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地名趣谈

如果你未曾来过婺源,你不会知道它的山明水秀,阡陌田园;如果你未曾来过婺源,你不会知道它的长林丰草,花香鸟语;如果你未曾来过婺源,你不会知道它的礼义传统,徽风儒韵……婺源地名承载着它的山水与草木,讲述着它的诗书与学问,一字一音饱含历史底蕴,三言两语道出文化源流,即使你无法身往,也能透过地名一窥婺源风貌。

小桥流水人家,藏于自然地名

婺源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素有 “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说法,在丘陵起伏、地少山多的环境下,又受原始的农耕生活影响,婺源的村落多分布于群山之间、溪头河畔,人们在这里聚族而居,劳垦生息。

地名中含有“坞”“坦”“皋”“坑”“源”等字词,大都反映了村庄所在地的山貌水情。程平姬先生在《婺源方言地名特征》中解释,“坞”表示地势四围高中间凹的地方,如秋口镇水竹坞,因村庄坐落在盛长水竹的山坞内而命名。“坑”一般代指当地有溪水流过的沟渠,如溪头乡远坑,因村落距离当地溪流源头较远而名。除此之外,婺源地名中还有“碣”“汜”“岭”“尖”等较为特殊的徽州方言用字。“碣”意为“拦河坝”,有碣上、大碣、东碣上等村名;“汜”在婺源常作“桥”解,有“大汜”“大汜段”“大汜村”等村;“岭”字指代人工修筑的石砌山路,以“岭”为名之地有“篁岭”“岭下”“岭脚”等。“尖”则常指高山山脊,单看其字,就可以想象山路崎岖,令人生畏,如“鸡笼尖”“吊梨尖”“ 五梅花尖”等。这类地名十分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婺源丘陵绵亘、溪水逶迤的地理特征。

地名中也常常含有草木花卉、飞禽走兽等内容。位于县城紫阳镇西北二里的锦屏山,因“其山秀若列屏,春日繁花如缬”而名。鄣山乡的双桂村,因明中叶胡姓建居于两棵木樨树下,故名。江湾镇的栗木坑村,以村旁溪边多栗木而得名。江湾镇荷源村,以村旁荷塘花繁果盛,故名“荷源”。古坦乡菊径村,何氏“由柳桥迁此,时山径秋菊傲霜怒放,艳夺春华,故名”。思口镇鸭子墩,相传昔日村庄东南小河有野鸭成群栖息而名。此外,还有篁村、鹊坑、新燕、桃源、梅林、枣园、柏树湾金竹坑、荆源村、大茶源、鸳鸯湖……反映出婺源山林资源与动物种类十分丰富。也有的地方以地形与某种动物相似而名,如,婺源县紫阳镇又称“蚺城”,因城区地形似蟒而得名。

村庄宛如星子散落在田野中,打开婺源地图就仿佛打开了散文诗篇,翻阅者得以窥见温润的江南一角,各村因地赋形,或以地貌为名,或取物产为名,各具诗情,不断拓展着我们对田园生活的想象。

宗族祖训奇闻,藏于人文地名

《婺源县志》(1987~2001)记载,隋唐以来,北方氏族因避战乱纷纷南迁婺源地形相对封闭,易守难攻,大量外来移民迁来此地定居。宗族迁徙的记忆,深深烙印在婺源地名中。很多村落以建村祖先的姓氏或名字命名,如珍珠山乡韩镇村、段莘乡裔村、秋口镇李坑、清华镇洪村等。也许多以此命名的街巷,如陈家巷、田家巷、种德里、余庆桥、双桂坊、马廷鸾巷等。地名中带有方位词的地名,如上汾水和下汾水、里汪槎和外汪槎等,都表明了不同宗族的繁衍与迁徙情况和其分支在村落中的地理分布状况。婺源百姓世代聚族而居,对血缘关系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修建祠堂、祭拜先祖、编订族谱,无不凝聚着深厚的宗族文化,地名中也寄托了人们彼此关爱,守护家园的美好期许。思口镇延村,蕴含着村民对子嗣延绵的期望;紫阳镇彰睦,取“彰善敦睦”之意;溪头乡邦彦坑,期子孙博学多思,俱为“邦之彦士”而名;段莘乡庆源,期许幸福如水绵长不绝,故名。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婺源地名中常常注入传统社会价值观念。比如,和村、仁村、善坑、余庆、勤裕等,都承载着祖辈关于忠孝礼义的遗训。又如仁洪村,以“讲仁义道德,能洪福齐天”而命名;严田村,取“占得从田之签,以严治家”之意,故名严田;还有中云镇耕心庄,甲路乡儒家湾等地名,无不经受着儒家文化的熏染。当我们谈起这些地名,耳边响起的是祖辈们开创基业时殷切的期许,一个个朴实无华的道德法则跃然于心间,口口相传,代代相承。

