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碑文详注(7)
《曹全碑》碑阳文字详注(7)
(完成于2020年12月29日 chen li)
一、序言
近段时间以来,在断断续续地注译“曹全碑”碑文(碑阳)。
关于“注译”的背景:2019年5月22日,到老年大学书法班学习隶书、习练“曹全碑”。在接触“曹全碑”之初,连碑文都读不通顺,更不用说知其意了。后来,才逐渐读通了碑文、明了其意。再后来,随着对碑文兴趣的增加,就想对其做一番注译。为此,特地到网上查看了一些关于“曹全碑”的译文。在查看了一番后,感觉不甚“解渴”;后来就决定:以自己“解渴”为标准,查找资料,对碑文作比较详细的注译。
可当真的“工作”起来后,才发觉这项工作着实有难度;这个,主因是自己在中国历史与古汉语方面,知识的浅薄。
故虽然费力不小,但受知识水平所限,注译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诚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特别声明:文中所涉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使用这些资料的唯一目的,就是“注译”。而注译之目的,一是通过注译,深化自己对碑文的学习和理解;二是在阅读理解碑文方面,为有像我当初那样不熟悉碑文的人提供一点助益。除此目的外,别无其他,更无营利之所图。
文中主要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度汉语、百度文库、360个人图书馆、词典网、国学大师网、在线新华字典、在线汉语字典。
由于注译的篇幅较长,致阅读起来尤其是在手机上阅读不是很方便,为减小篇幅便于阅读,便根据碑文之上下文意思,将碑文划分为10个段落,把对每一段落的注译,单独列作一篇文档。
碑文之具体段落划分如下:
段1:君讳全 ~所在为雄。
段2:君高祖父敏 ~ 是以位不副德。
段3:君童龀好学 ~ 不陨其名。
段4:及其从政 ~ 远近惮威。
段5:建宁二年 ~ 悉以簿官。
段6:迁右扶风槐里令 ~ 拜酒泉禄福长。
段7:訞贼张角 ~ 绝其本根。
段8:遂访故老商量 ~ 百工戴恩。
段9:县前以河平元年 ~ 役不干时。
段10:门下掾王敞 ~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本篇,是对第7段碑文的注译。
二、注译
〔1〕訞贼张角
a、妖贼:旧时指以妖言惑众倡乱的人(倡乱:chàng luàn 造反,带头作乱。)。
b、张角:东汉时期“太平道”创始人和“黄巾起义”领袖。
注:
①张角:?-184年 钜鹿(秦治今河北平乡、东汉治今河北宁晋)人。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
张角修(修:修行(迷信)。)“太平道”,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约于灵帝建宁(168年~172年)初传道。中平元年(184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所镇压。
②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其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钜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三国:指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局面的形成。
c、妖贼张角:妖贼张角(反贼张角)。
〔2〕起兵幽冀
a、起兵:犹起事。起事:指武装暴动或武装斗争。
b、幽冀:幽州和冀州,均为汉代州一级行政区。
注:
东汉十三州:州,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在全国设十三州。按照东汉光武帝刘秀建基的顺序,这十三州分别是:幽州、冀州、并州、兖州、司州(司隶校尉部)、豫州、徐州、荆州、青州、扬州、凉州(先设雍州,后改凉州)、益州、交州。一州所辖的郡、国之数量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
东汉十三州地图:
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
c、起兵幽冀:在幽州、冀州起事(在幽州、冀州发动武装暴动)。
〔3〕兖豫荆杨
a、兖:兖州。
b、豫:豫州。
c、荆:荆州。
d、杨:扬州。
e、兖豫荆杨:即兖州、豫州、荆州、扬州。这四州均系东汉十三州里面的。译:兖州、豫州、荆州、扬州(兖豫荆杨这四州)。
〔4〕同时并动
a、并:表示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例:相提并论。
b、动:行动;为一定的目的而活动。在此为武装暴动。
c、同时并动:同时行动(同时发起武装暴动)。
〔5〕而县民郭家等
a、而:〈连词〉而后(以后、后来、然后。)。
b、县:为立碑人所在的县,即郃阳县。译:本县。
注:
