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当年会宁一中几位老师之语言精趣师生情浓 || 作者 听雨赏蕉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么简单。实际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独特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学相长的良好气氛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候老师的一个很小的动作,一句很平常的话,就能让人铭记一生!
与商品、货币、资本相关的名言
王世礼老师是杨集乡刘咀人,五十年代搬迁至郭城南湾。他一米八的个头,黑发经常梳得很展,一幅大墨镜,一身笔挺的中山装。用现在的话说那叫标准的高富帅。王老师给我们代的是政治,课讲的相当好,同学们都很喜欢听王老师的课。早上最后一节课上完中午就要到食堂打饭,对不感兴趣的老师如果延长课时,大家就会多多少少表示一点抗议。要么轻轻拍拍桌子,要么偷偷敲敲饭盒,意思是吃饭的时间到了,再延长课时就吃不上饭了!但如果是王老师的课延长了,同学们课堂秩序仍旧井然有序,仍旧如痴如醉般地洗耳恭听着。就像拥立皇帝登基一样很有仪式感,没有一丝半点拍桌敲碗的消极对抗。我们都记得王老师说过的两句很独特的名言。一句是幽默的调侃: “娃娃,货币变为资本的时候你们年龄还小不记得”。另一句是风趣的解释: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冷怂,冰箱里的西红柿已经进入消费领域了,不是用来交换的,怎么是商品呢?” 这种很有个性的语言,就像长辈跟晚辈之间拉家常般的自然。没有高高在上很威严地严抓课堂纪律,没有盛气凌人专断地盯着要同学注意听讲。有的却是“润物细无声”般的水乳交融的配合和默契,这种师生情将永远烙印在每一位同学心灵的深处!
当年的会宁汽车站
李生权,你的答案做出来了吗?
周彩霞老师是韩集人,是我们高中的数学老师。她戴着一副眼镜,平时衣着朴素,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可能是女性的缘故吧,平时和我们很少说话。有一次我们班以张军(现在西安,博士)为代表的前两排男生刮了十三个光头,猛一看光溜溜明晃晃两排,挺滑稽的。上课时周老师都不敢正眼往下看,低着头在眼镜的上框外偷偷地扫视这十三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光头,竟然笑出声了。周老师上课提问总喜欢叫李生权回答,因为李生权同学学习最好,一般不会出错。高中三年一直是全级第一名,地位从没有人撼动过。周老师还带着李生权参加了当年省上的数学竞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李生权,你的答案做出来了吗?” “老师,做出来了。” “好了,那我们就看生权的解题过程。” 于是就开始讲解了!李生权当年高考考了600多分,凭这个分数北大清华都随便上,报志愿时因为分数少估了七八十分,最后上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现为国家电网高层领导。“李生权,你的答案做出来了吗?” 成了周老师相当自信的并引以为豪的习惯,将融洽的师生关系升华到更高的境界——老师施教有方,学生成绩飞扬!
二排右一周彩霞;右三安光明。左三李生斌;左五王世礼。
护师生真情,斥不正之风
郭向东老师的故事本人在前期有专门的文字叙述,但遗憾的是把下面这么精彩的一个片段给遗漏了。这是一件当年轰动会宁一中的大事。我们班的许建德同学得了中毒性痢疾,一直在校医务室吃药打针不见好转,最后脱水了很严重。于是郭老师召集同学用架子车送到县医院(现在的中医院位置),但县医院的领导拒绝收院救治,理由竟然是一中还欠他们医院的钱。郭老师担心拖着时间长了有生命危险。医院的护士、大夫、院长等大小领导围了一堆,老师同学再三央求院长就是不让住。这次彻底激怒了郭老师。在县医院门诊楼的过道里,郭老师来回踱着步,手指着医院墙上的宣传标语,指着院长的鼻子足足骂了半个小时。“人命关天啊!你们竟然因为单位之间的事对危重病人不治疗。你看你们墙上贴的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你们贴的这是狗皮膏药吗?这纯粹是挂羊头卖狗肉,不如撕下来擦屁股算了!” 医院本来就理亏,一看郭老师出口成章,火冒三丈。竟没有一个人能对付着回应几句,一帮人被骂的团团转。病人最后医院还是没有收,只好又到一中医务室继续治疗。郭老师这一顿酣畅淋漓的骂实在太过瘾了,在场的同学都深为感动。“护师生真情,斥不正之风”当年在会宁一中广有流传。
会宁县医院
《雷雨》的解读及“会宁未来的县长姓安”
安光明老师是汉岔人,后来从会宁一中调到甘肃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谁知几年前他已经离我们而去,在此深表怀念和敬意!安老师大高个,人很瘦,烟瘾很大。记得刚到一中没有几天,学校放映电影《雷雨》,老师一致推选让语文教研组安老师在电影放映前把《雷雨》的故事情节给同学们讲一下。这下安老师有了用武之地。灯光明亮的露天电影场,声响洪亮的高音喇叭。洋洋洒洒犹如江河决堤;丝丝缕缕仿佛抽丝剥茧。从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个性特点等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他说:“剧中情节发展在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内,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雷雨》通过其悲剧结局,告诉我们很多“不可以”,比如在情感欲望的追求上不可以随心所欲,在爱情的自主选择上不可以悖逆人伦,在悲剧责任的问题上不可以放弃承担,等等。因为每个人的存在都不是绝对孤立的,这是我们共同的现实”。安老师讲完,全校学生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次精彩的宣讲,对课文《雷雨》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思路引领和认知升华作用。讲句子成分的划分时,安老师举的例子是: “会宁未来的县长姓安。” 同学们听后都哄堂大笑。没想到安老师很严肃,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哪个是宾语,哪个是定语以及常做句子成分的词性。这样一来,即使再愚笨的人都领悟透彻终生难忘了。
夜读
“皮革”的发明人
李生斌老师是新庄塬人,是我们的英语老师。由于刚刚毕业分配到一中,年轻气盛,抱负远大。工作积极,教学扎实。西装革履,穿着时尚。为此还受到校长的批评,说有些老师不起表率作用,穿奇装异服出风头。毕竟当时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西装领带难登大雅之堂,也难怪校长这么说。有一次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句子,叫张玉兰上来翻译成英语写在黑板上。但张玉兰上去写了又擦,擦了又写磨叽了半天就是不会。李老师很生气。“这么简单的句子都不会翻译。张玉兰,你和“皮革”一样富有弹性,捣过一指头一个窝窝,指头收回来又回复原状。” 正因为如此,“皮革”就成了张玉兰永远的外号。好多同学说起“张玉兰”都印象不是太深,但一提“皮革”觉得很亲切,似乎天下无人不识。2016年同学聚会时刚好李老师和“皮革”见了面,说起“皮革”的由来,李老师笑得前仰后翻。“都这么多年了,你们还没有忘记。当时实在是太生气了。给张玉兰真诚地道个迟到的歉!”师生敞开心扉话当年,可谓思念绵绵!张玉兰没有因为一个贬义的外号而生气,有的却是师生之间高度的互信和割裂不断的情谊。
当年的文化馆
都是过去三十多年的事了,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都历历在目。每当想起这些记忆深处的往事,总有一种牵挂和欣慰,为我们有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自豪,为我们朝夕相处的好同学喝彩。高中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成了我们一生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