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雪清竹:论诗之九 评诗三则
青玉案 庚子上元节
文/寒
瘟疫初从荆楚起。没几日,传万里。
举世惶惶惊如蚁。江汉封城,九州闭户,屯药又屯米。
主簿一问三不知,知府颟顸无人比。
州牧只会念稿子。
一医病没,万民同悲。人心尚未死。
本诗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史知识,对现实事件的观察洞彻明晰,语言概括能力强,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能写得出这样一篇满含着深情和忧患意识的现实主义佳作。上半阕写事,笔力精确,“屯药又屯米”,照应前面的“举世惶惶惊如蚁”,点睛之笔。下半阙写人,“主簿“”知府“”州牧“以古论今,使诗篇产生幽默感,只是是黑色的幽默。通篇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力。
作者诗词写作的火候已经近乎纯青,完全可以入平仄之炉烹炼,必能锻造出将干莫邪之类上好宝剑,这是先学文辞,后学平仄一类诗人词家的特色。当今之世,学习吟诗填词者甚众,然而学平仄容易,学文辞不易。然而学文辞容易,具备佛心道骨儒风者难。这首诗中便有儒者之风。从最后的三句可以见得,”一医病没,万民同悲。人心尚未死“。
没,应该为”殁”。再向作者寒学习一个词“颟顸”,man han 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有两种。其一指面大貌。其二指糊涂而马虎。
例如 1 国事蜩螗,变生肘腋,皆是臣等颟顸失察之过,臣等当受天谴……
2可是他自己也是白发苍颜,步履颟顸了
庚子前夕,富豪食蝠,招致瘟疫,世人封城闭户以避之
深思陋室悟生灵,花鸟鱼虫各有形。
蛮横独存招祸乱,和谐共处始安宁。
人间疾苦风吹尽,世上甘甜雨润荣。
此愿如从今日起,即为蝠鼠赴幽冥。
这首诗第一句很好,不过“深思陋室”,语序不对,实际应该是“陋室深思”,碍于平仄的关系,只能把“思”换成“居”。“深居陋室悟生灵”。这样起笔,是先“抑”了,空间一下子很狭小,那么后面一定要有“扬”。这一句里面有全诗的诗眼,“悟”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这是一首哲理诗。而且要明白在诗文的传统中,涉及到“陋室”有哪些典故,应该注意的是什么?所以也是处处埋雷,要小心谨慎。比如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既然出现了,人们就会对它产生一种期待,后面就要用一种美好的情操或者超迈的思悟来映衬,这首诗才算完整。
深思陋室悟生灵,花鸟鱼虫各有形。
蛮横独存招祸乱,和谐共处始安宁。
人间疾苦风吹尽,世上甘甜雨润荣。
此愿如从今日起,即为蝠鼠赴幽冥。
第二句写到“悟”的内容,但是还不够,离“生灵”的真相还太远,这只是世人们所认为的。生灵生灵,它们不但各有形,还各有灵,而且形死,灵不灭。
第二联没有运用形象思维,都是生硬的词语,这是明显的老干体,并不是诗的语言。头脑中要有形象,心灵中要有情感,然后再下笔。
第三联“人间疾苦风吹尽”,好句好句!但是后面一句就显得牵强了。
尾联“此愿”后面的话没有仔细想好,是非常敷衍句子。最后一句把帐都算在蝙蝠头上,蝙蝠也要喊冤了。
这首诗上面写“悟”,下面写“愿”,但是都面目模糊。其实也有好的,不如大刀阔斧删除不必要的内容,保留闪光的句子,比如:
深居陋室悟生灵,花鸟鱼虫各有形。
人间疾苦风吹尽,此愿如从今日起。
再继续修改:
深居陋室悟生灵,花鸟鱼虫惨受刑。
疾苦人间君不见,盘中雷响用心听。
