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姓瑶文化生活圈——大江口一六场
翻开史册,搜寻辰溪东山七姓瑶的点滴印记,历史上的七姓瑶民溯沅水从大江口上岸定居,一路迁徙,足迹遍布了下起大江口,上至铜湾。这个区域内共有的溆浦大江口、辰溪黄溪口、龙头庵、仙人湾、后塘、上蒲溪、罗子山、苏木溪,中方铜湾和铜鼎等十来个乡镇。又历经上千年的繁衍生息,瑶汉杂居的“汉人瑶化,瑶人汉化”的历史人文演变,逐渐形成了今日环绕于沅水的独特七姓瑶文化圈,这个区域内的九个乡镇无论是从语言文化,生活习性,或是节日喜庆的风俗礼仪等等各有特色,却又文化相仿,讲着一样的方言,穿着同样的服饰,年节时期一样的祭祀礼仪,特别是每年端午划着一样的最原始的龙舟时,我都喜欢她们为“群龙闹沅江”。
图片来自网络
从沅水一带的赶集日的排列,我们可以理出一个清晰的瑶乡文化生活圈的脉络:农历起算,大江口是逢一、六赶集日,黄溪口是逢二、七赶集日,龙头庵是逢三、八赶集日,铜鼎是逢四、九赶集日,仙人湾、后塘是逢五、十赶集日,上罗苏没有集市。瑶乡赶集日的划分,从沅水的东岸绕到沅水的西岸,再由沅水的西岸绕回沅水东岸,这样一个围绕着沅水两岸的七姓瑶文化生活圈自然形成,五日一场,一个轮回,终而复始,没有硬性地规定,只是圈内的民俗约定默默执行了近千年。
说起大江口的一六场,便想起屈原的“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沅溆相汇,大江口是溆水的入口处,屈原从水路入溆浦必经大江口,以屈老夫子一路的游历来看,应该在大江口的集市上逗留过片刻,至少留下过离骚的足迹。以此推算,大江口场的历史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虽然不敢确定是否有集贸,但以大江口特殊的地理位置来看,有人的地方便有需求,有需求的地方必会有市的存在,大概这便是大江口场最先的雏形吧!
又到年底腊月二十六,又是一年一度大江口场最热闹的日子了。往年去大江口赶集,记得是坐船去的,在大江口还不是很现代化的集市上游荡,集市不大,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商贩云集……尤以码头上最为热闹,商船密密麻麻,不大的码头上拥挤了上百艘各式船舶。码头边上摆摊设点的架着简易的遮阳蔽雨棚,站在门前大声吆喝着,贩子们争相收购着各种各样的农特产品,准备运往外地贩售,各种小吃是应有尽有,江面上南来北往的商船鸣笛不断。
大江口,已由原来的河岸经济实现了水陆交通全方位的飞跃,沅溆交汇,船行往来,船进来货出去;陆路高速、跨沅省道,铁路绿皮火车停靠点等等交通网络像一条条流动的脉络一样带动了大江口的经济发展;虽然湘维维艰,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让大江口保持着活跃的人流量,无论那一天,大江口的街上总是人来人往。若是一六赶场日,必是商贾云集时,人如潮水涌满了大江口的大街小巷。从河岸,市场,再到大马路上,总是爆满的人潮,总是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人来了,钱就来了,人来了,货就出去了,经济就活跃了。明天又到腊月二十六,估计大江口的集市上又会塞爆了。
大江口,这个奇特的一六场,集市上尽是说着满场的黄溪口方言,却尽是满街的溆浦人;大江口一六场,相约赶场去,听黄溪口方言,看溆浦美女,品味溆浦的美食。
作者介绍:肖典喜,男,酷爱文学写作,最喜听故事,编故事,写故事。因对家乡的热爱,一心致力挖掘家乡的古经传说,近几年,在工作之余致力于瑶乡文化,辰阳文化,大酉文化的研究。
编者按:如有你家乡美图,美文,美丽的故事可与我联系。你愿说,我愿写,你我合作,述说更多传奇,书写新的篇章!