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正当时,艾灸补一冬|三九艾灸节微博有奖互动

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

“三伏”与“三九”相对应,前者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后者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是两个时间段,却是中医养生中却是保健调病的黄金期。

“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是一年中气候最为寒冷的时候,极易引起旧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古语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养生极为重要。

三九天是什么时候?

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9天为一个时段,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
数九从冬至日开始算起,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
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天至27天称为“三九天”。
三九灸时间表
预灸:2020年12月11日-2020年12月20日
一九: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9日
二九:2020年12月30日-2021年 1 月 7 日
三九:2021年 1 月 8 日-2021年 1 月16日
增强:2021年 1 月17日-2021年 1 月25日

为什么要做三九灸?

古语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三九”是阴气旺盛之时,同时也是阳气始生之时,但阳气在此时比较微弱,因气温较低,阳气敛藏,毛孔闭塞,气血不畅,如果不及时护住人体阳气,就可能会让外邪趁虚而入,导致百病缠身!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

在三九天艾灸,可平衡阴阳、通经活络、温阳祛寒,更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三九与三伏,互相巩固

我们都知道,一天中最适合艾灸的时候是阳气生发的上午。那么,一年中呢?
答案就是:阳气最旺的三伏和寒气最重的三九。
这与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不无关系,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理过程中,若能顺应四季气候来平衡人体阴阳,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三伏灸”与“三九灸”都是顺应四季气候特点的内病外治疗法,其理论基础是“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 “三伏灸”是为了借外界阳气、祛体内病邪,目的在于“冬病夏治”;
  • “三九灸”是为了补充阳气、抵御寒邪,目的在于“夏病冬防、冬病冬调”。
二者均是扶阳补虚疗法。
冬天的“三九灸”与夏天的“三伏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因此每年冬天三九天时,医家用“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艾灸疗效。

哪些人不能错过三九灸?

三九艾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文字记载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间),早在北宋年间,民间就广泛应用,涉及内、外、妇、儿各领域。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清初张璐《张氏医通》均较为系统介绍用艾灸疗法调理疟疾、哮喘等病。
总的来说,三九灸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绝大多数人都是适合做三九灸的,尤其是有以下症状的人:
1、呼吸系统疾病
三九严寒,呼吸系统极易受到病毒侵袭,“三九灸”可以益气宣肺、祛风散寒,可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对过敏性鼻炎、慢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疗效特别好。
取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膏肓穴、定喘穴、中府穴。
2、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大多由于阳气虚弱、气血不足所致,如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肠胃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等,“三九灸”对此有很好的疗效。
取穴:中脘穴、天枢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3、骨关节疾病
很多中老年人做“三九灸”就是为了调理骨关节疾病,“三九灸”对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能起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如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等引起的各种虚寒性颈、肩、腰、腿痛等。做完“三九灸”,不仅疼痛等不适症状减轻,行动也会轻快自如。
取穴:阿是穴、膝眼穴、鹤顶穴。
4、免疫系统疾病
身体阳气不足就难以抵御风寒湿邪,尤其南方的冬天湿冷,人体稍不留意就会被外邪侵袭,引发感冒、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三九灸”,相当于给身体加了一把火,可以将外邪悉数赶出体外。
取穴:命门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
5、妇科疾病
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如上文讲述,妇科疾病患者最需要“三九灸”。
取穴:八髎穴、神阙穴、天枢穴、归来穴、子宫穴、血海穴。
除此而外,健康人群也可做“三九灸”强身保健。
  • 背部:大椎穴、身柱穴、命门穴、风门穴、肺俞穴;
  • 腹部: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
  • 腿部: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

其中:成人以神阙穴为主,可加灸命门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等扶正穴位;儿童以身柱穴为主,可加灸神阙穴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