读诗的人其实是希望能从诗里面获得一些精神的营养的。所以写诗的人必须在一首诗里面灌注精神、品格、学识、情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功夫在诗外的道理。比如这首诗第一句提出了“悟”字,诗人自己抛出了一个问题了,就必须在后面完成整个思考的过程。假如读者并没有从中找到有价值的答案,就会感到失望。所以诗人必须读书。连画家都要四分读书,三分画画,三分写字,何况是以文字为主业的诗人呢?只有读书,才能具备高于读者的思考能力,或者是高于读者的整合能力,可以把各种各样的现象按照一个思路排列起来,从而让读者对事物发展的整体有了全新的认识。假如不读书,又不思考,但是具备非凡的才情,可以顺手拈来写出空灵隽逸的情景,清新如画,给人美的享受,这也很成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成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天生丽质的美好情愫,都是一颗努力向善,向真,向美的心,奋力挣脱尘世的淤泥才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
送瘟神
雾起三江家锁雾,霜欺松竹胁梅鹦。
无辜老少宅单室,遭疫龙人进阔棚。
门立钟馗钢铁汉,床迎天使细柔声。
千军忠效紧跟党,指日中华战必嬴。
读罢掩卷,大概知道老师您的情况。府上应在江城,所以您的诗对疫情体会之深,就格外鲜明于我们隔江遥望的人。包括上面写这首诗的老师也一样,都是深处围城之中,苦不堪言。但是心态还是有别的。对于一首诗来说,诗人是持乐观心态,还是悲观心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你的诗里,是否创造了引人入胜的境界,让读者和你一起同悲同喜,同笑同哭。
“雾起三江”是对大环境的描写,然后转到自身小环境的“家”,作者用了两个“雾”同时修饰。如果一个句子里用两个同样的字,那么一定要注意句型,比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都是并列关系的词组,位置也相同。显然在本句中,重复使用的“雾”,不适合上述情况,也无法构成一种回环往复,音韵叠加的美感。建议“锁雾”两个字修改。
送瘟神
雾起三江家锁雾,霜欺松竹胁梅鹦。
无辜老少宅单室,遭疫龙人进阔棚。
门立钟馗钢铁汉,床迎天使细柔声。
千军忠效紧跟党,指日中华战必嬴。
第二句,“霜欺松竹”,是前半部分,运用象征的手法,用严霜来象征疫情,用松竹来象征人民。作者要叙述的是不是已经说完了?所以后面的“胁梅鹦”是画蛇添足。很多诗人喜欢自造新词,但是要适合于我们的语言习惯。比如“鹦鹉”这个词,它是不能分开单独使用的。而且这一句总领的是“霜”,霜欺松竹我们觉得很自然,但是霜它能不能威胁到梅花和鹦鹉呢?梅花可以傲雪,鹦鹉锁在笼子里的,霜对于它们,是并不在意的。这一句里面罗列得太多,简直使人喘不过气来,由此可知,作者的性格里或许有一种塞得太满的惘惘的威胁,笔下只是不由自主地带出来了吧?要从容不迫,要扔掉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句子的结构也会宽松,不要太紧张哦!
接下来两联也蛮可爱的。最后一句更见气魄,虽然有点像红卫兵喊口号,但是一股阳刚的豪迈之气在字里行间旗帜飘扬,充满力量。这首诗的题目如果换做《战瘟神》更符合一点。写完之后,也看看内容和题目之间是否很搭。
感恩各位老师对笔者的信任,把精心酝酿吟得的佳作郑重交付,寄望殷殷于斧正,然而笔者才疏学浅,不堪力任,胡批乱点之处还请多多包涵。中国历来是诗的国度,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祝大家道德精进,福寿安康。
作者简介
作者苍雪清竹, 原名杨敏,大连人,现居台州。十四岁写第一首作品《古园夜赋》,从此开始了文学与书画之路。一弹流水一弹月,一袖飞云一袖风。人或知之,称吾为真文人,半古人。以诗明道,道济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