,再到正式下葬,足足等了一年时间,而这一年时间里,慈禧太后的遗体当然不能随便放置,也是要做防腐处理的。

三、

那么从1908年慈禧去世,再到1928年孙殿英炸开慈禧的陵墓,整整二十年,为什么她的尸首没有腐烂呢?

按照当时人们的说法是因为慈禧太后口中的那颗夜明珠,当初孙殿英假借军事演习的方式强行炸开慈禧太后的陵墓,其目的也是为了那颗夜明珠。

之所以孙殿英知道慈禧太后口中有夜明珠,主要还是李莲英的缘故,李莲英在慈禧太后死后九十八天的时候离开了皇宫。后来他把慈禧棺材中宝藏的事告诉了其侄子李成武,李成武写了一本书叫《爱月轩笔记》。

孙殿英就是拿着这本类似于藏宝图的书,找到了慈禧陵墓地宫的入口,进而找到了慈禧的棺木。

所谓的含着夜明珠,慈禧太后的尸体就不会腐烂,拿走了夜明珠,很快慈禧太后的尸体就变黑了。实际上是棺木被打开,尸首氧化了,跟含不含夜明珠无关,而且夜明珠也没有杀死微生物的功效。

实际上这颗夜明珠还是颇有来历的,在当时的市值可是价值一千万两银子:

这颗夜明珠是出自印度莫卧儿王朝,这个王朝都已经灭亡几百年了,是由国王沙·贾汗命名的一颗金刚石原石。这个国王有一个宠妃,叫泰姬,是一个标准的波斯美人儿,后来她死了,国王为她建了泰姬陵。本来这颗夜明珠要随着美人儿进陵墓的,结果阿富汗国打败了莫卧儿王朝,阿富汗的酋长抢走了这颗夜明珠。再后来,乾隆帝远征回疆,威震西域,阿富汗酋长在瑟瑟发抖中将这颗夜明珠赠给了乾隆帝,于是这颗夜明珠就这样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中。

四、

那么慈禧太后肉身不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慈禧太后的棺材是用金丝楠木做的,这种木材号称皇帝专用,“水不能浸,蚁不能穴”,实际上在明末的时候就已经濒临灭绝了。

慈禧太后的棺木一共经过了四十九道工序,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刷了四十九道不同的漆,最后再涂上一层金粉。

而棺木的内层还有十三道装饰,这种木材密不透风,空气都能隔绝,所以二十年的时间,慈禧太后的尸首都没有腐烂。直到棺木被撬开,空气进入,这才导致了慈禧太后的身体变黑氧化,说明并不是真的不腐。

其次,当时的清宫还是具备防腐技术的,毕竟刚才也提到了,停灵都要停半个多月。不能大家还在哭灵呢,棺木中就散发出阵阵恶臭吧?然后等着下葬又得一两年时间。对尸体必然要做防腐处理。

所以,慈禧太后的棺材内部干燥,消毒,又放入了众多了奇珍异宝和名贵药材香料,也是起到了一定的杀菌防腐的效果。

最后,慈禧太后的死因是“水走大肠,得食则泄”,也就是说得了痢疾。是在她73岁生日那天,一高兴吃多了,吃多了就闹肚子,这一拉就拉了快半个月,活活拉死了。

在我(杨角风)小时候,河北人嘛,在当时的香河县出了一个香河老人,那时候大人们就一直议论这个老人死后身体不腐。后来看了报道,其实跟慈禧太后的情况相符,都是临终前半个月什么都不吃,把身体都倒空了,也就失去了细菌滋生的土壤,自然就不腐了。

五、

那么为什么有人说,慈禧太后下葬的那天,臭气熏天呢?

刚才也提到了,慈禧太后的棺木是用金丝楠木做的,而且非常严实,就算是腐烂了,也不会有味道传出来。

所以,这个臭气并不是慈禧太后身上散发出来的,而是另有所指:

关于慈禧太后下葬的整个过程,很多国外记者都拍有照片,从照片上看围观的人巨多,熙熙攘攘,密密麻麻。

从紫禁城出发,到埋葬慈禧太后的清东陵,整个路程有一百多公里,全程都是步行,还得抬着巨重的灵柩。当时把京城附近500里内的杠子手全喊来抬轿了,有说一共分成60组,每组128人,每组还有4个人候补,轮流抬轿,也就是说光抬轿的就高达7920人。

其实这个数据可能有点夸张,整个抬轿过程持续了5天,假如每个轿夫只抬两个小时的话,一天就是12组,5天就是60组。但实际上,很可能就12组,轮流抬,总共也就1584人,等于每人每天抬两个小时。

但即使这样,人也是很多了,整个送葬队伍据统计有一万多人,真可谓是密密麻麻了。这么多人,再加上骡子、马啊、驴啊的,光身上散发出来的汗臭味就够大家闻的了。而且,这么急行军5天时间,根本不可能洗澡,换衣服都是奢望,吃喝拉撒都在路上,还有骡子啊、马啊、驴啊,又尿又拉的,味道很肯定不好闻。

沿途带着的贡品啊,食物啊,腐烂后也会有气味出现……

但是,民间传说臭气熏天,这我(杨角风)认为不至于那样,毕竟这个葬礼准备了一年时间,而且提前还排练了十天。骡子啊、马啊、驴啊屁股后面也应该会想到挂一个篓子装粪便。

实际上,所谓的“臭气熏天”不是形容当时的气味的,而是形容慈禧太后这个人的。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臭”,也代表慈禧太后这个人,即使做好了防腐,即使喷满了香水,也是遗臭万年。

所以,这种臭气熏天,应该是指慈禧太后的葬礼,活着的时候祸害了老百姓,死了也不让沿途的老百姓安生。灵柩所到之处,所有的老百姓都要下跪迎接,人们在看好戏的同时,不免心有不满。这个慈禧太后,挥霍无度,死了还这么讲究排场,又陪葬这么多珍宝,真臭!

这或许就叫盖棺定论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