郃阳县:西汉置。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魏献西河之地于秦,秦置“合阳邑”,属内史。秦二世三年(前207年),西楚霸王项羽划秦腹地为塞(sai)、雍、翟三国,号称“三秦”,合阳属塞国。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灭塞,合阳归汉,属河上郡。九年(前198年)改属内史。景帝二年(前155年)改“合”为“郃”,始设“郃阳县”,属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属左冯翊(zuǒ píng yì)。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将郃阳并入夏阳县(今陕西韩城市)。明帝永平二年(59年)复设郃阳县,且将汜(sì)爱县(今陕西澄城县)并入,属左冯翊郡。
c、郭家:人名。
d、而县民郭家等:而后,本县县民郭家等人(随后,本县县民郭家等人)。
〔6〕复造逆乱
a、复:再;又;重(chóng),重新。
b、造:造反(民间对武装暴动、政变、谋反的俗称);造逆(发动叛乱)。
c、逆乱:谋反作乱。
d、复造逆乱:再次发动武装暴动、谋反作乱(趁机重新发动暴乱)。
〔7〕燔烧城寺
a、燔:fán 焚烧。
b、燔烧:焚烧。
c、城寺:官舍。
d、燔烧城寺:焚烧官舍(火烧官衙)。
〔8〕万民骚扰
a、万民:广大的老百姓;民众。
b、骚扰:使人不得安宁,扰乱。
c、万民骚扰:广大民众受到惊扰(广大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因社会动乱而被扰乱。)。
〔9〕人怀不安
a、人:每个人;一般人。
b、怀:心里存有。
c、人怀不安:每个人都心怀恐惧、惶惶不安(百姓人心惶惶)。
〔10〕三郡告急
a、三:(数)多,或多次。例:三番五次。
b、三郡:多郡。
c、三郡告急:多郡情势危急。
〔11〕羽檄仍至
a、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b、仍:〈副词〉一再;频繁。
c、至:到。
d、羽檄仍至:紧急军情不断传来。
〔12〕于时
a、于时:当时;在此;于是。
b、于时: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这种情势)。
〔13〕圣主咨诹
a、圣主:对当代皇帝的尊称。在此指东汉灵帝刘宏。
b、咨:商量;询问(政事)。
c、诹:商量;咨询。
d、咨诹:询问(计策)。
e、圣主咨诹:灵帝就此向众臣询问平乱之策(灵帝就此向众臣询问,着(zhuó)谁前去郃阳县平定郭家之乱。)。
〔14〕群僚咸曰
a、群:用于成群的人或东西。例:一群孩子。
b、僚:官。
c、群僚:百官。
d、咸:全;都。
e、曰:说。
f、群僚咸曰:众臣都说(众臣一致说)
〔15〕君哉
a、君:对对方的尊称,犹言 “您”。在此,“君”,指曹全。
b、哉:〈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c、君哉:曹全啊(派曹全您吧/派曹全您前去平乱最为合适)。
〔16〕转拜郃阳令
a、转:迁官;转任。
b、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如:拜将(jiàng)、拜相(xiàng )、拜师、拜把子。
c、郃阳:指郃阳县。
d、令:古代官名。县令,为一县之长。县令之名,起于战国。
e、郃阳令:郃阳县县令。
f、转拜郃阳令:转任郃阳县县令(随被任命为郃阳县县令)。
〔17〕收合余烬
a、收:收拢,聚集。
b、合:结合到一起;凑到一起。
c、收合:收聚,整理。
d、余烬:比喻残兵败将或剩余的兵力。例:《左传·成公二年》 :“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请收拾剩余力量,在城下与敌人决一死战。) “此喻残兵败将。”——杨伯峻。在此指现有官军。
注:
杨伯峻:1909~1992,原名杨德崇,湖南省长沙市人,著名语言学家。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历任中学教员、冯玉祥将军研究室成员、广东中山大学讲师、湖南《民主报》社社长、湖南省政治协商会议秘书处处长、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兰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华书局编辑、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等。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古汉语语法和虚词的研究方面以及古籍的整理和译注方面。
e、收合余烬:收拢整合现有的官军((您一到任,就)收拢整合现有的兵力/重整兵马)。
〔18〕芟夷残迸
a、芟:割(草);除去。
b、夷:灭掉;杀尽。
c、芟夷:铲除或消灭(某种势力)。
d、残:快完的;剩下的。
e、迸:本意为奔散、逃散。
f、芟夷残迸:剿灭败逃溃散的逆乱者(剿灭逆贼残余)。
〔19〕绝其本根
a、绝:断。
b、其:〈代词〉tā们。在此指郭家等逆乱者。
c、本根:根基,基础。
d、绝其本根:以“断绝逆乱者根基、防止其再次作乱”(以斩草除根、防其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