奇闻轶事仙迹,藏于神话地名。有些地名则来源于古老的传说,颇具神秘感。江湾镇中吕村,相传汉钟离、吕洞宾二仙经常经过此地,有“钟吕仙乡'之称,故名钟吕,后误做今名;镇头镇游山村,相传昔有凤凰飞游此地,绕山几日而去,故名凤游,后改为今名;高砂乡考水村,据《婺源县志》(1987~2001)记载,唐末皇室将倾,皇子流亡,宦游长安的婺源人胡三公受昭宗帝李哗所托,将其带回家乡掩藏,于潜逃之地建立胡村,后“取《诗·卫风·考槃》中考槃在涧之意,改称考川,又称槃川,俗称考水”;大鳙山,相传婺女治水时骑的大鳙鱼在洪水退去时搁浅而死,其鳞骨化为了大鳙山。

诗书礼义学问,藏于朱子地名。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朱子家训》诵读声朗朗,辛弃疾给予朱熹“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的高度评价,在他之后,婺源理学蔚起,儒教盛行,人才辈出。婺源是朱熹的祖籍,这里的地名遍布他的记忆。

虹井,掘于唐代,呈六边形。相传朱熹的父亲朱松出生时井中冒白烟,后来朱松题于井上:“道寓斯人,如水在地,汲之益深,有味外味。”朱熹出生时井中紫气如虹,因此名为虹井。

廉泉,古人引用岩泉,甓石为池,约2米见方,位于县城东门大桥南端下侧。泉水清澈晶莹,“旱涝不盈涸,风摇亦不浊”。据记载,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朱熹回乡扫墓,与门人漫游至此.小憩畅饮,有感泉水甘醇可口,欣然挥笔题名“廉泉”,并立石碑于泉旁。碑毁于“文化大革命”,1992年重立。

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尖,朱熹第二次回婺源时,在山上依八卦方位种植了二十四棵杉树,借此表达“二十四孝”之意。嘉定二年(1209),宋宁宗赐予朱熹谥号为“文公”,故山名改之。

理坑,初为“里坑”,后因村人崇尚读朱子之书,秉文公之礼,文风鼎盛,有“山中邹鲁”之称,故改名“理坑”。

文公阙里,原名朱子家庙,元统二年(1334),婺源知州干文传请求朝廷在朱熹祖籍地立朱子文公家庙,遂建成。

紫阳书院,南宋淳熙五年(1269),朝廷诏赐婺源为“文公阙里”,和“孔子阙里”并列,由此婺源被誉为“江南曲阜”。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知县汪元圭在文庙附近创建书院,上报以“文公书院”或“晦庵书院”为名。至正十二年(1352)文公书院毁于战争。明代进行修复后改名“紫阳书院”。

朱子步行街,东门的牌坊上题“文公阙里”四个字,是纪念朱熹的街道。这种纪念意义的地名也有很多,比如,紫阳小学是以朱熹的别号“紫阳”命名的,建于婺源孔庙旧址,其背面“江南曲阜”几个大字也有百年历史了。此外,紫阳中学、朱子中学也是为了纪念朱子而命名的。

“行万里路阅婺里山水,读千年书沐朱子遗风。”婺源雅号书乡,朱熹与婺源的相遇为婺源沉淀了更多的文化底蕴。

一个个地名就是一段段历史,它凝聚了婺源百姓的社会文化与人生智慧,是自然生态与人文底蕴的有机统一。时光悠悠,世事变迁,其中有些村落已经废弃,有些地方已不复当年盛景,但你倘若看到它们的名字,也不免要去想象它们曾经的辉煌灿烂。地名承载着历史与记忆,在地图上写下一篇又一篇散文诗。

(0)

相关推荐

  • 汪发林作品:像马哈鱼一样溯流而上

    茧庐主人  提示:点击上方"茧庐主人"↑免费订阅本微信 茧庐织字jianlu2188 一群蚕一样的人  编织丝一样的字 投稿邮箱:1057174530@qq.com 茧庐织字 I ...

  • 倪熊:过去的朱家庄改建成了熹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半亩方塘”

    墨念:难觅丁香(外一首) |诗歌 图文/倪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孔孟之道到后来演变为程朱理学,关键人物是宋朝学术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朱熹,他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义理之学,是将&l ...

  • 【随笔】婺源寻芳,视觉盛宴(三)

    婺源寻芳,视觉盛宴(三) 文/木鱼 拜谒"熹园" "古来存圣迹,从此识前贤."到了婺源,方知此乃朱熹故里.朱熹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儒学集大成者,在中国文化 ...

  • 崇尚礼学之村——理坑村民居

    偏僻山村,人才辈出,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天官上卿府.司马第.官厅等明古宅24幢,清古宅106幢 街巷清一色青石板铺路,举目一望小桥流水 古村老街,粉墙黛瓦,墙头高耸,雕梁画栋 ...

  • 一江两岸观三桥

    一江两岸观三桥 ■何秋生 "老巷着墨痕,小桥越古今.田畴山做骨,胜境水为魂."但凡到访过婺源的仙客,无不感叹婺源山灵水秀与文化气韵之美!不过如今每次回家乡小住时,最让我迷恋的还是家 ...

  • 单骑走婺源

    记于2008年10月4日0点16分 线 路:紫阳镇·思溪·清华镇·沱口·浙源乡·虹关古村·庐坑·石佛村·中村·庆源·江岭·晓起·江湾·李坑·紫阳镇 机 型:CannonPowershot A530 时 ...

  • 长垣地名趣谈——孔村

    地名,是城市发展的脉络, 是历史的活化石, 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也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 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 在没有影像 甚至没有地理坐标记录的年代 地名成了历史的见证者 简单而又浓缩地记录 ...

  • 历史人物与温岭地名趣谈

    2010-06-08 18:34:38  来源:台州晚报   叶艳莉 温岭东辉阁 陈剑/摄 温岭城区的跃进桥 陈剑/摄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是一个城市 ...

  • 濛江地名趣谈(五)黄驼洲的洲名变迁

    团队简介 <安城风韵>是由杨世文.廖金胜.麦杏生.朱强鸿.朱伟坤.朱宸鸿.何海荣等热心于乡土文化的诗人学者群.坚持从濛江乡土文化中汲取精华,进而为本地人民提供乡土教育:努力撰写有关濛江风土 ...

  • 濛江地名趣谈(四)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梧州晨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作品散见于网络及各地 ...

  • 濛江地名趣谈(三)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梧州晨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作品散见于网络及各地 ...

  • 大埔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地名故事 大埔县地名趣谈

    三市:一.龙市:现在银江镇政府所在地,过去叫"龙颈坳".因为有集市又叫"龙市". 二.虎市:在青溪镇的边陲,汀江河的东岸.因地形似虎而得名,内有小市场. 三.石 ...

  • 地名趣谈:青冢、里台、小里村的传说

    青冢.里台.小里村的传说   青家村的传说 窦氏青山脚下的村庄叫青冢村,顾名思义,这个名称是依据窦氏青山坟墓而取的,而且是一片村庄的总称.现在的青冢村,仍然可以细分为15个疃(般说是13疃,因为有的两 ...

  • 地名趣谈:王思公、审坡、中回村的传说

    王思公.审坡.中回村的传说   王思公村的传说 相传,宋朝末期,京城有一位大理寺的官员,在审理一桩案件时,因秉公执法而得罪了皇家外戚,被诬陷获罪而革职.这位官员被革职后,看到朝廷腐败,官场黑暗,世风低 ...

  • 地名趣谈:孟村、枣杭村的传说

    清凉店.紫乡村.尧头村的传说   清凉店村的传说 相传,清凉店村建于宋元时期,这个村村子大,村民开店的多,所以起村名为大有店村. 明朝末年,大将吴三桂统兵镇守山海关,因满人举兵屡屡来犯,前方战事吃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